子痫前期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于妊娠20周之后,几乎会影响到孕妇每一个器官系统的综合症,总体发病率为3-5%。此外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相比,将来罹患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复杂,各国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肠道菌群是寄生于消化道内的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微生物群落。人体肠道菌群参与机体代谢、营养物质吸收、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与宿主代谢异常和系统性炎症有关,这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肥胖、非酒精性肝病和营养不良等。正常孕妇在妊娠期肠道菌群亦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的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从肠道菌群角度为子痫前期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比较了子痫前期患者及健康孕妇肠道菌群及相关功能通路差异;再者对子痫前期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的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粪菌移植方法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为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及精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子痫前期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目的:比较子痫前期患者(Preeclampsia,PE)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及相关功能通路差异。方法:选取2021.11.1-2022.5.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并定期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子痫前期患者41例,选择同期就诊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依据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采样孕周进行匹配的健康孕妇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ormal group,N),比较2组临床资料数据、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关功能通路差异,进一步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27例及不伴有严重表现的子痫前期(Nonsevere Preeclampsia,NSPE)14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数据、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关功能通路差异。结果:1.PE组和N组临床资料数据及肠道菌群比较1)2组在年龄、孕前BMI、采样孕周、孕次、产次上无差异(P>0.05),PE组在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周均低于N组(P<0.05),在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pressurCanagliflozin细胞培养e,DBP)水平高于N组(P<0.05)。妊娠结局方面:PE组在剖宫产、小于34w医源性早产均高于N组(P<0.05),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围产儿死亡、胎儿窘迫、心功能不全、羊水过少方面无差异(P>0.05)。2)2组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LYMPH%)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2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差异,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0.05),LEf Se分析显示2组共有24个差异菌属。PE组中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瘤胃菌科,拟杆菌科、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及颤螺菌属细菌丰度低于N组;而变形菌门、梭杆菌门、芽孢杆菌纲、丹毒丝菌纲、γ变形菌纲、梭杆菌纲、乳杆菌目、丹毒丝菌目、肠杆菌目、梭杆菌目、丹毒丝菌科、肠杆菌科、梭杆菌科、链球菌属、志贺氏菌属及梭杆菌属细菌丰度高于N组。2.SPE组、NSPE组和N组临床资料数据及肠道菌群比较1)3组在年龄、孕前BMI、采样孕周、孕次、产次及孕期体重增加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SPE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均低于NSPE组及N组(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SPE组高于NSPE组及N组,NSPE组高于N组(P<0.05)。SPE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NSPE组(P<0.05)。妊娠结局方面:SPE组在小于34w医源性早产高于NSPE组及N组(P<0.05),SPE组剖宫产率大于N组(P<0.05),3组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死亡、胎儿窘迫、心功能不全、羊水过少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2)3组在Hb、WBC、NEUT%、LYMPH%及N/L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3)3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差异,β多样性SPE组与N组有差异,而NSPE组与N组无差异。LEf Se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8个差异菌属。SPE组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科、肠杆菌目、芽孢杆菌纲,乳杆菌目、链球菌属及梭杆菌目细菌丰度较高;NSPE组中丹毒丝菌纲、丹毒丝菌科、丹毒丝菌目及孪生球菌属细菌丰度较高;N组中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拟杆菌科、拟杆菌属及瘤胃球菌属细菌丰度较高。从门、属水平对SPE组及N组进行β多样性比较发现:SPE组中拟杆菌门、拟杆菌属及瘤胃球菌属细菌丰度低于N组(P<0.05),而变形菌门、链球菌属、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及梭杆菌属细菌丰度高于N组(P<0.05)。3.PICRUSt2菌群功能预测PE组与N组在代谢通路存在差异,PE组及SPE组富集人类疾病-传染病-细菌(Human Diseases;Infectious disease:bacterial)及代谢-异生素生物合成和降解(Metabolism-Xenobiotics bio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相关功能通路,而N组则富集代谢-碳水化合物代CH-223191体内实验剂量谢(Metabolism;Carbohydrate metabolism)及遗传信息处理-折叠、分类和降解(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Folding,sorting and degradation)相关功能通路。小结: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通路均存在显著差异。第二部分肠道菌群与子痫前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差异菌属、代谢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11.1-2022.5.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建档并定期产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痫前期患者41例,选择同期就诊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依据年龄、孕前BMI及采样孕周进行匹配的健康孕妇4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对其血清炎症因子进行测定,对子痫前期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将PE分为SPE27例及NSPE14例,对3组血清炎症因子进行比较,比较SPE组与N组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PE组和N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肠道菌群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2组在年龄、孕前BMI、孕周、孕次、产次上无差异(P>0.05)。2组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指标进行Spearman关联分析,Streptococcus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存在正相关,Shigella与血清IL-6水平存在正相关,而Bacteroidetes及Bacteroides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存在负相关,Ruminococcus与血清IL-6水平存在负相关。2组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且PE组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高于N组(P均<0.001),在血清抗炎因子包括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WBC、NEUT%,LYMPH%和N/L水平比较无差异。2.SPE、NSPE和N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SPE组与N组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3组在年龄、孕前BMI、孕周、孕次、产次及孕期体重增加上比较无差异(P>0.05)。SPE组及N组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指标进行Spearman关联分析,Shigella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存在正相关,Proteobacteria同血清IL-6水平存在正相关,Bacteroidetes及Bacteroides与血清TNF-α及IL-6水平存在负相关,Rumminococcus与血清IL-6水平存在负相关。SPE组与N组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且SPE组血清促炎因子TNF-α和IL-6水平高于NSPE组和N组(P均<0.001),而3组在IL-4和IL-10水平及WBC、NEUT%,LYMPH%和N/L方面比较无差异。小结: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子痫前期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第三部分粪菌移植小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目的:比较粪菌移植后小鼠肠道菌群、血清炎症因子及肠屏障功能差异。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健康孕妇的粪便,制成粪菌液移植入伪无菌小鼠体内,16S r RNA V3-V4区域测序测定小鼠肠道菌群组成、ELISA法测定小鼠尿蛋白含量、血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血清TNF-α及IL-6水平,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ZO-1及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比较子痫前期粪菌移植(Preeclampsia Transplantation,PET)组、空白对照(Control group,Con)组、阴性对照(Negtive group,Neg)组及健康孕妇粪菌移植(Normal Transplantation,NT)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差异。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LEf Se分析显示PET组小鼠肠道菌群中Coprococcus、Bacillales、Staphylococcus、Cynaobacteria、Flexispira、Bifidobacterium及Streptococcus丰度较高,而NT组中Helicobacter、Klebsiella、Rhodoplanes、Exiguobacterium、Turicibacter及Anaerofustis丰度较高。2.PET组尿蛋白含量高于Con、Neg及NT组。3.PET组血清LPS,TNF-α及IL-6水平高于Con、Neg及NT组。4.PET组结肠组织中TPJ1及Occludin基因表达及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on、Neg及NT组。小结: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移植健康孕妇粪菌液小鼠组比较,移植子痫前期粪菌液小鼠组肠道菌群组成明显不同、肠屏障功能受损、尿蛋白水平、血清脂多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结论:1.子痫前期Remediation agent患者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通路均存在显著差异。2.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孕妇肠道菌群中差异菌属、功能通路与血清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子痫前期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3.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移植健康孕妇粪菌液小鼠组比较,移植子痫前期粪菌液小鼠组肠道菌群组成明显不同、肠屏障功能受损、尿蛋白水平、血清脂多糖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

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策略

<正>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深入Exosome Isolation研究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临床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防止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和传播,减少死亡率与淘汰率。1流行特征1.1病原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细小、较短的球状杆菌,两端钝圆,不存在孢芽,不具备较强抵抗力。在干燥的环境下,这类病原的存活时间为2~3 d,在病牛的分泌物与排泄物中,其存活时间为NSC 125973 molecular weight6~10 d。在受到阳光直射或处于高温环境时,该病菌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常规消毒液均可以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起到有效的杀灭作用。1.2传播途径在肉牛养殖过程中,一旦圈舍内有牛感染牛出血性败血症,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发现,便会传染其他健康牛进行。病牛使用的饲料槽、饮水设施以及活动区域中都会残留牛出血性败血症病菌,这时其他健康牛在吃饲料与饮水时,容易感染该病。与此同时,牛棚确认细节、圈舍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如果未及时清理,也可能成为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导致健康牛接触环境中的病原后感染此类疾病。

2018—2023年长沙市疟原虫实验室镜检能力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医疗机构与县级疾控机构在疟原虫镜检中的判定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疟原虫检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3年长沙市疟疾样本的虫种鉴定数据,并以省级复核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级、各类实验室疟原虫虫种判定能力的差异。结果 2018—2023年,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并确认疟疾病例血样212份,同省级复核结果完全一致。212份血样中,检出恶性疟原虫143份、卵形疟原虫29份、间日疟原虫28份、三日疟原虫10份、混合感染2份。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虫种判定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5.75%(203/212)和97.64%(207/212)。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虫种判定总体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医疗机构整体上对不同虫种的判定符合率presymptomatic infecto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3,P<0.05),其中恶性疟原虫的判定符合率最高(99.30%),三日LY294002生产商疟原虫判定符合率较低(80.00%),医疗机构未能判出2例混合感染。不同县级疾控机构间的虫种判定总体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县级疾控机构整体上对不同虫种判定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1,P<0.05),其中恶性疟原虫的判定符合率较高(100.00%),三日疟原虫和混合感染的判定符合率较低,分别为80.00%(8/10)、50.00%(1/2)。结论 长沙市疟原虫实验室镜检能力仍需提升,建议对医疗点击此处机构和疾控机构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强化培训和质量监督,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耳穴压豆治疗老年肺癌患者多日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对老年肺癌患者多日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辅助治疗效果,为缓解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提供新方法。方法 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首次化疗并采取多日化疗方案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16)和观察组(n=113),对照组采用西药止吐,观察组在此Ferrostatin-1细胞培养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观察两组化疗第1~3天及化疗结束后第1~5天化疗相关恶心、呕吐及伴随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在时间、组别上的差异均有统medical screening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腹胀、腹泻等伴随症状的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而恶心呕吐的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42.5%vs. 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6.56%。结论 耳穴压豆可辅助治MDV3100纯度疗老年肺癌患者多日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并缓解化疗相关伴随症状,安全性较高。

250例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及典型案例分析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提供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全院收治的250例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结果 250例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患者中,女性患者140例(56.00%),男性患者110例(44.00%)。入院科室以内科为主(118例,47.20%)。170例患者(68.00%)对地塞米松过敏,37例(14.80%)对泼尼松寻找更多过敏。238例患者(95.20%)对1种糖皮质激素过敏,12例(4.80%)对2种糖皮质激素过敏。明确记录糖皮质激素使用途径者10例,其中静脉使用6例,口服4例。250例患者中,仅有32例明确记录了糖皮质激素过敏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见皮疹(12例)、皮肤瘙痒(8例),有6例患者同时伴有皮疹及皮肤瘙痒。糖皮质激素过敏的治疗以停药及对症治疗为主;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其后续治疗中基本需要更换其他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病情。我院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住院发生率为0.019%;可疑糖皮质激素过敏合并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为0.201%。此外,我院1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过敏案例,经综合分析考虑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醋酸地塞米松片)过敏,且抗组胺治疗有效。结论 糖皮selleck HPLC质激素过敏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多以皮疹、皮肤瘙痒等轻度反应为主。支气管哮喘患者如发生糖皮质激素过敏,其治population bioequivalence疗包括更换其他糖皮质激素、改变糖皮质激素使用途径、对症治疗、应用免疫抑制剂辅助或替代治疗等。

2024年11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抗磷脂综合征与生殖免疫障碍”栏目导读

<正>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血管性血栓形成、病理妊娠、血小板减少及心瓣膜病等。这一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且与复发性流产、胎盘功能不全、先兆子Pevonedistat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Cell Biology Services死胎等妊娠期并发症密切相关,对女性的生育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刘宇宏教授为“抗BIBW2992溶解度磷脂综合征与生殖免疫障碍”专栏组稿,并邀请该领域的资深专家撰稿。刘宇宏教授撰写的《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从APS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防与治疗等角度出发,对当前APS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刘琳教授撰写的《抗磷脂综合征和妊娠丢失的研究进展》则重点关注了抗磷脂抗体的类型与特征、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血栓形成机制及胎盘功能障碍,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的理解APS,以改善APS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整体健康状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秋柏教授撰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复发性流产的机制研究进展》,则从自身抗体、免疫细胞、补体以及凝血功能紊乱等不同角度探讨了免疫相关不良妊娠的机制,以期为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提供研究方向。限于篇幅,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本期杂志“综述与讲座”栏目各篇文章。

预后营养指数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a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购买Docetaxelselleck合成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态与PD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 探讨PD患者首年PNI与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00-01-01—2019-07-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赣州市人民医院4所中心置管并开始接受PD治疗的1 64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7-01,终点事件为CVD死亡并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具体死亡原因。应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分析PNI与PD患者CVD死亡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D患者的生存曲线,绘制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最佳截断值(cut-off=40.46)将患者分为低PNI组703例与高PNI组937例;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PNI对PD患者CVD死亡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间共148例患者死亡,其中CVD死亡73例(49.32%)。RCS结果表明,PNI与CVD死亡事件呈线性关联(P for Nonlinear=0.655)。ROC曲线显示,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59~0.775,P<0.001),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58.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PNI组CVD生存率低于高PNI组(χ2=26.685,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及CVD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低PNI组仍是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7.76,95%CI=1.72~35.06,P=0.008),亚组分析结果仍稳健,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 PNI降低是P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D首年PNI评分在评估P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广西地区196例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临床流行病学特Rational use of medicine征及合并皮肤病、晚期肛门疾病(肛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肛门癌)状况。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皮肤病医院、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196例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中收集流行病学、合并皮肤病、晚期肛门疾病资料,分析相关的流行病学,皮肤病及晚期肛门疾病特征。结果 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年龄为(36.44±17.17)岁,多处于未婚(54.08%),文化程度多为高中(42.86%),职业以工人为主(31.63%)。合并皮肤病的检出率为78.06%,合并单一皮肤病为42.35%,合并两种及以上皮肤病的检出率为35.71%,其中合并感染性皮肤病的检出率最高,为71.94%。男男性行为HICobimetinib小鼠V感染者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35%)、念珠菌(56.12%)等为主。并且随着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减低,皮肤病的检出率及并发皮肤病种类增加。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晚期肛门疾病的检出率为21.94%,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关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以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未婚工人为主,需要对这一人群进行针对性地干预,以降低艾滋病感染率。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以合并皮肤病的种类繁多且此网站检出率高,并发皮肤病的种类及其预后与患者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自身免疫力越低、并发皮肤病的种类越多,越容易并发晚期肛门疾病,预后越差。

人参皂苷CK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Cwww.selleck.cn/products/Trichostatin-AK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胰腺组织和血清炎性细biological marker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O组),SAP组和人参皂苷CK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人参皂苷CK混悬液浓度分别为1.0、2.0、4.0 mg·mL-1),每组10只。除SO组外,其余各组确认细节大鼠均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3.8%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干湿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水肿指数变化;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P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与SO组比较,SAP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指数、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1β和IL-6水平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人参皂苷CK不同剂量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指数、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 人参皂苷CK具有抗炎活性,作为辅助治疗SAP的有效手段,具有胰腺组织保护作用和减轻SAP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

荆防五倍子汤熏蒸联合分段剥扎术与皮桥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荆防五倍子汤熏蒸联合分段剥扎术与皮桥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Spatholobi Caulis24年6月廉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段剥扎术与皮桥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荆防五倍子汤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直肠肛管压力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肛周水肿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肛周水肿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荆防五倍子汤熏蒸联合分段剥扎术与皮桥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肛门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缓解肛周CB-839临床试验水肿情况,值得临床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satinib.html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