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Epigenetic instability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6例玫瑰糠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实施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B组实施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D-Lin-MC3-DMA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10 d、治疗20d)症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高于A组的8点击此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玫瑰糠疹严重程度(PRSS)量表中皮疹数量、红斑、浸润、鳞屑、瘙痒评分及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治疗20 d时,B组PRSS量表中皮疹数量、红斑、浸润、鳞屑、瘙痒评分及总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红斑、瘙痒、疼痛、鳞屑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与A组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玫瑰糠疹患者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外泌体携带毒性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播中的作用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类亚型,由内体衍生并通过膜融合胞吐释放。外泌体介导细胞间信息通讯在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其具有免疫原性低、可介导生物活性物质长距离运输等特点,外泌体被视为药物的理想生物载体。工程化的外泌FG-4592溶解度体可增强药物递送的靶向性,因此外泌体靶向药物递送的研究极具前景。但部分研究指出外泌体在患病机体中发挥促进病理进程的作用,例如Hepatosplenic T-cell lymphoma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以“迷惑”免疫细胞或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肿瘤增殖和迁移。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外泌体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和致病蛋白的扩散等方式加重病程。本文通过selleck产品综述外泌体携带毒性致病蛋白介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和病理传播,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见解,为外泌体工程化改造和临床应用提出警示和建议。

NO释放型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

一氧化氮(NO)的控制性释放在与NO相关的生物医学领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传统的抗生素的作用越来越小。近年来,NO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而广受关注,但是由于NO的半衰期极短,导致了NO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NO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将外源性NO供体与聚合物微球相结合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制备NO释放型聚合物微球并且能够达到较长时间的控制释放NO为目的,以海藻酸钠、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和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聚合物微球,并研究其对于NO的控制释放行为。(1)通过在海藻酸钠与钙离子的凝胶中直接浸渍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neuroimaging biomarkers实现了海藻酸微球的NO控制释放。SNAP在海藻酸钠微球中的负载率在0.69%-27.5%之间。最长的NO释放时间达到了93小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仪(TGA)、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海藻酸盐微球的结构、热性能和形态都进行了充分的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海藻酸盐微球生成NO后的副产物进行了表征。在抗菌研究中,NO释放球体可以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产生很大的杀菌作用。浸渍了315毫克SNAP的海藻酸盐微球可以有效减少7个数量级的细菌数量,抑制率高达100%。因此,我们预计这些释放NO的海藻酸盐微球在生物医学相关的应用上将有很大的潜力。(2)以纤维素为原料,滴入到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酸形成的酸凝固浴中,并在叔丁醇溶液中形成纤维素醇球,冻干后通过浸渍的方法吸取SNAP以形成NO释放型纤维素微球。SNAP在纤维素微球中的负载率在1.04%-GSK1349572体内实验剂量14.99%。同时通过FT-IR、SEM-EDS、XRD对纤维素微球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了纤维素微球的NO释放情况,采用~1H NMR对纤维素微球的副产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在抗菌实验中NO释放型纤维素微球的抗菌活性能够达到99%。(3)以羟基磷灰石为原料,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铵分散剂为粘合剂,以直接浸渍的方式在液氮中闪冻成羟基磷灰石微球,SNAP的负载率为1.05%-16.42%。同时采用FT-IR、TGA、SEM-EDS、XRD对羟基磷灰石微球的结构、热性能和形态确认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表征。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得NO的最长释放时间为~65 h。同样,我们对羟基磷灰石微球进行了副产物的分析,并且,羟基磷灰石微球的抗菌活性能够达到100%。

五味子乙素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SCH727965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部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通hepatic impairment过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方法诱导建立AP肺损伤模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五味子乙素组、TLR4过表达载体组、TLR4空载组、五味子乙素+TLR4过表达载体组,每组12只大鼠,再取12只SD大鼠仅翻动肠管不注射5%牛磺胆酸钠,作为假手术组。以药物分别干预大鼠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及各组大鼠腹水量与肺组织湿重/干重(W/D);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L-6、IL-1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TLR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病理损伤改变,模型组大鼠MV、PEF、PaO_2、OI显著降低(P<0.05),Ri、腹水量与W/D、PaCO_2、Holfbauer评分、血清淀粉酶、IL-6与IL-18水平、肺组织TLR4阳性细胞比例、TLR4与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GDC-0973化学结构、五味子乙素+TLR4过表达载体组分别相比,五味子乙素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变程度均减轻,MV、PEF、PaO_2、OI均升高(P<0.05),Ri、腹水量与W/D、PaCO_2、Holfbauer评分、血清淀粉酶、IL-6与IL-18水平、肺组织TLR4阳性细胞比例、TLR4与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均降低(P<0.05);TLR4过表达载体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改变程度均加重,MV、PEF、PaO_2、OI均降低(P<0.05),Ri、腹水量与W/D、PaCO_2、Holfbauer评分、血清淀粉酶、IL-6与IL-18水平、肺组织TLR4阳性细胞比例、TLR4与MYD88蛋白表达、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TLR4空载组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通过下调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减轻AP大鼠肺部损伤,修复肺功能。

SIRT1下调介导纳米聚苯乙烯诱导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目的明确SIRT1下调在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引起的肺泡上皮细胞(AECs)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肺纤维化中的作用,阐明PS-NPs损伤AECs线粒体功能的上游分子事件,揭示SIRT1下调参与上述分子事件的作用方式和调控机制。材料和方法使用咽后壁滴注法建立小鼠PS-NPs呼吸道暴露模型,通过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等方法评估肺组Trichostatin A使用方法织纤维化水平,检测AECs中SIRT1表达水平及线粒体功能变化。构建体外PS-NPs暴露AECs模Erastin体外型,检测细胞毒性与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明确PS-NPs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检测PS-NPs对SIRT1表达的影响,并从转录、翻译、蛋白质降解等角度阐明SIRT1的调控机制。应用蛋白质谱技术结合免疫沉淀等方法明确SIRT1的相互作用蛋白。最后,通过体内外过表达SIRT1来验证其下调介导PS-NPs诱导AECs线粒体自噬功能障碍及肺纤维化的作用。结果 4周PS-NPs呼吸道暴露可引起小鼠肺组织发生肺纤维化,AECs线粒体功能障碍及SIRT1表达下调。PS-NPs可以诱导体外肺泡上皮细胞活力下降、线粒体功能障碍和SIRT1下调。而在小鼠肺AECs上特异性过表达SIReggshell microbiotaT1能有效减轻PS-NPs诱导的肺纤维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体外过表达SIRT1减轻PS-NPs诱导的细胞毒性和线粒体损伤。PS-NPs促进SIRT1经由蛋白酶体降解,提示PS-NPs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调控SIRT1表达。通过蛋白质谱及免疫共沉淀对SIRT1的互作蛋白鉴定PHB2(线粒体自噬受体)是SIRT1的新互作蛋白。SIRT1抑制剂或PS-NPs暴露增加了PHB2的乙酰化水平,提示SIRT1作为PHB2的乙酰基转移酶,调控PHB2的乙酰化。结论纳米塑料促进SIRT1蛋白酶体降解,继而诱导线粒体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最终促进肺纤维化发生。该过程可能与PHB2乙酰化调控有关。

宣白承气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近年来,呼VDA抑制剂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医可CB-839细胞培养从肺肠合治入手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宣白承气汤由生石膏、杏仁、生大黄、瓜蒌皮组成,具有清肺定喘、通腑化痰的功效,是肺肠合治的经方。本文对宣白承气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五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临床研究表明,宣白承气汤可以从清除内毒素,减少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力,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来恢复患者的肺脏功能和肠道功能,达到肺肠同治的效Strategic feeding of probiotic果。实验研究表明,减轻炎症反应是宣白承气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作用机制,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分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抑制其相应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能力减轻炎症损伤,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损伤黏膜等途径来缓解肺部和肠道炎症从而达到肺肠同治的目的。本文既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提供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又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外泌体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囊泡,生物发生主要涉及细胞质膜的两次内陷、多囊泡体的形成以及外泌体的释放。外泌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含物,包括一些标志性膜蛋白、可溶蛋白、各类RNA分子和DNA片段等。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和接受外泌体来实现细胞间的信号交流,外泌体通过膜上携带Direct medical expenditure的配体分子与其他细胞质膜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NVP-TNKS656核磁激活细胞的信号转导或与受体细胞质膜发生融合释放内容物进入胞质来发挥调节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神经外泌体可以介导布线式的突触信号传递,但主要还是以容积传递的方式发挥类似神经调质的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过程及部分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就神经外泌体在发生、内容物分选和受控释放三个方面的RP56976研究购买特性与突触囊泡进行比较,总结了神经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抑郁症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罗汉果山柰苷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为探究罗汉果山柰苷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将56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ICR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以及低、中、高浓度罗汉果山柰苷组,每组8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组间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对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其他试验组小鼠进行4周的慢性睡眠剥夺,造模成功后灌胃4周,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小鼠每日灌胃0.5 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小鼠每日灌胃30 mg/kg BW的褪黑素,DMSO对照组小鼠每日灌胃0.5 mL的1%DMSO溶液,低、中、高浓度罗汉果山柰苷组小鼠每日分别灌胃15、30、60 mg/kg BW的罗汉果山柰苷。灌胃结束后测定小鼠体质量、胴体质量、心脏质量、肝脏质量和体脂含量,并测定小鼠心脏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C59生产商A)含量,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SOD-1、SOD-2、GPX-1、GPX-4、HO-1、NQO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每日灌胃15、30、60 mg/kg BW罗汉果山柰苷均可显著降低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体质量、体脂率(P<Molecular Biology Reagents0.05),显著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心脏指数和肝脏指数(P<0.05)。低、中、高浓度罗汉果山柰苷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心脏中SOD、GPX、HO-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0.05)。中、高浓度罗汉果山柰苷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心脏中T-AOC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 <0.05)。中、高浓度罗汉果山Adavosertib柰苷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肝脏中SOD、GPX、HO-1、NQO1活性和T-AOC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0.05)。中、高浓度罗汉果山柰苷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心脏和肝脏中SOD-1、SOD-2、GPX-1、GPX-4、Nrf2、HO-1、NQ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DMSO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罗汉果山柰苷能显著提高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心脏和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泛醌氧化还原酶铁硫蛋白4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参与肺炎衣原体感染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焦亡

[目的]探究肺炎衣原体(C.pn)感染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MK-2206 NMRC)焦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原代VSMC,利用C.pn感染VSMC模型,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C.pn感染后VSMC形态学的变化,试剂盒检测C.pn感染VSMC后乳酸脱氢酶(MLN4924 NMRLDH)含量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SDMD和Caspase-1的表达,串联质谱标签法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和GO富集分析检测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呼吸链Complex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C.pn感染后VSMC膜外出现气泡状囊泡,C.pn感染VSMC 36 h、48 h后LDH含量分别增加38.92%和79.54%(均Peffective medium approximation<0.001),焦亡相关蛋白GSDMD表达增加1.74倍和1.67倍(均P<0.001);C.pn感染VSMC 48 h后Caspase-1表达(pro-Caspase-1)和活性(Caspase-1 p12/p10)分别增加2.69倍和3.47倍(均P<0.001);质谱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后有20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中,同时发现,ComplexⅠ泛醌氧化还原酶铁硫蛋白4(NDUFS4)下降最为显著。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pn感染VSMC 36 h、48 h后NDUFS4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57.5%和57%(均P<0.001)。[结论]C.pn感染可能通过抑制NDUFS4表达影响线粒体功能,从而诱导VSMC焦亡。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行性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葛根芩连汤(GGQL)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得到方剂中各药物的有效成分及靶基因;再检索OMIM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获得疾病的基因,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得到核心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成分278种,靶点410个,疾病基因914个;将药物基因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共得到113个核心基因,然后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将网络信息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发现IL6、STAT3、IL1B、VEGFA、MAPK1、EGF、PTGS2、selleckEGFR、ICAM1、MMP9等靶点度值较高,可能是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biocide susceptibilityO获悉更多富集分析共得到16个富集的生物过程聚类,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26个富集的通路聚类,其中与炎症密切相关并且联系靶点较多的通路有TNF信号通路和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结论 研究初步得到了GGQL治疗UC的作用靶点以及作用通路,结合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认为GGQL可能通过TNF信号通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