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目的 分析中青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SBE-β-CD体外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首次确诊髋部骨折的中青年患者共408例,根据术前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DUS)结果分为DVT组60例和无DVT组34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血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相比于无DVT组,DVT组年龄更大,低能量损伤增多,受伤至D更多US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延长,血清总蛋白<60 g/L、白蛋白<35 g/L、乳酸脱氢酶(LDH)≥250 U/L、红细胞(RBC)计数<4.0×1012/L、血红蛋白(Hb)<110 g/L、红细胞压积(HCT)≥50%、血小板计数≥300.0×109/L和D-二聚体≥0.5 mg/L的患者比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受伤至DUS时间长、LDH≥250 U/L、D-二聚体≥0.5 mg/L和HCT≥50%是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总分220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列线图预测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大于各单一危险因素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marine microbiology05)。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的拟合优度良好(χ2=1.625,P=0.342)。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DVT的发生概率与实际DVT发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中青年髋部骨折患者也有一定的术前DVT发生率,年龄大、受伤至DUS时间长、LDH≥250 U/L、D-二聚体≥0.5 mg/L和HCT≥50%是影响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用于指导术前筛查高风险DVT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12月收治的HIV/AIDS 546例,均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心电图异常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67.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肺部感染、CD4+<200μL、CD8+<500μL、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HAART时间≥2年是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显示模型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方程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urosporine),模型拟合效果较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AIselleck化学DS患者心电图异常预测价值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817,0.880)。随机抽取1例进行个体预测,结果显示在预测准确率为77.29%的条件下,该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结论 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吸烟史、肺部感染、CD4+<200μL、CD8+<500μL等,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多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HIV/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具有可靠预测价值。

基于密集多尺度特征和双注意力模块的皮肤病变分割

针对皮肤病变分割任务中病变区域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内部像素差异大、边界模糊、周围存在气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集多尺度特征和双注意力模块的U型分割网络DDAnetABT-263说明书。该网络中的DenseASPP模块通过密集连接多个空洞卷积层来获取丰富的多尺度信息,同时由CAM和PAM构成的双注意力模块通过编码全局上下文信息,在通道和位置上对特征图进行重新Fixed and Fluidized bed bioreactors配准,实现对相关特征的强调和对无关特征的抑制。两个模块并行连接,共同作用以提高分割精度。在ISIC2018数据集上,DDAnet的Acc、JI、DC、Sen和Spec指标值分别为96.75%、85.00%、91.36%、91.82%和97.42%,分割结果优于其他的分割网络,并且对于极具挑战的病例,DDAnet仍然能够产生准确、可靠的分割结果,说明其具备在临床诊断中辅助医Belumosudil MW生进行皮肤病变分割的潜力。

吉林省德惠市40岁及以上人群高TG血症-腰围表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吉林省德惠市≥40岁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hypertriglyceridemic-waist phenotype, HTW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cardiTofacitinib使用方法ovascular risk factors, CRFs)聚集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3月对吉林省德惠市≥40岁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将HTWP定义为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1.7 mmol/L,男性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90 cm或女性WC≥80 cm。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该人群HTWP与CRFs聚集的相关性。结果 吉林省德惠市40岁及以上人群HTWP检出率为33.98%。HTWP组和正常腰围-正常三酰甘油(normal waist-normal triglycerides, NWNT)组CRFs聚集检出率分别为71.68%和20.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HDAC抑制剂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TWP组CRFs聚集检出风险为NWNSoil biodiversityT组的12.01倍(OR=12.01, 95%CI:9.83~14.67,P<0.001)。结论 HTWP与CRFs聚集密切相关,可用于≥40岁人群CRFs聚集的筛查。

红参调控DARS-AS1/miR-125a-5p通路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红参是否通过调控DARS-AS1/miR-125a-5p通路从而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方法 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同型半胱氨酸(Hcy)处理细胞建立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更多红参处理细胞;四Microbial biodegradation唑盐(MTT)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检测;Transwell小室实验进行迁移及侵袭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DARS-AS1、miR-125a-5p的表达量;Hcy诱导的细胞中分别转染si-DARS-AS1、pcDNA-DARS-ASBIBW29921,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DARS-AS1、miR-125a-5p的靶向关系。结果 Hcy可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率、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促进DARS-AS1表达,抑制miR-125a-5p表达(P<0.05);红参可降低细胞增殖率,减少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抑制DARS-AS1表达,促进miR-125a-5p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干扰DARS-AS1表达可抑制Hcy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DARS-AS1可靶向结合miR-125a-5p; DARS-AS1过表达以减弱红参对Hcy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红参可能通过调控DARS-AS1/miR-125a-5p通路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庭管理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支气管哮喘儿童制定个体化的家庭管理模式和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Medicare Advantage2月广西百色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53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家庭管理方式测评量表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患儿性别、过敏性鼻炎史、医疗付费方式、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父母夫妻关系、家庭居住地均为影响支气管哮喘儿童家庭selleckchem管理方式的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支气管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的主要因素为患儿的家庭结构、父母夫妻关系、家庭居住地及过敏性鼻炎史(P<0.05)。结论 影响支气管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相关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selleck GSK1349572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过敏性鼻炎史、家庭结构、父母的夫妻关系、居住地等因素,采取个体化的家庭管理方式来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

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毛细血管渗漏指数与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apillary leakage index,CLI)与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64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组(42例)、中度组(66例)、重度组(56例)。根据入院28d内是否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59例)和存活组(105例)。比较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血清HO-1水平和CLI。分析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OI与血清HO-1水平、CLI的相关性,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HO-1水平、CLI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HO-1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P<PORCN抑制剂0.05),且重度组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graphene-based biosensors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CLI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OI与血清HO-1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01),与CLI呈负相关(r=-0.74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评估评分、CLI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I、LY294002HO-1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O-1联合CLI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血清HO-1水平、CLI与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辅助预测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疲劳状况,分析影Conditioned Media响疲劳的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0月收治的2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疼痛、疾病不确定感、疲劳程度、睡眠质量与负面情绪评分,分析影响疲劳状况的因素。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总分为19~42(29.97±6.08)分。不同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AY 73-4506供应商、居住情况患者疲劳状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疲劳评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疾病不确定感、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midazole ketone erastin体内实验剂量显示,居住地、受教育程度、VA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疲劳评分的因素(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疲劳水平较高,居住地、受教育程度、VA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的疲劳状况。

青蒿鳖甲汤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由青蒿、鳖甲、知母、丹皮、生地五味药组成,具有养阴透热之功效,常用于阴虚www.selleck.cn/products/Fulvestrant内热证的治疗。正气虚损,邪毒入侵,耗伤肺阴,虚热内生,为肺癌、肺炎等肺部疾病的病机之一,其治则为养阴益气,清肺透热。因此,青蒿鳖甲汤之功效基本契合肺部疾病之治则,故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治疗,如肺癌癌性发热、咯血或合并骨转移以及肺结核、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冠病毒感染合并肺炎等,疗效显著。基础实验表明,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多靶点通路发挥调节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平衡、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调节激素分泌、transcutaneous immunization调节脂类代谢、抗氧化等作用。此外,青蒿鳖甲汤单味药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青蒿素、木犀草素、谷甾醇、豆甾醇、鳖甲多糖、梓醇、芍药苷、槲皮素、丹皮酚、没食子酸、知母皂苷、芒果苷等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炎症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青蒿鳖甲汤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进行综GSKJ4体外述,以期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血清IL-33水平与变应性鼻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与变应性鼻炎(AR)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97例AR患者作为AR组。另选择同期来该院进行体检且无AR家族史及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体检当日、AR组于入院selleck HPLC24 h内检测血清IL-33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同时分析AR患者血清IL-33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并评价血清IL-33水平对AR的C59临床试验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R组IL-33、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3~+、CD4~+、CDTethered cord4~+/CD8~+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R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CD8~+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CD3~+、CD4~+、CD4~+/CD8~+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发现血清IL-33诊断AR的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38~0.945)。以62.50μg/L作为预测的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4%、90.80%。结论 AR患者血清IL-33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且与AR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密切相关,因此,监测AR患者血清IL-33水平变化趋势对预测AR发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