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b-4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脂联素、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黄泄浊方Lapatinib分子量治疗selleck合成慢性肾脏病(CKD)3b-4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脂联素、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CKD 3b-4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接受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35例和接受大黄泄浊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的治疗组35例E multilocularis-infected mice,2组均持续治疗8 w。对比2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联素(ADP)、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cr、ADP、Lep、IL-6、CRP、TC、TG、LDL-C水平较前下降(P<0.05),Alb、IL-10、eGFR水平较前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cr、ADP、IL-6、CRP、TC、TG、LDL-C水平较前下降(P<0.05),Alb、eGFR水平较前上升(P<0.05),IL-10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cr、ADP、IL-6、CRP、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Alb、IL-10、eGFR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大黄泄浊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CKD 3b-4期患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CRP、IL-6、ADP、Lep水平,提高IL-10血清含量,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浅低温停循环麻醉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而言,与中低温停循环(26℃~28℃)相比较,浅低温停循环麻醉(30℃~32℃)对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资料92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根据术中停循环时直肠温度的不同进行分组,将停循环时温度在30℃~32℃的病例资料设置为浅低温组,将停循环时温度在26℃~28℃的病例资料设置为中低温组,其中浅低温组45例,中低温组47例。收集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患者年龄、性别、BMI、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卒中史、冠心病史)、术前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术中数据: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晶体、胶确认细节体、自体血输入量、输血量;术后数据:胸腔积液例数、肺部感染例数、二次插管例数、带管时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低氧血症发生例数、术后五天内动脉血气、OI值、RI值。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观察指标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史、术前OI值及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合并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病史等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低温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降温时间、复温时间明显较中低温组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输血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情况相比较,住院天数与低氧血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浅低温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低氧血症发生率更低。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OI值、RI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浅低温组OI值更高,RI值更低。术后带管时间、I获悉更多CU停留时间、二次插管例数、肺部感染例数、胸腔积液发生例数、第2~5天OI值、RI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较于中低温(26℃~28℃),浅低温停循环麻醉(30℃~32℃Benign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安全可行,并且对于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优势,同时有利于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长,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针刺介入治疗创伤性脑水肿临床疗效与CT影像分析及抗炎效应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创伤性脑水肿(TBE)源于颅脑创伤(TBI),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大约50%严重患者死于TBE,TBE治疗是医学研究热点中的难点。开颅手术和甘露醇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刺能活血利水、通络行气、醒神获悉更多开窍而有望提高TBE的疗效,然而TBI急性期的针刺治疗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RCT,评价早期针刺治疗TBE的附加价值。方法:1.临床研究(1)RCT。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6~12分的72例TBE患者,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早期针刺治疗(伤后72h内)。针刺取穴主要包括百会(GV 20)、水沟(GV 26)、风池(GB 20)、丰隆(ST 40)等等。每天1次,共完成4周治疗。(2)临床疗效。主要结果评价指标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次要指标为GCS、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SFMA)。(3)安全性评价。观察针刺不良反应。2.CT影像分析。借助3D-slicer软件测量受试者颅内病灶总体积(TV)并计算颅内病灶平均变化速度(VE),以及TV与GCS相关性分析。3.抗炎效应研究。(1)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半胱氨酸(Hcy)与TBI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2)炎症因子含量。所有受试者均接受CRP、Hcy及IL-6含量检测。所有指标在特定的时间点观测,包括基线时、首次针刺治疗后第7d、14d、28d以及治疗结束后第90d随访。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每组各30例,完成试验。(1)临床疗效①主要结局指标:GOS评分显示,两组死亡率(均为10.00%)无差异,而有效生存率(77.78%vs 48.1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次要结局指标:GCS,28d意识转清率(36.67%vs 12.5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MESSS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80.00%)无差异,而显效率(70.00%vs 40.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MBI和SFMA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2)安全性。发生11例次轻微不良反应。2.CTNSC 119875说明书影像分析结果:TV与GCS存在正相关性(P<0.05),TV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

离子通道蛋白Piezo1在人源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功能研究

为探讨Piezo1基因敲减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siRNA转染构建Piezo1敲减A549细胞系,经RT-qPCR、 Western blot检测其沉默效果,Piezo1的表达在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都显著下调。通过CCK8法检测敲减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通过划痕修复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通过Fluo-4 AM Ca2+探针成像实验检测胞内Ca2+含量,通过RT-q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Piezo1下游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Piezo1靶向siRNA能够下调A549细胞系中Piezo1 mRNA及蛋白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胞内Ca2+水平,导致增殖相关基因Myc、Cyclin-D1、Cyclin-E、CDK2表达水平下调,迁移相关基因E-cadherin、N-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上调,Cselleckchem Staurosporinea2+相关信号通路蛋白Akt的磷酸化水平下调,4EBP1蛋寻找更多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说明Piezo1基因敲减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价青海地区损容性皮肤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青海地区损容性皮肤病患者面部皮肤屏障功能的差异,为临床护理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损容性皮肤病患者资料1866例,其中黄褐斑239例,寻常痤疮545例,玫瑰痤疮1082例,此外选取18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或1∶n进行病例匹配,通过比较经表皮失水率、表皮含水量、表皮油脂含量、pH值,评估不同损容性皮肤病的皮肤屏障特点Uveítis intermedia。结果 黄褐斑、寻常痤疮、玫瑰痤疮组表皮水含量均低于健康组,PH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寻常痤疮、玫瑰痤疮组经皮失水率、表皮油脂含量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MLN4924<0.05)。PSM匹配前后结论一致。结论 3种损容性皮肤病的皮肤屏NSC 125973纯度障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提示在这3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中,修复皮肤屏障可能是疾病缓解的关键。健康对照组皮肤屏障功能也有异常,提示青海高原地区健康人群也应加强皮肤屏障的保护。

两类艾滋病模型的动力学研究及最优控制

目前,艾滋病已在世界各地传播.从现有的数据报告中可以得到,近年来,新增加的艾滋病感染者呈现了新的趋势——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男男性行为感染HIV病毒概率为异性性行为的9倍,因此男性感染者的数量多于女性.本文结合艾滋病的传播特征,针对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建立两类HIV/AIDS模型.首先,详细说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预备知识,介绍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结论.第二章,基于不同年龄阶段HIV不同的传播特Dibutyryl-cAMP供应商征,建立一个带有未报告感染者的三阶段HIV/AIDS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法计算出基本再生数R_0.如果R_0<1,则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如果R_0>1疾病是一致持续的,且地方病平衡点是存在的.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实施对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传播,并使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寻找最优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增加避孕套的使用是减少感染病例的有效CX-5461浓度方法.通过数值模拟验证分析结Bioavailable concentration果.根据数据模拟结果可以得知,未来几年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将继续上升.第三章,通过考虑同性接触与异性接触来研究HIV/AIDS的传播,建立带有性别结构的HIV/AIDS模型.根据下一代矩阵法求出基本再生数.证明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疾病是一致持续的,并通过数值模拟来验证结论.提出一个最优控制问题并利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进行求解.将模型与实际数据进行拟合,根据模型预测我国HIV/AIDS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最后,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CDCA5、miR-146a、S100A7水平与过敏性鼻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检测过敏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DCA5)、微小RNA-146a(miR-146a)及鼻腔分泌物中S100钙结合蛋白A7(S100A7)的水平,分析上述3项指标与AR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AR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selleck NMR年7月至2022年3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3例AR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且无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相关疾病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CA5、miR-146a水平及鼻腔分泌物中S100A7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DCA5、miR-146a、S100A7与AR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CA5、miR-146a、S100A7对AR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CDCABiogenic resource5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46a和S100A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CA5水平与AR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37,P<0.05);miR-146a、S100A7水平与AR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596、-0.605,P<0.05)。CDCA5、miR-146a、S100A7单独诊断A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84、0.806,而3项指标联合诊断AR的AUC为0.897、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83.6%。结论 CDCA5、miR-146a、S100A7水平与AR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对AR的临床诊断效能,对评估患者病情及指导临PF-02341066溶解度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对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selleck LY2157299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接收的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管理,观察组接受常规血栓预防管理+压力抗栓泵+渐进式运动训练管理。观察两组术毕、术后2周的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变化,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毕两组的各项凝血指标和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lleck产品;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4.88%和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常规血栓预防Ahmed glaucoma shunt管理的同时给予压力抗栓泵联合渐进式运动训练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加快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HK1通过与TERT结合抑制端粒酶活性调控肺腺癌细胞衰老

背景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代谢重编程是癌症标志之一,包括糖代谢、脂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的改变。癌症中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升高的有氧糖酵解,即Warburg效应,特征为葡萄糖摄取增强,糖酵解活跃,代谢产物乳酸含量增多。Warburg效应为癌细胞的快速增殖提供了大量能量,并且为生物大分子合成提供原料,促进了癌细胞生长。己糖激酶HK1作为糖酵解第一步的限速酶,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主要通过与线粒体外膜结合启动糖酵解途径。端粒酶主要负责维持细胞中的端粒长度,在正常分化的体细胞中,端粒酶主要组分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基因转录被抑制,CL 318952配制导致端粒酶活性被抑制,细胞中获悉更多端粒随分裂而不断缩短,当缩短到一定限度时,细胞出现复制性衰老,进而死亡。而在大多数癌细胞中,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可以延长癌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使癌细胞可以突破复制衰老的限制而无限增殖。TERT在细胞质中合成,并与分子伴侣HSP90和p23结合,通过核质穿梭进入细胞核中,从而参与端粒酶的组装和活性调节。有氧糖酵解为癌细胞生长提供大量ATP,促进了癌症发展。前期结果发现,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糖酵解影响端粒酶活性,而糖酵解如何改变端粒酶活性及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肺腺癌细胞中糖酵解代谢调控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机制,为临床肺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1.在A549细胞中加入糖酵解抑制剂2DG,通过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ERT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TRAP)对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端粒末端限制性片段分析方法(TRF)检测端粒长度。2.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与TERT互相结合的糖酵解关键酶HK1并通过细胞免疫共沉淀(COIP)进行验证。利用sh RNA技术敲低A549细胞中的HK1后,RT-q 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ERT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TRAP和TRF实验检测HK1被敲低后,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的改变。Q-FISH检测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信号强度。3.通过细胞浆细胞核蛋白分离实验检测敲低HK1后,胞质和胞核中TERT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衰老染色实验(SA-β-Gal)检测了细胞的衰老水平。结果1.糖酵解抑制剂2DG导致Tumor microbiome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升高,端粒延长,而对TER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无影响。2.己糖激酶HK…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Trichostatin A价格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PLX5622体外.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croscopes]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