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评价该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方法:将72例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通络方。2组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Empagliflozin细胞培养积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关节炎影响程度测定(AIMS)、健康生活量表(HAQ)、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为94.44%,优于对照组的7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医疗效以ACR50为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2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症状、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VAS评分、AIMS评分、HA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1);除中医证候积分中关节肿胀、头晕目眩积分,实验室指标中类风湿因子外,其他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one-step immunoassay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缓解肝肾亏虚型类CHIR-99021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炎症水平,优化DAS28评分、VAS评分,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
Author: admin
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及对OPG/RANKL/RANK通路和TNF-α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湿热痹清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PLX-4720溶解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从骨破坏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成药湿热痹清丸治疗,其治疗周期为3个月。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及相关不良反应并检测外周血清OPG、RANKL、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27/3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08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Zn biofortification关节肿胀数及DAS28www.selleck.cn/products/r428-ESR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DAS28-ESR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RANKL、TNF-α、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ANKL、TNF-α、ESR、CRP水平降低更明显,OPG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本次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湿热痹清丸可以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安全性;湿热痹清丸可以有效调控OPG/RANKL/RANK系统,同时降低促炎因子TNF-α,这有可能是其干预RA骨破坏的作用机制。
骨形成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冠脉钙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多态性在重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260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重庆汉族冠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通过测序检测患者BMP2 rs961253、rs235768、rs1049007,OPG rs2073617、rs2073618, S100A12 rs2916191基因位点序列,应用ELISA法检测血Genetic map清BMP2、OPG、S100A12水平。结果:CAC组167例,年龄(67.13±9.IDN-6556浓度64)岁;对照组93例,年龄(60.46±9.89)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CAC,CAC组男性发病率、载脂蛋白A1、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以及血清BMP2、S100A12、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P2 rs961253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CAC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钙化组中,BMP2 TT基因型血清BMP2水平明显高于非TT型(P<0.05)。通过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P2 rs961253 TT基因型人群患CAC风险较高。结论:血清BMP2水平可作为预测CAC的指标之一。BMP2 rs961253基因多态BMS-354825体内性与CAC显著相关,BMP2 rs961253 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是CAC的高危因素。
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在甲状腺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在甲状腺癌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实施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心理、自我护理能力的变化,并Others抑制剂对其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进行记录。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ynbiotic supplement(SA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常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癌围术期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磁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消极情绪,还能增强自我护理selleckchem NSC 127716能力,缩短住院时长,且安全性较高。
结直肠癌患者居住地与新辅助依从性、方案决策和疗效的关系:基于DACCA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目的 分析当前版本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居住地与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方案决策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6月29日更新版DACCA中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CRC患者,按居住地将患者分为四川省内与四川省外以及四川省内的成都市内与市外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居住地CRC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方案决策及疗效(疗效评价指标包括癌胚抗selleck抑制剂原标志物变化、症状变化及影像变化)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3 574条,其中省内3 142条(87.91%)、省外432条(12.09%),市内1 340条(42.65%)、市外1 802条(37.35%)。(1)对于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省内和省外患者以及市内和市外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9,P=0.585;χ~2=3.109,P=0寻找更多.078)。(2)对于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决策的影响:是否加靶向治疗方面,省内和省外患者比较差precision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7,P=0.025),而市内和市外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2);是否加放射治疗方面,省内和省外患者以及市内和市外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215,P=0.137;χ~2=2.964,P=0.085);在新辅助化疗强度方面,省内和省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2,P=0.002),而市内和市外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8,P=0.288)。(3)对于治疗效果:癌胚抗原标志物变化,在省内和省外患者以及市内和市外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762,P=0.184;H=3.531,P=0.060);症状变化,在省内和省外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6,P=0.048),市内和市外间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900);影像变化,市内和市外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5,P=0.005),体现在市内患者中缓解者占比相较于市外患者更高。结论 本研究通过DACCA中的数据分析发现,对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治疗后的癌胚抗原标志物变化方面,居住地不同的CRC患者间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在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决策中发现省内和省外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方案中是否加靶向治疗和化疗强度的选择不同,此外,在CRC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中,省内患者的症状变化较省外患者更好,市内患者的影像变化较市外患者更好。
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估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内出血微波消融术后疗效的分析,探讨微波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84例(VP-16价格共84个囊实混合性结节)。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及细胞病理学检查明确为囊性为主的出血性良性结节。术后1~12月进行随访,观察结节的大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以每个月结节的体积及体积缩小率为依据进行t检验,明确微波消融术后的最佳评估时间。Medicaid eligibility结果:(1)共84例患者,随访84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患者术后疼痛4例(4.76%),出血5例(5.95%),声音嘶哑6例(7.14%),头痛8例(9.52%),呕吐1例(1.19%),低血糖1例(1.19%),麻醉剂过量1例(1.19%)。确认细节(2)术后1月甲状腺结节体积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2月甲状腺结节体积分别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通过t检验明确术后7月甲状腺结节大小趋于稳定,为最佳评估时间。结论:微波消融术对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止血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体积缩小明显,术后7月体积缩小率趋于稳定,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lncRNA PVT1和miR-145-5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多样性异位基因1(PVT1)和微小RNA-145-5p(miRankle biomechanics-145-5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20-06-01-2021-12-31收治的17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诊断结果分为观察组(冠心病103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76例)。观察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35例)、双支(29例)和三支(39例)病变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37例)、中度(26例)及重度(40例)病变组。检测各组血清lncRNA PVT1和miR-145-5p水平并分析相关性;Spearman分析血清lncRNA PVT1、miR-145-5p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高血压史(χ~2=9.189,P=0.002)、糖尿病史(χ~2=7.278,P=0.007)、高血脂史(χ~2=7.667,P=0.006)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lncRNA PVT1水平为1.69±0.48,高于对照组的1.VX-765浓度01±0.22,t=11.486,P<0.001;血清miR-145-5p水平为0.45±0.17,低于对照组的1.00±0.19,t=20.348,P<0.001。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清lncRNA PVT1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三支(1.92±0.49)、双支(1.69±0.43)和单支(1.44±0.39)病变组,血清miR-145-5p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单支(0.60±0.16)、双支(0.45±0.12)和三支(0.31±0.08)病变组;不同Gensini评分患者血清lncRNA PVT1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1.91±0.48)、中度(1.68±0.41)和轻度(1.45±0.42)病变组,血清miR-145-5p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0.61±0.14)、中度(0.43±0.13)、重度(0.32±0.09)病变组,lncRNA PVT1和miR-145-5p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lncRNA PVT1与miR-145-5p水平呈负相关(r=-0.501,P<0.001),Gensini评分与血清lncRNA PVT1呈正相关(r=0.573,P<0.001),与血清miR-145-5p呈负相关(r=-0.479,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史(OR=1.984,95%CI为1.201~3.277,P=0.007)和lncRNA PVT1(OR=2.063,95%CI为1.266~3.361,P=0.004)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iR-145-5p(OR=0.791,95%CI为0.655~0.955,P=0.01selleck HPLC5)是保护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 PVT1水平高表达,血清miR-145-5p水平低表达,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有关,影响疾病进展。
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98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病理特征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GSKJ4抑制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甲状腺癌患者2年生存率为100.00%,复发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远处转移、合并Dinaciclib供应商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侵犯包膜外是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55岁、合并远处转移、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侵犯包膜外是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 年龄≥55岁、合并远处转移、合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侵犯包膜外是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primary endodontic infection需给予重视。
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的评估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住院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OX6)新辅助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血管密度、最大病灶直径,统计治疗效果、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血管密度、最大病灶直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Compound 3征曲线(ROC)分析肿瘤血管密度、最大病灶直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血清MMP-9、VEGFBIBW2992研究购买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肿瘤血管密度、最大病灶直径均低于治疗前(P<0.05)。90例患者经FOLFOXvaginal microbiome6新辅助化疗治疗,总有效率是86.7%(78/90),淋巴结转移率是3.3%(3/90)。肿瘤血管密度、最大病灶直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灵敏度分别是87.2%、81.4%,特异度分别是93.25%、85.37%。结论 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可对结直肠癌患者FOLFOX6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做出准确评价,通过测量肿瘤血管密度、最大病灶直径,还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基于随机森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死亡风险预测研究
目的 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arsenic biogeochemical cycle续Smoothened Agonist入选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衰并在本次住院期间接受PCI的患者1 078例,随访1年,以死亡为终点事件。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预后模型,分析PCI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Fulvestrant使用方法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心率、GLU、白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是患者死亡的前五位影响因素。结论 RDW、心率、GLU、白蛋白和NT-proBNP是PCI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前五位影响因素。这为临床评估患者获益与风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