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白头翁汤Uveítis intermedia加减联用艾灸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包括里急后重、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肠黏膜病变(包括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Baron内镜分级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019,P=0.04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4 d后里急后重、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均降低(Pselleckchem NVP-TNKS656<0.01),且研究组里急后重、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4 d后TNF-α、IL-6水平及Mayo活动指数评分、Baron内镜分级评分均降低(P<0.01),且研究组TNF-α、IL-6水平及Mayo活动指数评分、Baron内镜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此网站25.00%(χ~2=4.800,P=0.028)。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较高。

独活寄生汤干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效果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独活寄Staurosporine抑制剂生汤干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手动检索相关期刊文献中有关独活寄生汤干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2年1月。由两名独立的研究员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其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再使用Revman 5.4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文献质量均存在高度偏倚风险。总共1 057例患者,试验组有529例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干预,对照组有528例患者单纯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单纯的使用软骨保护剂(硫酸氨基葡萄糖类)或单纯的使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玻璃酸钠类)或单纯的常规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使用独活寄生汤干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在提升临床总有效率[OR=4.66,95%CI(3.02,7.22),P<0.000 01]、降低视觉模拟评分(VAS)[MD=-1.43,95%CI(-1.98,-0.DS-3201抑制剂88),P<0.000 01]cruise ship medical evacuation更有优势,并且降低关节液中白介素6(IL-6)[SMD=-1.49,95%CI(-2.16,-0.83),P<0.000 1]、肿瘤坏死因子[SMD=-2.55,95%CI(-3.53-1.57),P<0.000 1]更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7,95%CI(0.10 1.38),Z=1.48,P=0.14]无显著差异。结论:独活寄生汤干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可降低其炎性因子含量以缓解膝关节疼痛,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最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燮理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NF-κB/HIF-1α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燮理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6 g·kg~(-1))和燮理汤低topical immunosuppression、中、高剂量组(1.67、3.34、6.68 g·kg~(-1)),以DSS溶液自寻找更多由饮用周期循环的方式复制慢性UC小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浓度为1.5%的DSS循环饮用3个周期(1~7 d,22~28 d,43~49 d),其余时间予以蒸馏水(8~21 d,29~42 d,50~63 d),待第1次循selleck产品环结束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2 d。实验过程中每日记录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的改变。治疗结束后,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标本,测量结肠长度,计算肠重指数和结肠黏膜损伤(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和IL-1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DAI评分、肠重指数、CMDI评分、IL-6、TNF-α含量及TLR4、NF-κB、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肠黏膜结构破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燮理汤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和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DAI评分、肠重指数和CMDI评分、IL-6、TNF-α含量及TLR4、NF-κB、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燮理汤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UC小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4/NF-κB/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放松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在腔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放松训练联合疼痛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07321332.html护理在腔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腔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off-label medications理,观察组患者予放松训练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病耻感、睡眠质量及术后恢复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影响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40项恢复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R428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疼痛护理在腔镜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降低病耻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术后恢复。

中医正骨推拿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中医正骨推拿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hepatogenic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疗效。方法 263例为2019年3月—2020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KOA患者,符合纳入标准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行中医正骨推拿和传统推拿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2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行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分、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及表面肌电图评估,并随访3个月。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最终76例纳入统计分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WOMAC评分、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及表面肌电图值均改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疼痛、关节功能、WOMAC总评分、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及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平均肌电图(AEMG)比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僵硬评分及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平均功率斜率(M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患者疼痛、僵硬、关节功能、总评分及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E-616452小鼠率相当(P>0.05),治疗组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愈显率[47.5%(19/40)、80.0%(32/40)]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5.0%(2/40)、35.0%(14/40)selleck NM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正骨推拿可以更有效的治疗早中期KOA患者,提高患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股四头肌肌力和耐疲劳能力。

基于FAERS数据库对玛巴洛沙韦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目的 基于FAERS数据库对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baloxavir marboxil)相关不良事件进行挖掘与分析,探索其不良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与药物关联的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检索并提取FAERS数据库2018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收录以目标药物通用名“baloxavir marboxil”及商品名“Xofluza~?”为首要怀疑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度递进TBI biomarker神经网络法(BCPNN)对玛巴洛沙韦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并利用MedDRA医学用语词典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 纳入分析10,608,503份不良事件报告中,以玛巴洛沙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Es报告1428份,发现该药不良反应信号涉及多个系统,具有临床参考意义的高风险信号包括黑便(PS-341 NMRROR下限=12.97,IC-2SD=2.96),与神经精神症状相关的意识状态改变(ROR下限=9.66,IC-2SD=2.49)、谵妄(ROR下限=4.92,IC-2SD=1.82)、异常行为(ROR下限=4.31,IC-2SD=1.79),速发过敏反应性休克(ROR下限=12.27,IC-2SD=2.89)、速发过敏反应(ROR下限=9.20,IC-2SD=2.80)以及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多形性红斑(ROR下限=15.90,IC-2SD=2.74);另检测出高风险且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缺血性结肠炎(ROR下限=23.81,IC-2SD=3.01)及横纹肌溶解(ROCH-223191R下限=5.65,IC-2SD=2.13)的安全警戒信号。结论 基于FAERS不良事件信号检测显示,玛巴洛沙韦在临床使用中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缺血性结肠炎、神经精神症状、过敏反应、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及横纹肌溶解等不良事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血清miR-221、miR-222在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肿瘤里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甲状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早期手术治疗。近年来对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及是否预防性清扫存在争议点,颈部淋巴结情况评估方法主要有B超、CT、磁共振、穿刺活检等。现多数的微小RNA在甲状腺癌中起表达调控的作用,而且miRNA在甲状腺癌的发生intracameral antibiotics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分子标志物已经成为甲状腺癌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血清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预判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从而合理制定手术计划,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展、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1)选取2022年04月至2022年11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已行手术并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此次实验一共纳入90例ABT-199 molecular weight患者,其中30例患者为对照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30例患者为实验组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30例患者为实验组2(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2)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出血清miR-221、miR-222的循环数Ct值,再次运用2^-ΔΔCt计算表达量。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癌灶直径、癌灶数目、包膜侵犯、癌灶部位、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量。(3)运用统计分析miR-221、miR-222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性。将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在对照组的(?)±s为0.69±0.60、实验组1的(?)±s为1.25±0.93、实验组2的(?)±s为1.81±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591 P=0.000<0.05)。(2)血清miR-222的表达水平在对照组的(?)±s为0.35±0.19、实验组1的(?)±s为0.74±0.81、实验组2的(?)±s为1.28±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26,P=0.000<0.05)。(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血清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P<0.05)。(4)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E=0.25,P=0.03<0.05)。(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miR-222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0.19,P=0.007<0.05)。(6)血清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与癌灶数目、癌灶直径、包膜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清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癌灶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8)血清miR-221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价值(AUC=0.799,P<0.05)。(9)血清miR-222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价值(AUC=0.828,P<0.05)。(10)联合血清miR-221、miR-222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诊断价值(AUC=0.894,P<0.05)。结论:(1)血清miR-221、miR-222对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MK-2206临床试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2)血清miR-221、miR-222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分子标志物。(3)血清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与癌灶数目、癌灶直径、包膜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存在相关关系。(4)血清miR-221、miR-222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癌灶部位无相关性。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经典名方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目的 本文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法(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UHPLC-QE-MS )研究达原饮对模型小鼠的干预及肺组织代谢物的影响,以探究达原饮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AZD2281说明书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寒湿刺激加RSV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RSV寒湿郁肺证小鼠模型,综合小鼠活动状态、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结合肺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Odontogenic infection6,IL-6)和白介素-1β(IBelumosudil说明书nterleukin-1β,IL-1β)炎症因子的含量,初步评价达原饮对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治疗效果。利用UHPLC-QE-MS技术检测正常组、模型组、达原饮中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代谢物,以正交偏最小二判别分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模式识别,以P <0.05且VIP值>1为条件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借助MetaboAnalyst 5.0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 达原饮可以显著改善RSV寒湿郁肺证小鼠的一般状态,降低肺指数,改善肺组织病理,并降低肺组织中IL-6、IL-1β的含量。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达原饮调控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共有35个,主要涉及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该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分析了达原饮治疗RSV寒湿郁肺证的作用机制,为达原饮抗病毒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能谱CT及尿酸盐沉积定量分析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组织沉积进行定量分析,评估能谱CT定量参数对于鉴别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其他关节炎患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对于痛风性关节炎诊疗提供客观的影像依据。方法:(1)应用能谱CT对64例临床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及18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进行扫描,在GE AW4.6工作站上使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后处理,应用基物质图的物质分离与定量功能测量尿酸盐沉积区、关节旁软组织、骨质的尿酸盐浓度,并进行三维重建及尿酸盐伪彩编码;(2)根据三维重建及尿酸盐伪彩编码的结果,评估能谱CT基物质图像及伪彩编码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效能;(3)对比同一类型患者受累关节不同组织结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不同类型患者受累关节周围同一组织结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并对各组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尿酸盐沉积定量参数对于鉴别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其他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效能;(4)将痛风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值与受累关节周围组织结构尿酸盐沉积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能谱CT基物质图像及伪彩编码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在关节周围的沉积,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8.10Ferrostatin-1溶解度%,特异度为86.36%,ROC曲线显示AUC为0.872;(2)两位测量者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关节炎患者测量尿酸盐浓度的相关系数ICC均>0.75,一致性均良好;(3)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尿酸盐沉积区、关节旁软组织、骨质3种组织结构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其他关节炎患者中,关节旁软组织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大于骨质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痛风性关节炎组最高、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次之,其他关节炎组最低;(4)关节旁软组织、骨质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鉴别痛风组、其他关节炎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3.33%、54.76%,95.45%、77.27%,0.927、0.614;关节旁软组织、骨质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鉴别痛风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3.33%、52.38%,88.89%、83.33%,0.812、0.624;关节旁软组织、骨质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鉴别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其他关节炎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4.44%、100%,72.73involuntary medication%、18.18%,0.828、0.510;(5)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血尿酸与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呈线性正相关(p<0.05),而血尿酸与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区尿酸(羟基磷灰石ICI 46474 NMR)浓度呈线性负相关(p<0.05)。结论:(1)能谱CT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其诊断提供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同一类型患者不同组织结构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不同,不同类型患者关节旁组织结构的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亦不同,能谱CT尿酸盐沉积定量参数在鉴别痛风患者、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其他关节炎患者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3)血尿酸与关节周围尿酸盐沉积区、关节旁软组织尿酸(羟基磷灰石)浓度具有相关性,提示降尿酸治疗对于降低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旁组织沉积及促进尿酸盐结晶的崩解存在积极作用。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升主动脉弹性变化及与血清炎性因子的关系

目的 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小鼠升主动脉组织病理、超声弹性参数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探讨CIA小鼠升主动脉超声弹性参数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DBA/1小鼠7只为CIA组,制备CIA模型;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7只为对照组。造模第56天,测量2组小鼠收缩压selleck化学、舒张压;行超声检查测量收缩期和舒张期升主动脉内径,计算升主动脉超声弹性参数包括升主动脉应变率、膨胀系数、僵硬指数。然后处死小鼠左心室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类风湿因子水平;取升主动脉组织采用HE染色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管壁病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CIA小鼠升主动脉超声弹性参数与血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CIA组舒张压[(54.50±4.79)mm Hg]、升主动脉应变率[(11.66±2.68)%]、膨胀系数[(0.91±0.15)×10~(-6) cm~2/dyn]均低于对照组[(59.47±3.33)mm Hg、(14.90±2.31)%、(1.20±0.26)×10~(-6) cm~2/dyn](P<0.05),收缩压[(99.55±3.82)mm Hg]、僵硬指数(6.08±1.99)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15.62±1.57)ng/L]、肿瘤坏死因子-α[(28.16±6.10)ng/L]、类风湿因子[(109.36±12.23)u/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4.56±2.49)mm Hg、3.38±1.02、(3.42±1.3)ng/L、(6.40±2.65)ng/L、(12.61±2.98)u/mL](P<0.05),收缩期升主动脉内径[(1.41±0.14)mm]、舒张期升主动脉内径[(1.25±0.09)mm]与对照组[(1.51±0.1Crizotinib体外1)、(1.34±0.09)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Rapid-deployment bioprosthesis,对照组和CIA组升主动脉管壁组织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van Gie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升主动脉管壁弹力纤维排列紧致、连续、着色清晰;CIA组升主动脉管壁弹力纤维排列松散、水肿、着色变淡。(3)CIA小鼠升主动脉应变率与收缩压、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均呈负相关(r=-0.807,P<0.001;r=-0.639,P=0.014);膨胀系数与收缩压、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均呈负相关(r=-0.833,P<0.001;r=-0.627,P=0.016),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772,P=0.018);僵硬指数与收缩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均呈正相关(r=0.868,P=0.014;r=0.588,P=0.027;r=0.684,P=0.007),与舒张压呈负相关(r=-0.651,P=0.012)。结论 CIA小鼠升主动脉弹性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及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升主动脉超声弹性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