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来昔布联合通络祛痛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Alpelisib探讨塞来昔布联合治疗通络祛痛NN2211核磁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microbiome data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通络祛痛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ISOA、Lequesne量表评分、炎症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ISOA、Lequesne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2、IL-6、COX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通络祛痛膏治疗KOA可以降低患者Lequesne量表评分,缓解疼痛症状,降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和关节炎症反应,提升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

IL-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在淋巴结转移中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其中包括PTC合并HT有淋巴结转移患者(A组,40例)、PTC合并HT无淋巴结转移患者(B组,4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比较A、B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有无侵犯、临床分期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癌旁HT组织、癌组织的IL-6表达水平。结果 IL-6在A组和B组的正常甲状腺组织表达阳性率低,均为evidence base medicine5.00%;在癌旁HT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0%、52.50%;在Vorinostat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00%、80.00%。IL-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 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 <0.05);A组寻找更多与B组比较,IL-6在癌旁HT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L-6在PTC合并HT患者中表达,且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可能促进了淋巴结的转移;IL-6与肿瘤的大小及包膜侵犯相关;提示其与HT及PTC的发生、发展有关。

氟西汀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双相抑郁症的效果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氟西汀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双相抑郁症对甲状腺激素水Patrinia scabiosaefolia平的RP56976供应商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双相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独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氟西汀联合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lx5622.html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_3、T_4及TSH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相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存在异常表现,抗抑郁治疗后患者均得到缓解,同时患者的激素水平得到有效调节。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IACS-10759配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selleck NMR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宜春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82例,评估所有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恐惧疾病进展简表(FoP-Q-SF)评分],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不同资料特征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FoP-Q-SF评分,重点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腹腔镜Redox mediator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FoP-Q-SF评分为(34.52±5.67)分。比较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及希望水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FoP-Q-SF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性别、家庭月人均收入、合并基础疾病、职业、造口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FoP-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希望水平、年龄及社会支持(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较高,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希望水平、年龄及社会支持。

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各80例,应用Nirogacestat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MAFG-AS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日期到2019年12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K-M)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Lipopolysaccharide biosynthesisLncRNA-MAFG-AS1相对表达量为2.398±0.21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32±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TNM分期更高、中高分化及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期转移时,LncRNA-MAFG-AS1过表达(P<0.05)。K-M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为(20.36±3.21)个月,低表达患者为(29.71±4.23)个月;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为(38.69±6.24)个月,低高表达患者为(5点击此处4.26±5.14)个月;两组患者的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更高、中高分化及存在淋巴结转移、远期转移以及LncRNA-MAFG-AS1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MAFG-A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和远期转移有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忍冬藤水提物冻干粉调控共培养体系中大鼠T淋巴细胞迁移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忍冬藤水提物冻干粉调控共培养体系中大鼠T淋巴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Transwell建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细胞共培养体系,白细胞介素-1β(25μg/L)诱导细胞成炎性损伤模型,以忍冬藤水提物冻干粉(100、250 mg/L)作为干预措施,白细胞介素-1β抑制剂(25μg/L)作为阳性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检测忍冬藤水提物组分,HE染色观察滑膜细胞形态改变medicine administration,实时动态细胞分析技术(RIACS-10759浓度TCA)检测淋巴细胞迁移指数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百分比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可溶性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果 HPLC-ESI/MS结果显示,忍冬藤水提物冻干粉主要成分有咖啡酸、芦丁等。忍冬藤水提物冻干粉干预后,HE染色显示滑膜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细胞呈圆形,胞质颜色深染,核区分相对明显。与模型组相比,RTSB203580细胞培养CA检测忍冬藤水提物低剂量组48 h和忍冬藤水提物高剂量组24、48 h淋巴细胞迁移指数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流式细胞仪检测忍冬藤水提物低、高剂量组24、48 h CD3~+CD4~+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忍冬藤水提物高剂量组48 h CD3~+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忍冬藤水提物低、高剂量组24、48 h细胞因子sVCAM-1、sICAM-1浓度均降低(P<0.01)。结论 忍冬藤水提冻物干粉能够降低sICAM-1、sVCAM-1含量,抑制淋巴细胞迁移至滑膜细胞,抑制CD4~+T、CD8~+T细胞的迁移浸润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滑膜细胞的炎性增殖,减缓和阻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疾病发展过程,从而达到缓解炎症的目的。

中青年和老年代谢健康型肥胖与动脉僵硬度关系的差异

目的 探讨中青年和老年代谢健康型肥胖(MHO)与动脉僵硬度关系的差异。方法 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受检者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老年科、干部保健科门诊及住院的体检者和患者,年龄30~95岁。年龄≥65岁定义为老年。cfPWV≥10 m/s定义为动脉僵硬度增高。体重指数≥25 kg/m~2定义为肥胖。具有2个及以上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报告(NECP/ATPⅢ)中亚洲人群代谢综合征中的组分(不包括腰围)定义为代谢不健康。根据肥胖和代谢健康状态,将受检者分为代谢健康型非肥胖(ALK抑制剂MHNO)、MHO、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UNO)及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比较四组受检者cfPWV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和代谢不健康与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关系。结果 3 355例受检者纳入分析。在中青年受检者中,MHO的cfPWV[(8.62±1.59)比(8.26±1.47)m/s,t=11.125,P=0.001]和动脉僵硬度增高的检出率[18.12%(95%CI 16.54%~19.76%)比8.14%(95%CI 8.03%~9.26%),χ~2=20.046,P<0.001]较MHNO高;在老年受检者中,cfPWV和动脉僵硬度增高检出率在MHNO和MHO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代谢不健康均与动脉僵硬度增高独立相关[中青年:OR=1.856(95%CI 1.413~2.440),P<0.001;老年:OR=1.519(95%CI 1.088~2.122),P=0.014];只有在中青年代谢健康受检者中,肥胖才是动脉僵硬度增高的独立相关因素[OR=1.887(95%CI 1.189~2.993),P=0.007],并且只有在中青年中,MHO与动脉僵硬度增高独立相关[OR=2.249(95%CI 1.Hip flexion biomechanics481~3.414),P<0.001]。结论 中青年和老年MHO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中青年MHO与动脉僵硬度增高相关;在老年人中,这种更多相关性不明显。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4月—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度评分及晨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6、0.533,P=0.916、0.596);治疗此网站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晨僵时infective endaortitis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35、9.428,P<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ESR、R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3、0.029、0.032,P=0.990、0.977、0.974),治疗后观察组ESR、RF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41.287、13.029,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19selleckche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羟氯喹及甲氨蝶呤治疗可促进病情缓解,有效减轻疼痛度并能够优化实验室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膝关节腔内及周围痛点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Kellgren-LawrenceⅡ、Ⅲ级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及周围痛点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Kellgren-LLXH254溶解度awrenceⅡ、Ⅲ级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52例Kellgren-LawrenceⅡ、Ⅲ级膝骨关节炎,进行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腔内及周围痛点注射治疗。疗程:1次/周,共3次。于术后3、6、12个月采用VAS评分、WOMA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其临床疗tumour biomarkers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随访时间12~18(14.30±1.73)个月。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WOMA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的WOMAC评分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腔内及周围痛点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导致的疼痛,可快速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Kellgren-LawrenceⅡ级患者BAY 73-4506半抑制浓度的疗效优于Kellgren-LawrenceⅢ级患者。

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恶性肿瘤高发,且T2DM病程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的发生。目的 分析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治疗或确诊的T2DM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09-30。通过身份证信息与南通市肿瘤登记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联动匹配,获得患者的肿瘤发生与全死因信息。按性别分别计算T2DM患者中恶性肿瘤粗发病率(CIR)和标准化发病比(SI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T2DM病程和药物的使用对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12 006例,其中男6 328例(52.71%)、女5 678例(47.29%);经过56 371人年的观察(男性29 543人年,女性2med-diet score6 824人年),共观察到合并恶性肿瘤组601例和单纯T2DM组11 405例。T2DM患者恶性肿瘤CIR:男性1 093.24/10万,女性1 032.51/10万。T2DM患者并发各类癌症的前5顺位,男性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男性T2DM患者结直肠癌(S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IR=2.03)、前列腺癌(SIR=2.24)、胰腺癌(SIR=1.75)、肾癌(SIR=4.25)、甲状腺癌(SIR=3.5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肺癌(SIR=0.61)、食道癌(SIR=0.22)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女性T2DM患者乳腺癌(SIR=2.59)、结直肠癌(SIR=1.57)、胰腺癌(SIR=2.10)、子宫内膜癌(SIR=2.83)、肾癌(SIR=3.67)、甲状腺癌(SIR=4.0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食道癌(SIR=0.27)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与T2DM病程1~<3年的患者相比,男性T2DM病程<1年、5~<10年、≥10年分别增加91%[HR=1.91,95%CI(1.15,3.20)]、123%[HR=2.23,95%获悉更多CI(1.37,3.64)]和71%[HR=1.71,95%CI(1.04,2.80)]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女性T2DM病程5~<10年、≥10年分别增加79%[HR=1.79,95%CI(1.10,2.92)]、99%[HR=1.99,95%CI(1.24,3.19)]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单独使用胰岛素能分别增加男、女性72%[HR=1.72,95%CI(1.25,2.36)]和116%[HR=2.16,95%CI(1.53,3.05)]的T2DM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且男性单用胰岛素与T2DM病程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病程的逐年增加,使男性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平均减缓6%[HR=0.94,95%CI(0.90,0.98)](P_(交互)=0.006)。结论 除食道癌和男性肺癌外,T2DM患者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增加57%~325%,且与T2DM病程和使用胰岛素有关,男性T2DM病程5~<10年,女性T2DM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较大,但胰岛素的使用和T2DM病程的增加对T2DM患者并发恶性肿瘤有拮抗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