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存在局限性。既往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结直肠癌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基因功能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导致相似DNA的细胞最终发育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其中主要包括DNA/RNA甲基化修饰、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转录后调控等。环状RNA (circular RNA,circRNA)是非编码RNA中的一种具有稳定环状结构的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中,且可以通过多种通路影响肿瘤的进展。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而circRNA也能通过靶向表观遗传修饰相关分子参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其中,研究发现一方面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可AIT Allergy immunotherapy以直接影响circRNA的生成、翻译及功能,另一方面circRNA也可以调控m6A修饰及其调节因子,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确认细节及转获悉更多移。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也与circRNA有潜在的相互作用。该文描述了表观遗传修饰与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它们在诊断与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研究方向。
Author: admin
载脂蛋白M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发挥抗炎作用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M(apoM)的抗炎作用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携带apoM基因的慢病毒(apoM~(Tg))GSK1349572作用和空载慢病毒(apoM~(TgN))分别转染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株EA.hy926,随后分为apoM~(Tg)+TNF-α组、apoM~(TgN)+TNF-α组、apoM~(Tg)组和apoM~(TgN)组,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apoM和e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poM和eNOS蛋白表达以及eNOS磷酸化水平。选取16只apoM基因野生型(apoM~(+/+))小鼠随机均分为apoM~(+/+)+脂多糖(LPS)组和apAZD6738说明书oM~(+/+)组,16只apoM基因敲除型(apoM~(-/-))小鼠随机均分为apoM~(-/-)+LPS组和apoM~(-/-)组,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apoM和eNOS mRNA表达。结果 与转染apoM~(TgN)的细胞相比,转染apoM~(Tg)的细胞中apoM mRNA和蛋白表达、eNOS mRNA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或P<0.01),而eN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M~(Tg)+TNF-α组的apoM和eNOS mRNA表达高于apoM~(Tg)组和apoM~(TgN)+TNF-α组(P<0.01);而apoM~(TgN)+TNF-α组与apoM~(TgN)组间apoM和eNOS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M~(+/+)组、apoM~(-/-)+LPS组与apoM~(-/-)组的eNOserious infectionsS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oM~(+/+)+LPS组的eNOS mRNA表达高于apoM~(+/+)组和apoM~(-/-)+LPS组(P<0.05)。结论 apoM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促进eNOS表达和磷酸化水平有关。
武汉地区成人尿碘水平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统计武汉地区成人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尿碘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尿碘水平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3月~12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受试者4 191例。根据尿碘水平不同,将所有受试者分为碘缺乏组(711例,尿碘<100μg/L)、碘适量组(2 951例,尿碘100~299μg/L)及碘过量组(529例,尿碘≥300μg/L)。根据是否诊断为甲状腺结节,再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无结节组(2 658例)和结节组(1 533例)。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甲状腺功能指标、尿碘水平及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与尿碘和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甲状腺E7080采购结节的总检出率为36.58%,尿碘中位数为172.00μg/L。男性受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低于女性,尿碘中位数高于女性(P<0.001);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段受试者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节组碘缺乏受试者TSH水平明显高于无结节组同一尿碘水平,碘适量受试者FT_3水平低于无结节组同一尿碘水平(P>0.0diagnostic medicine5)。尿碘水平<50μg/L及尿碘水平≥450μg/L受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尿碘水平患者(P<0.05)。同一尿碘水平男性受试者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0~59岁受试者最高,≤29岁和≥70岁受试者最低;同一尿碘水平女性受试者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0~49岁受试者最高,≥70岁受试者最低(P<0.05)。不同尿碘水平男性≤29岁、40~49岁及50~59岁受确认细节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在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碘适量组和碘过量组≤29岁男性受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碘缺乏组;碘适量组40~49岁及50~59岁男性受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碘缺乏组(P<0.05)。不同尿碘水平女性30~39岁、40~49岁及60~69岁受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在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碘缺乏组以上3个年龄段女性受试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均高于同年龄段碘适量组及碘过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BMI 24.0~27.9 kg/m~2、BMI≥28.0 kg/m~2均为武汉地区成人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是男性的2.136倍;患病风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60岁约为≤29岁的5~6倍。结论 武汉地区成人尿碘水平基本正常,但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稍高,女性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加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亦明显增加,需要加强甲状腺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并定期体检。
靶向CDC25A诱导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髓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颅内恶性肿瘤。最大程度手术切除肿瘤加上颅脊髓照射和辅助化疗的多模态治疗使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提高到90%,高危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到70%。然而超过25%的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出现小脑沉默、构音障碍和神经认知障碍,多数幸存者表现出长期的神经认知和神经内分泌并发症,此外肿瘤扩Enasidenib体内散患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较低(36%),并且18%的患者在30年内发生继发性肿瘤,复发髓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目前髓母细胞瘤的一线化疗方案为Packer方案和Taylor方案,这些方案仍然在不断研究和改进中,方案中一些化疗药物在髓母细胞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特异性靶向髓母细胞瘤的药物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与探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影响髓母细胞瘤预后的基因(CDC25A),并使用CDC25A抑制剂(NSC663284)在体外、体内验证了基因的功能,对敲低CDC25A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CDC25A的相关分子机制。基于文献和转录组测序结果选择联用索拉非尼,并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探究了NSC663284与索拉非尼联用的相关机制,多角度推动了髓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为髓母细胞瘤的靶向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髓母细胞瘤与正常小脑组织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基因及差异基因中的核心基因(CFulvestrant纯度DC25A),并筛选靶向CDC25A的抑制剂(NSC663284)。2.MTS实验检测NSC663284在D283、Daoy细胞中的最适药物浓度。3.细胞周期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NSC663284对于D283、Daoy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影响。4.WB、RT-PCR检测NSC663284作用于D283、Daoy细胞,CDC25A、CDK2蛋白表达以及RNA转录情况,并探究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5.使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空载及敲低CDC25A的髓母细胞瘤细胞系。6.体内interface hepatitis实验探究敲低CDC25A细胞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7.体内实验探究NSC663284对于髓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及荷瘤小鼠生存的影响。8.对空载和敲低CDC25A细胞系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差异性基因调控网络变化,筛选关键模块及枢纽基因并探究髓母细胞瘤腹腔转移潜在机制。9.流式细胞术检测索拉非尼联合NSC663284对D283、Daoy细胞凋亡以及铁死亡的影响。10.WB实验检测索拉非尼联合NSC663284在自噬、NF-κB通路以及p-ERK、PI3K蛋白的变化。11.体内实验探究索拉非尼联合NSC663284对于髓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及荷瘤小鼠生存的影响。研究结果:1.使用R语言limma包分析GEO数据集(GSE74195,GSE95684),与正常小脑组织相比,得到髓母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分析差异基因中候选基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筛选核心基因(CDC25A)。2.通过细胞周期、划痕、平板克隆实验发现,CDC25A抑制剂(NSC663284)阻滞髓母细胞瘤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的迁移及增殖。3.WB实验提示NSC663284通过影响CDC25A蛋白去磷酸化CDK2的功能,进而阻滞细胞周期;通过抑制NF-κB通路诱导细胞凋亡。4.构建敲低CDC25A髓母细胞瘤细胞模型并进行体内实验,发现sh CDC25A相较于sh NC组小鼠肿瘤增殖明显减慢。NSC663284作用于D283细胞构建的小鼠肿瘤模型后,表现出减缓肿瘤增殖及改善荷瘤小鼠生存的趋势。5.将敲低CDC25A的髓母细胞瘤细胞测序后发现,相较于sh NC组基因调控网络变化主要表现为上调网络主要参与蛋白修饰以及代谢等生物过程,下调网络主要参与线粒体代谢以及细胞周期等生物过程,USP47、CYB5R1、RRAGA、KAT8、SCRN3作为上调网络HUB基因,GTF3C3、SARNP、CNOT10、TMEM248、BROX作为下调网络HUB基因调控基因网络发生变化。6.WB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SC663284与索拉非尼在诱导髓母细胞瘤细胞凋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两者并不是通过铁死亡或自噬途径引起髓母细胞瘤细胞死亡。7.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CDC25A的细胞对索拉非尼更加敏感。8.WB实验提示联用索拉非尼与NSC662384通过共同抑制NF-κB通路促进细胞凋亡。9.体内实验提示索拉非尼与NSC662384联合应用显著减缓肿瘤增殖并有延长荷瘤小鼠生存的趋势。结论:1.CDC25A可以作为髓母细胞瘤的治疗靶点。2.靶向CDC25A通过CDC25A-CDK2途径阻滞细胞周期,通过抑制NF-κB通路影响细胞凋亡。3.敲低CDC25A有利于抑制细胞增殖,并能减缓荷瘤小鼠肿瘤增长,靶向CDC25A存在减缓肿瘤增殖并改善荷瘤小鼠预后的趋势。4.敲低CDC25A后转录组测序分析提示能量代谢相关调控网络抑制。5.CDC25A抑制剂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可以在同时减少药物浓度的情况下,通过抑制NF-κB通路而不是铁死亡或自噬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缓髓母细胞瘤增殖,并有改善荷瘤小鼠生存的趋势,有潜力成为髓母细胞瘤的联合治疗手段。
刺梨多酚对NG-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小鼠高血压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polyphenols ,RRP)对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诱导的小鼠高血压(Hypertension,HT)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室自制得到纯度为68%的RRP。采用L-NAME诱导小鼠高血压模型;对比空白组和模型组,观察阳性组、RRP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4周对HT小鼠的影响;期间每7d记录小鼠血压。解剖后记录脏器指数,保存血清用于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白细胞介素-6 (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 α ),肾脏和肝脏组织用于测氧化应激标志物(MDA、SOD、GSH-PX),心脏和肾脏用于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qPCR Assays;血清NO、IL – 6、TNF – α水平显著升高(P<0.05),ET-1、Renin、 AngⅡ、ALD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脏和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RRP低、高剂Liraglutide分子式量组血压显著降低(P<0.05);血清NO、IL - 6、TNF – α水平显著降低(P<0.05),ET-1、Renin、 AngⅡ、ALD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脏和肝脏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RRP低、高剂量组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组但不显著(P>0.05)。结论:RRP具有降血压作用,这可能与RRP提升NO生物利用度,改Roxadustat善内皮功能障碍、抑制RAAS过度激活、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
恩度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其对血清CA199、CEA、CYFRA21-1水平的影响
目的 sexual transmitted infection探讨恩度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的影响寻找更多。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徽淮南朝阳医院肿selleck合成瘤放疗科收治的10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接受恩度治疗)和观察组(n=51,接受恩度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CA199、CEA、CYFRA21-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1,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CA199、CEA、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49,5.421,0.413,8.464,0.739,2.81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评分和身体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74,6.836,1.056,2.336,P<0.05)。结论 恩度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玻璃酸钠在半月板损伤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HA)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在半月板损伤的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中的疗效及患者半月板损伤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46例半月板损伤KOMedical Knowledge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HA组,每组各2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HA组患者采用HA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膝关节MRI半月板Stoller分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HA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的疼更多痛VAS评分低于常规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2周、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roteases抑制剂05);HA组患者治疗后24周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后12周、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的膝关节MRI半月板Stoller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半月板损伤KOA患者,疼痛缓解更明显,长期改善关节功能更佳,不良反应轻微,但对半月板的修复无作用。
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对比分析低危和中高危预后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低危患者潜在的术前预测因素,构建低危PTC患者术前临床预测模型。在术前将预后良好的低危PTC患者与侵袭性较强、预后相对较差的中高危患者加以区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患者基本特征;甲功等检验结果和术前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报告)及术后石蜡病理DMEM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资料,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参考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AMES系统和MACIS系统等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风险分层系统,确定本研究PTC患者预后风险分层标准,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低危组与中高危组。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套索(LASSO)回归分析对训练集中的所有变量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因子,构建低危PTC预测模型,通过绘制诺莫图将模型可视化并且量化模型评分,确定低危风险和中高危风险的评分截断值。对模型分组和病理分组的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利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进行评价;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绘制校准图对预测模型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一致性进行评价;通过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以及临床影响曲线对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75名患者,训练集1313人,验证集562人。训练集中低危组769人,中高危组544人,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性别、年龄、病灶数目、超声下病灶最大径、钙化、被膜侵犯、超声下颈部淋巴结状态、术前TPO抗体水平8个变量作为预测因子,并基于以上因子构建的低危PTC术前临床预测模型,模型C指数为0.777。通过模型对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预后风险分层进行预测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7[95%CI(0.752,0.803)]和0.769[95%CI(0.729,0.809)],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训练集与验证Q-VD-Oph采购集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χ~2=1.149,P=0.563>0.05,χ~2=3.126,P=0.210>0.05,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临床决策曲Alpelisib试剂线表明模型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1.男性、病灶数目增加、超声下病灶最大径增加、有钙化、病灶紧邻或突破被膜、超声发现结构欠清淋巴结是中高危PTC的独立危险因素;2.年龄增长、术前TPO抗体水平≥26.450pmol/L是低危PTC的保护因素;3.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在术前为患者的预后风险进行分层,预测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狼毒大戟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对肝硬化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狼毒大戟对肝硬化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细胞表面受体-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狼毒大戟组,每组15只。检测大Emricasan MW鼠血清中肝功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动蛋白(SMA)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的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中AGE、RAGE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LT、AST含量、肝纤维4项H点击此处A、CIV、LN和PCⅢ含量、促炎因子TNF-α、IL-6、IL-8含量及肝组织中α-SMA、ColⅠmRNA水平、AGE、RAGE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和狼毒大戟组血清中ALT、AST含量、肝纤维4项HA、CIV、LN和PCⅢ含量、促炎因子TNF-α、IL-6COVID-19 infected mothers、IL-8含量及肝组织中α-SMA、ColⅠmRNA水平、AGE、RAGE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狼毒大戟可能通过抑制AGE-RAGE信号通路来减轻肝硬化大鼠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
后生元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应用潜能
后生元是指对宿主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及其组分的制剂,主要包括微生物本身的成分如细胞壁和胞壁肽,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产物。与之前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产品相比,后生元具有固定的化学结构、微生物已灭活而安全无毒的特性、更长的保质期等优点。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增高呈现刻不容缓的态势,其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健康的肠道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肠道的能量获取、代谢和免疫反应。当肠道微生物受到环境、病原微生物侵袭等多种因selleck抑制剂素影响时,会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免疫,诱导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一些后生元如短链脂肪酸、胞外多糖、色氨酸代谢物等通过不同的机制展现抗癌活性,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了新方向,但具体的临床可行性和治疗策略仍需HIV-1 infection进一步探究。本综述旨在通过介绍后生元的定义、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PEG300采购,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后生元在结直肠癌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