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的乳腺癌,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其治疗和预后都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有着密切关系,HER2的表达意味着更高的侵袭性,更差的预后。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分子分型也提出了挑战,已不能简单地将HER2表达状态分为阴性、阳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the oncology genome atlas projectO)乳腺癌诊治指南2021版提出:临床中在原有HER2阴性定义的基础上,将HER2 IHselleckchem S63845C 1+或IHC 2+且ISH阴性的患者定义为HER2低表达。目前专家们就是否将HER2分Fulvestrant核磁类由二分类变为三分类这一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目前已经完成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大量关于HER2低表达的研究已证实此类患者患者可能从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治疗中获益。文就目前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Author: admin
ERBIN调控PDZD2蛋白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相互作用蛋白(ERBIN)和包含盘状同源区域蛋白2(PDZD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ERBIN和PDZD2对结直肠癌进展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来自86对结直肠癌组织样本(癌组织组)和对应距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正常组Immune adjuvants织(癌旁组织组)、正常人结肠成纤维细胞系(CCD-18Co)和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SW620和HT29)中ERBIN和PDZD2蛋白的表达;结直肠癌细胞SW620和HCT116转染ERBIN或PDZD2过表达载体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化学观察ESCH772984 IC50RBIN或PDZD2蛋白在SW6更多20细胞中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ERBIN和PDZD2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ERBIN和PDZD2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结直肠癌细胞中ERBIN和PDZD2的表达水平低于CCD-18Co细胞(P<0.01);ERB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P<0.001),PDZD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01);ERBIN或PDZD2过表达后,结直肠癌SW620和HCT116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升高(P<0.01);ERBIN和PDZD2蛋白可直接结合,ERBIN过表达可提高PDZ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ERBIN通过调控PDZD2蛋白的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促进凋亡。
核糖体相关蛋白UTP11与BRIX1在肿瘤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UTP11通过核仁应激和铁死亡调节肿瘤生长研究背景和目的:癌症是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大部分肿瘤的治疗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存在副作用大等诸多局限,而分子靶向治疗可以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副作用小,因此探索更多治疗肿瘤的分子靶点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较多文献已经表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过程与肿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认为核糖体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相关蛋白有望成为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UTP11是核糖体小亚基的重要调控因子,更多有研究显示在酵母细胞中Utp11水平降低会影响18S r RNA的合成,并且UTP11基因表达Cell-based bioassay与肿瘤患者生存预后存在相关性。但是UTP11在肿瘤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未见报道。本部分将对UTP1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研究方法:1.通过公共数据库挖掘、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UTP1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通过细胞增殖,平板克隆,细胞周期及Transwell实验探究UTP11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验证UTP11对肿瘤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3.通过RNA-seq分析UTP11影响肿瘤发展的潜在机制。4.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检测在肿瘤细胞中UTP11与p53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关系;通过半定量PCR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Co-IP实验证实UTP11在18S r R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HX(cycloheximide)半衰期实验验证敲降UTP11对p53蛋白稳定性的影响;Co-IP实验验证UTP11水平降低的情况下MDM2与核糖体蛋白RPL5/RPL11相互作用情况;蛋白质泛素化实验验证UTP11水平降低的情况下MDM2对p53蛋白泛素化水平的影响。5.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在肿瘤细胞中UTP11与SLC7A11和NRF2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关系;通过GSH检测试剂盒检测UTP11水平降低对GSH合成的影响;通过RIP实验探究UTP11蛋白与NRF2 m RNA的结合情况;m RNA稳定性实验验证敲降UTP11对NRF2 m RNA稳定性的影响;通过Ch IP实验探究在UTP11水平下调的情况下NRF2对SLC7A11转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1.公共数据库以及临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UTP1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细胞实验表明过表达UTP11会促进乳腺癌和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而敲降UTP11会抑制乳腺癌和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3.RNA-seq分析显示敲降UTP11影响的下游基因可以富集到p53和铁死亡等多条通路。4.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敲降UTP11可以激活p53及其靶基因p21,BTG2以及MDM2的水平;利用半定量PCR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Co-IP实验,证实敲降UTP11通过影响核糖体小亚基加工体抑制18S r RNA的生物合成,从而引起核仁应激;通过Co-IP,蛋白质泛素化实验以及CHX蛋白稳定性实验,发现敲降UTP11会促进MDM2与核糖体蛋白RPL5和RPL11的相互作用,抑制MDM2对p5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稳定和激活p53。5.在肠癌细胞HCT116 p53+/+和HCT116 p53-/-中进行的一系列细胞功能实验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表明敲降UTP11抑制肿瘤的功能部分依赖于p53。鉴于敲降UTP11后抑制肿瘤的功能部分依赖于p53,我们继续探究敲降UTP11后独立于p53发Mirdametinib生产商挥抑癌功能的具体机制。6.由于敲降UTP11影响的下游基因可以富集到铁死亡通路,我们验证敲降UTP11是否会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肿瘤生长。通过RNA-seq结果分析,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证实,敲降UTP11会显著抑制铁死亡通路关键基因SLC7A11的水平;通过GSH检测以及细胞增殖实验证实敲降UTP11抑制GSH合成,并且敲降UTP11抑制细胞增殖的功能可以被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部分回复。7.NRF2是重要的抗氧化转录因子,它可以调节大量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例如SLC7A11,于是我们考虑敲降UTP11通过NRF2调节SLC7A11的水平。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结果显示,敲降UTP11可以下调NRF2及其靶基因水平,并且不依赖于p53;通过RIP实验和m RNA稳定性实验发现UTP11蛋白会与NRF2 m RNA结合,而敲降UTP11会降低NRF2的m RNA稳定性;通过Ch IP实验揭示敲降UTP11会抑制NRF2对SLC7A11的转录水平。研究结论:UTP11在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过表达UTP11促进乳腺癌和肠癌细胞生长,敲降UTP11抑制乳腺癌和肠癌细胞生长;敲降UTP11在体内和体外以依赖和独立于p53两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一方面,敲降UTP11通过抑制18S r RNA的生物合成诱发核仁应激,由此通过核糖体蛋白RPL5/RPL11抑制MDM2介导的p53泛素化降解,从而稳定和激活p53;另一方面,敲降UTP11通过促进NRF2的m RNA降解而抑制SLC7A11的水平,导致GSH合成受阻,最终引起铁死亡.第二部分BRIX1通过核仁应激调节肿瘤生长研究背景和目的:核糖体的合成过程是一个多步骤的组装过程,对于维持快速增长的肿瘤细胞中所需的能量至关重要。而由遗传改变、营养缺乏或肿瘤治疗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核糖体生物合成步骤受阻都会诱发核仁应激,也称为核糖体应激,由此会引起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等。BRIX1是核糖体大亚基的重要调节因子,目前有研究表明Brix在非洲爪蟾和酵母中参与了pre-RNA的加工过程,以及会与Ebp2协同作用促进60S核糖体大亚基的合成。并且有研究表明BRIX1可以作为肝癌、胃癌以及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但是BRIX1在肿瘤中的功能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于是本部分将对BRIX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为BRIX1成为肿瘤治疗靶点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公共数据库分析以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分析BRIX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通过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Transwell实验探究BRIX1在肿瘤中的功能。3.通过RNA-seq分析BRIX1影响肿瘤发展的潜在机制。4.通过Western blot和RT-q PCR技术检测在多种肿瘤细胞中BRIX1与p53及其靶基因p21,BTG2和MDM2的关系;利用半定量PCR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Co-IP实验证实BRIX1在28S r R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HX半衰期实验验证敲降BRIX1对p53蛋白稳定性的影响;Co-IP实验验证BRIX1水平降低的情况下MDM2与和核糖体蛋白RPL5/RPL11相互作用情况;泛素化实验验证BRIX1水平降低的情况下MDM2对p53泛素化水平的影响。5.在肠癌细胞HCT116 p53+/+和HCT116 p53-/-中进行一系列细胞功能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验证BRIX1调节肿瘤生长的功能是否依赖于p53。研究结果:1.公共数据库以及临床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BRIX1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细胞功实验表明,过表达BRIX1会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而敲降BRIX1会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3.在机制上,通过分析RNA-seq结果我们发现敲降BRIX1影响的下游基因可以富集到p53通路。4.通过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证实敲降BRIX1可以激活p53及其靶基因;利用半定量PCR技术,荧光实时定量PCR,Co-IP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BRIX1与Pe Bo W复合物中BOP1和PES1相互作用,因此BRIX1水平的降低会通过影响Pe Bo W复合物抑制28S r RNA的生物合成,从而引起核仁应激;接下来进一步通过Co-IP,泛素化和CHX蛋白稳定性实验发现敲降BRIX1会促进MDM2与核糖体蛋白RPL5和RPL11的相互作用,抑制MDM2对p5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稳定和激活p53。5.在一组肠癌细胞HCT116 p53+/+and HCT116 p53-/-中进行细胞功能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表明BRIX1调节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主要依赖于p53。研究结论:BRIX1在肿瘤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在功能上,过表达BRIX1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敲降BRIX1可以抑制肿瘤的体内及体外生长,并且主要依赖于p53。在机制上,敲降BRIX1可以通过影响Pe Bow复合物阻碍28S r RNA的生物合成,诱发核仁应激,并通过增加核糖体蛋白RPL5和RPL11与MDM2的相互作用,抑制MDM2对p53的泛素化降解,从而稳定和激活p53。
钼靶X线与磁共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采取钼靶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7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160例,均利用MRI、钼靶X线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测方式诊断效果。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癌114例、良性乳腺疾病46例;钼靶X线诊断恶性Belnacasan采购102例、良性58例,误诊6例,漏诊18例;MRI诊断恶性104例、良性52例,误诊4例,漏诊10例;联合诊断恶性114例、良性46例,误诊2例,漏诊2例。联合诊断灵敏度98.25%、特异度95.65%、准确率97.50%、阳性预selleck测值98.25%、阴性预测值95.65%均高于钼靶X线诊断的84.21%、86.96%、85.00%、94.12%、68.97%及MRI诊断的91.2medical crowdfunding3%、91.30%、91.25%、96.30%、80.77%;其中灵敏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钼靶X线、MRI诊断乳腺疾病效果理想,联合应用可以将准确率、灵敏度进一步提升。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6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Torin 1 IC50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SCH772984价格(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胺碘酮hepatoma upregulated protein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满意,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QT间期离散度,值得推广。
女贞子多糖通过EGFR/MAPK信号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究女贞子多糖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卵巢癌HO8910细胞,将其分为女贞子多糖低剂量(1μg/SBE-β-CD纯度mL)、中剂量(5μg/mL)、高剂量(10μg/mL)组、pcDNA-EGFR组(转染pcDNA-EGFR)、女贞子多糖+pcDNA组(转染pcDNA和10μg/mL女贞子多糖共同处理)、女贞子多糖+pcDNA-EGFR组(转染pcDNA-EGFR和10μg/mL女贞子多糖共同处理)。甲基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B细胞淋巴skin microbiome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女贞子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 OD)值、Bcl-2蛋白、EGFR/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pcDNA-EGFR组OD值、Bcl-2蛋白、EGFR/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女贞子多糖+pcDNA组相比,女贞子多糖+pcDNA-EGFR组OD值、Bcl-2蛋白、EGFR/MAPK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女贞子多糖可能通过抑制EGFR/MAP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HO8910细胞增RP56976供应商殖,促进细胞凋亡。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实验室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特点及预后。方法 研究对象为2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患者,分析不同急性变类型的构成比,将其分为AML急性变组和NAML急性变组,分析两组嗜碱性粒细胞比例、CD34表达、BCR/ABL融合类型及拷贝数,遗传学的实验室特点和预后。结果 慢性髓系白血病以AML急性变最常见,AML急性变组嗜碱性粒细胞高于NAML急性变组(P<0.01);CD34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急性变组中的BCR/ABcytotoxicity immunologicL的类型主要是P210型,NAML主要为P190型,基因类型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此网站意义(P<0.01);基因拷贝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例MPAL染色体核型出现了新的-7异常,一例AML-M7出现新的del(12)(p11.2)异常,NAML中有一例出现了新的F358I/V/C突变。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患者三年生存率为21.4%,中位生存时间为2.1年。AML急性变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NAML(P>0.05),其中AML急性变中AML-M7生存时间最短,为0.5年,NAML急性变中两例MPAL生存时间分别为1.3年和1.2年。结论 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变以AML最常见。AML急性变组嗜碱性粒细胞易见,融合基因以BCR/ABLP210型为主,NAML急性变组以BCR/ABLP190为主,两组的CD34表达以及融合基因拷贝数、预后无差异,其中AMLBerzosertib溶解度急性变组中的AML-M7、NAML急性变组中的MPAL急变发生率低,易发生遗传学演变,预后差。
体检人群心律失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北京积水潭医院体检人群心律失常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基本信息及体检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析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检人群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 428人在医院接受体检,其中心律失常有393例,发生率为27.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651)、吸烟(OR=4.586)、饮酒(OR=3.691)、LCobimetinibAD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html增大(OR=2.418)、高血压(OR=4.212)、高血糖(OR=2.514)、超重/肥胖(OR=3.557)、UA异常(OR=3.575)及低血钾(OR=2.002)均是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运动锻炼(OR=0.504)、健康饮食(OR=0.763)是心律失常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体检人群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可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通过运动锻炼、健康饮食等方式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以降低心律失常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甘油三酯与前白蛋白比值对乳腺癌预后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TG)与前白蛋白(PAB)比值(TPR)对乳腺癌(BC)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Fulvestrant浓度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通市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71例非晚期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81)与生存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TPR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利用Kaplan-Meier法对高PAB组与低PAB组、高TG组与低TG组、高TPR组与低TPR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生存组患者肿瘤直径>2 cm比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比例、雌激素受体阴性比例、孕激素受体阴性比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比例、组织学分级Ⅲ级比例、临床病理分期Ⅲ期比例、TG、TPR低于死亡组,PAB高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TPR是B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PR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6,敏感度为0.739,特异度为0.636,截断值为0.031 57。高PABFerroptosis抑制剂组患者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与低P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G组患者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与低TG组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PR组患者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与低TP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TPR是非晚期B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对BC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肾性高血压脾肾阳虚证对PET-1及NO表达指标的改善效果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肾性高血压脾肾阳虚证对血浆内皮素1(PET-1)及一氧化氮(NO)表达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接收的78例肾性高血压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39例。对比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检测指标(PET-1、NO)水平、血压(BP)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和不良反应率、治疗前后的疾病症状(头晕、水肿、心悸、贫血)积分。结果:治疗Peri-prosthetic infection前,两组检测指标与血压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检测指标水平均改善,其中研究组PET-1低于对比组,NO高于对比组(P<0.05),两组血压指标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SBP、DBP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比组(P<0.05);治疗selleck前,两组疾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CI-32765价格>0.05);治疗后,两组疾病症状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汤加减治疗肾性高血压脾肾阳虚证对PET-1及NO表达指标改善效果良好,同时显著降低血压,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效果明显,有利于更好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