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BiPAP)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肺结核肺功能受损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和景德镇市中心血站的60例老年肺结核肺功能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止咳、止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BiPA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bioinspired surfacesPa 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的变化]及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_2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aO_2和pH值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和p 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Baf-A1使用方法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日间及夜间SBP、DB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日间及夜间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更多0.05)。结论 BiPAP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增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Author: admin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探索一种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案。方法:1.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35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分为PSE组患者70例和HALS组患者65例。其中PSE组根据术中栓塞的面积差异又分为A1组(30%≤栓塞面积<50%)42例,A2组(50%≤栓塞面积<60%)13例,A3组(60%≤栓塞面积<70%)15例。PSE组患者栓塞部位均为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术中栓塞材料均使用明胶海绵、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混合液,所有手术均为经验丰富外科医师或介入血管外科医师操作。2.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功能、凝血功能、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肠道开始排气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指标);收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WBC、PLT、RBC计数及HB水平。3.观察PSE组和HALS组患者以及PSE亚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患者术后PLT、WBC、RBC计数及HB水平变化与术前相比,PSE组和HALS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WBC和PLT计数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PSE组和HALS患者术后RBC计数和HB水平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和HALS组患者术前血细胞计数(WBC、PLT和RBC计数)无差异,但HALS组术后不同时间点WBC和PLT计数较PSE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术后不同时间点RBC计数和HB水平较PSE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内患者(A_1组、A_2组、A_3组)不同栓塞面积术后WBC、PLT、RBC计数和HB水平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栓塞面积越大,术后PLT、WBC、RBC计数上升越明显。2.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比较与术前相比,PSE组和HALS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INR、PT指标较术前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PSE组和HALS组术后白蛋白水平轻度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oelectronic medicine(P>0.05);与术前相比,PSE组和HALS组术后TBIL、AST指标轻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PSE组术后ALT指标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ALS组术后ALT指标较术前下降,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ALS组相比,PSE组术后肠道开始排气时间较短(0.994±0.44d VS 3.7±7.13d,P<0.05),PSE组术后开始进食流质时间短(0.559±0.101d VS 3.74±0.71d,P<0.05),PSE组总住院时间短(14.16±5d VS 18.57±6.2d,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PSE组患者住院总费用高于HALS组(30507±12203 VS 23848±53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PSE组患者术后3天腹痛41例(41/70),发热35例(35/70),胸腔积液3例(3/70),腹腔积液2例(2/70),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1/70),术后总并发症50PLX4032说明书例(71.4%),其中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为腹痛合并发热;HALS组患者术后腹痛2例(2/65),发热20例(20/65),胸腔积液1例(1/65),腹腔积液3例(3/65),切Bucladesine细胞培养口疼痛24例(24/65),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0例(20/65),总术后并发症27例(41.5%),HAL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为切口疼痛、发热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在PSE组内,其中A_1组术后并发症27例(27/42),A_2组术后并发症9例(9/13),A_3组术后并发症14例(14/15),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栓塞面积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E组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60例患者发现腹腔少量积液1例(1/60),门静脉系统血栓1例(1/6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HALS组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62例患者发现门静脉系统血栓1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结论:1.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术后外周血WBC和PLT计数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在改善外周血WBC和PLT计数方面更优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2.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更微创、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的不同选择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基础疾病多、不能耐受全麻的高龄患者。但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住院费用高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与术中耗材有关。3.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术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与文献报道有差异,可能与本研究随访时间短、样本体量偏小有关。4.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且栓塞面积越高,术后外周血WBC、PLT和RBC计数改善越明显,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
保阴煎对产科抗磷脂综合征阴虚血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保阴煎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对OAPS患者的治疗优势。方法: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OAPS阴虚血热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CX-5461化学结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备孕前2月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组予保阴煎、阿司匹林,两组均于妊娠后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所有用药持续至妊娠12周。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血清免疫学指标转阴率、血清激素水平变化、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等,观察患者早期妊娠结局,并统计保胎成功率,评估整体疗效。结果:1.早期保胎成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早孕期保胎成功率为分别为93.3%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免疫学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aPLs转阴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血清早期激素水平:治疗后两组孕5、6、Cardiovascular biology7周血清孕酮、β-HCG水平均稳定增长,治疗组孕5、6、7周血清孕酮、β-HCG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5.凝血指标:①两组D-二聚体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妊娠当月及孕8周、12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妊娠当月及孕8周、12周血小板聚集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阴煎联合西药可以提高LGX818体内OAPS阴虚血热型患者的保胎成功率,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反应,改善孕期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妊娠结局。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估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9月在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98例作为观察A组,同期就诊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健康体检children with medical complexity者98名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行颈部超声检查,比Liraglutide浓度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n thickness,IMT)以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计算并比较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IMT显著大于对照组,其中观察B组IMT显著大于观察A组(P <0.01)。观察组PSV和ED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观察A组,PI和R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观察A组(P <0.01)。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B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观察A组(P <0.01)。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以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而彩selleckchem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反映上述指标水平,并提高患者斑块检出率,从而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一种体外评价佐剂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炎症因子方法的建立
目的 以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为模型,建立一种体外评价佐剂诱导人源化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方法。方法 以细菌内毒素标准品为阳性对照,与HIF抑制剂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共刺激THP-1细胞,检测炎症因子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IP-10)、IL-1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的分泌水平,分别对PMA终浓度(25、5、1、0.1 ng/mL)、刺激时间(4、16、24 h)和细胞密度(1×10~5、5×10~5、1×10~6个/mL)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用不同佐剂[(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激动剂类佐剂Pam2CSK4和TLR4以及乳剂类佐剂MF59和AS03]与PMA刺激THP-1细胞,考察不同佐剂刺激host immune response产生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 炎症因子IL-8、IP-10、IL-1β、MCP-1的最佳诱导条件分别为:PMA终浓度0.1、1、5、1 ng/mL,培养时间16Lorlatinib体外、16、4、24 h,细胞密度均为1×10~6个/mL。不同佐剂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水平不同,其中Pam2CSK4和LPS-B5大于0.001μg/mL即可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炎症因子,而MF59和AS03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水平较低。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体外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价佐剂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IL-8、IP-10、IL-1β、MCP-1水平,为佐剂反应原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成人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12例成人AML(非M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0例AML患者,TET2突变组64例,DNMT3A单突变组46例。男性50例(45.5%),中位年龄54(15~79)岁。TET2基因突变频率为12.5%(64/512),98.4%(63/64)患者突变基因数≥2个,每例患者平均合并5.2个突变基因。NPM1(43.8%)、DNMT3A(42.2%)、FLT3-ITD/TKD(40.6%)、CEBPA(26.6%)、TTN(20.3%)为TET2突变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46.2%,略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的76.9%(P=0.077),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952)。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为9.5个月,明显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P=0.002),而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414)。三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free survival,mR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ET2突变背景下,合并K/NRAS突变患者的CR率为28.6%,明显低于无K/NRAS突变患者的75.0%(P=0.030),合并FLT3-ITD突变患者的mOS明显短于无FLT3-ITD突变患者(P=Wakefulness-promoting medication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FLT3-ITD突变、初次诱导未达CR是影响TET2突变AM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Navitoclax小鼠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突变不影响TET2突变患者OS。结论:TET2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突变,且常合并共存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与TET2突变共同影响AML患者预后。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突变检测对指购买LXH254导AML精确分层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安寐颗粒对失眠伴高血压虚证型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寐颗粒治疗失眠伴高血压虚证型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PEG300分子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睡眠卫生宣教和降压基础治疗,观察组口服安寐颗粒,对照组口服模拟剂,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SPI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EGEL量表、晨峰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完成观察57例;对照组脱落8例,完成观察52例。观察组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89.47%,51/57)显著高于对照组(21.15%,11/52)(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和SPIEGE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峰血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PLX-4720半抑制浓度:安寐颗粒能有效改善失眠伴高血压虚证型患者睡眠质量,而对血压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
血清25(OH)D3、NT-proBNP与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ACE风险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清25(OH)D3、NT-proBNP与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淮南朝阳医院老年医学科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1例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出院6个月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发生MACE,n=22)和对照组(未发生MACE,n=69),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以及血清25(OH)D3、NT-proBN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3、NT-proBNP与MACE风险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判断血清25(OH)D3、NT-GSK1349572细胞培养proBNP对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25(OH)D3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YHA分级Ⅲ~Ⅳ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5、6.973、33.439、43.147、23.957,χ~2=6.113,P均<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的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与发生MACE呈正相关,而25(OH)D3表达BI 10773作用水平与发生MACE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低水平、NYHA分级Ⅲ-Ⅳ级、IL-6、IL-2、25-(OH)D3高水平、NT-proBNP低水平均为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NT-proBNP以及联合检测预测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0.837、0.915。结论 血清25(OH)D3、oncology (general)NT-proBNP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MACE风险的辅助参考指标,为老年高血压伴CHF患者MACE风险的评估提供依据。
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缺SCH772984分子式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50例围绝经期女性且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围绝经期女性为健康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年龄,吸烟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情况,月经相关情况[是否绝经、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尿酸(UA)、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残余胆固醇(RC)、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绝经年龄、月经初潮年龄、sdLDL-C、UA、RC、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IMT为围绝经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期女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IMT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关注围绝经期女性这一特殊群体,www.selleck.cn/products/DAPT-GSI-IX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和防治。
基于人群调查的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荣昌区30~79岁居民的膳食模式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盆地大气重污染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荣昌区2 995NSC125066临床试验名调查对象基线数据,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的面对面访谈获得饮食信息,膳食模式的建立使用因functional medicine子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995例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9.10%(1selleck 171/2 995)。因子分析共提取出乳类水果模式、家禽红肉模式、薯类腌菜模式三种膳食模式。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最高和最低的三分位数比较,乳类水果模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负相关(T3:T1,OR=0.762,95%CI:0.617~0.941);薯类腌菜模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正相关(T3:T1,OR=1.692,95%CI:1.271~2.466),家禽红肉模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未发现(T3:T1,OR=0.831,95%CI:0.674~1.025,P=0.083)。结论 乳类水果模式可能会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薯类腌菜模式可能会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