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黄精抗骨质疏松的机制及初步验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黄精抗骨质疏松(OP)的潜在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2.3进行条件检索,获取黄精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并在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7.0获取骨质疏松的治疗靶标,两者交集即为黄精抗骨质疏松的潜在靶基因。并用Cytoscape3.7.1构建“黄精-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11.0进行蛋白质互作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此外,采用MetRapamycinascape数据库3.5分析其参与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选取黄精重要活性成分与靶点通过AutoDock Vina 1.1.2 进行分子对接Surgical Wound Infection验证,最后借助小Blebbistatin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观察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黄精活性成分有12个,其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治疗靶点相映射得到潜在靶点32个。Cytoscape 3.7.1拓扑分析得到黄芩素(baicalein)、β-谷甾醇等6个主要成分,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JUN原癌基因(JUN)、基质金属肽酶-9(MMP9)、原癌基因c-FOS(FOS)等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中,共获得995个GO条目,涉及活性氧调节,生长调节等18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黄精中核心成分与各自的靶点表现出良好的对接活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β-谷甾醇在2.5,5 μmol·L~(-1)浓度时具有显著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结论:黄精可通过调节炎症、氧化应激、凋亡、代谢等作用,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其中β-谷甾醇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HoxB3和HIF-1α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同源异型盒基因B3(HoxB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9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试验组,其中试验组可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31例,子痫前期轻度组3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33例,选择同期健康孕妇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selleck合成组。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io-analytical method胚盘中HIF-1α、HoxB3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oxB3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oxB3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产妇胚盘中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6(17.14%),22(70.97%), 28 (93.33%)和33 (100.00%);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8±0.02,0.99±0.10,1.20±0.33和1.45±0.24,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子痫前期重度组HoxB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14±0.17,1.47±0.27,1.11±0LY-188011化学结构.25和0.47±0.16,HoxB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9.62±16.77,87.97±17.60,57.25±20.33和25.82±11.67。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中HIF-1α和HoxB3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是1.05和1.80,该切点的灵敏性分别为87.50和93.75,特异性分别为97.14和100.00,Youden指数分别为0.85和0.94。结论 HoxB3和HIF-1α均参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的发展,HIF-1α和HoxB3水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病情预测与诊断价值较高,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增加,HoxB3逐渐降低,HIF-1α逐渐升高。

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和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衰弱发生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和衰弱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医AG-221学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ried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114例)、衰弱前期组(130例)和无衰弱组(64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随访患者再住院和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分析衰弱的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衰弱组检出率为37.0%,衰弱前期组为42.2%,无衰弱组为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非衰弱组相比,体质指数(OR=0.778)、慢性肾脏病(OR=29.551)、血红蛋白(OR=0.952)和白蛋白(OR=0.821)是发生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年龄(OR=1.082)、共病指数(OR=0.634)、慢性肾脏病(OR=38.685)和血红蛋白(OR=购买Galunisertib0.965)是发生衰弱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衰弱组再住院发生率高于衰弱前期和非衰弱组,多因素分析发现衰弱为再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medical-legal issues in pain management 衰弱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再入院和全因死亡有关,体质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慢性肾脏病是发生衰弱的危险因素。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糖尿病累积发病率的研究

目的 探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设计,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招募接受ART的HIV/AIDS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021年7月进行队列随访,采集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糖尿病判定标准为符合其中任意一项:HbA1c≥6.5%或最近1次FPG≥7.0 m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分析纳入3 647例基线未患糖尿病的HIV/AIDS,平均年龄为42(36, 49)岁,男性占比51.4%,抗HCV IgG阳性率为21.5%,HIV感染确证平均时间为12.1(9.3, 14.6)年,ART平均时间为9.3(7.6, 12.2)年。糖尿病3年累积发病率为6.0%,其中HbA1c≥6.5%发病率为2.5%,FPG≥7.0 mmol/L发病率为5.3%。多Gefitinib-based PROTAC 3 MW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Dibutyryl-cAMP价格年龄≥50岁、男性、HCV合并感染、基线TG升高、基线HIV病毒载量≥50 copies/mL和基线ART药物含依非韦伦(efavirenz, EFV)与糖尿病发病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结论 德宏州HIV/AIDS糖尿病clinical medicine累积发病率较高,应对该人群针对性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累积发病风险。

药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药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时间为2000年1月—2021年8月。搜索药师干预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4版软件分析。结果SB203580采购 共纳入20项研究,包含281Immunosandwich assay8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药师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MD=0.97,95%CI=(0.78,1.17),P<0.000 01]、空腹血糖[MD=1.50,95%CI=(0.93,2.08),P<0.000 01]、收缩压[MD=8.52,95%CI=(4.84,12.21),P<0.000 01]、舒张压[MD=2.51,95%CI=(0.78,4.25),P=0.005]、总胆固醇[MD=0.37,95%CI=(0.09,0.65),P=0.00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20,95%CI=(0.12,0.28),P<0.000 01];但对三酰甘油[MD=0.06,95%CI=(-0.01,0.13),P=0.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D=0.00,95%CI=(-0.03,0.03),P=1.00]、体质量指确认细节数[MD=0.16,95%CI=(-0.03,0.35),P=0.11]的改善不明显;患者血糖达标率[OR=0.31,95%CI=(0.23,0.41),P<0.000 01]及用药依从性明显提升。结论 在现有证据下,药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水平及用药依从性,但对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的改善并不明显。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6月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1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稳定型心绞痛43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既往心肌梗死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糖化血红蛋白及肌钙蛋白水平。记录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确认细节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既往心肌梗死病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CH-223191采购05)。观察组患者CK-MB [(57.35±9.12)μg/L vs.(40.25±7.41)μg/L]、肌钙蛋白[(3.02±0.23)μg/L vs.(0.65±0.25)μg/L]、三酰甘油[(2.05±1.13)mmol/L vs.(1.52±0.84)mmol/L]、空腹血糖[(6.98±1.81)mmol/L vs.(5.46±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75±1.16)%vs.(5.96±1.03)%]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1.02±0.26)mmol/L vs.(1.95±0.2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脂史、吸烟史、高血糖史、高血压史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险因素(P<0.05)。住院治疗期间,观察组4例患者出现术中出血事件,4例再次行血运重建手术,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4例出现心室颤动。结论 男性、高血脂史、吸烟史、高血糖史、高血压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基于mTOR信号通路探讨鹿茸多肽对大鼠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pilose antler polypeptides,PAP)对大鼠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购入1月龄的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对照(control)、鹿茸多肽(PAP)、雷帕霉素(Rapamycin,Rap)、鹿茸多肽+雷帕霉素(PAP+Rap)5组,每组12只。后四组采用双前肢去势直立法复制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6周后,正常组普通饲养不做任何处置,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 鹿茸多肽组用4.5mg/mL浓度的鹿茸多肽灌胃,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0.2mg/mL浓度的雷帕霉素,鹿茸多肽+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0.2mg/mL浓度的雷帕霉素联合4.5mg/mL浓度的鹿茸多肽灌胃,各组均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5组中,半数样本取L5/6椎间盘及上下相邻椎体,用10%的甲醛溶液固定后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阿利新蓝染色进行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另半数样本取完整L5/6椎间盘组织,经液氮罐速冻后移入-80℃冰箱冻存,Western-Blot检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TOR、p-AKT和自噬相关Entinostat化学结构蛋白LC3-Ⅰ、LC3-Ⅱ、LC3-Ⅱ/LC3-Ⅰ的表达。结果:Alcian Blue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下,与对照组比较,PAP组、Rap组、PAP+Rap组均可显著延缓椎间盘退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p-mTOR的表达水平排列为:PAP+Rap>PAP>control>Rap,(P<resolved HBV infection0.05);LC3-Ⅱ的表达水平排列为:Rap>PAPMC3体外+Rap>control>PAP,(P<0.05);LC3-Ⅱ/Ⅰ的比例排列为:Rap>PAP+Rap>control>PAP,(P<0.05)。结论:鹿茸多肽具有抑制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自噬的作用,进而延缓大鼠椎间盘退变,这可能与激活mTOR信号通路有关。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双季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氮循环相关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是解决世界粮食需求的主要途径,对保障我国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土壤肥力和适量施用氮肥是水稻高产高效的关键。近几十年来,由于产量和秸秆还田比例的提升,我国南方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呈增加趋势。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肥力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而有关不同肥力和施氮量调控双季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微生物机制还不甚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在母质(第四世纪红色黏土发育而来)相同的低肥力(F_L)、中肥力(F_M)和高肥力(F_selleck产品H)土壤上设置4个施氮处理(0、90、150和210 kg N·hm~(-2),分别以N_0、N_(90、)N_(150)和N_(210)表示),以明确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双季稻氮循环相关土壤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差异,以揭示土壤肥力和施氮量调控土壤氮素利用效率的微生物机制,为协调红壤氮素利用效率及农田氮循环改进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主要LXH254分子量研究结果如下:提高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均显著提高了早、晚稻产量,且二者对早、晚稻产量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与N_0处理相比,早稻低肥力土壤上增施氮肥处理的产量增幅为151.93%~171.67%,但中肥力(102.29%~144.66%)和高肥力土壤上的产量增幅(35.12%~60.47%)较低肥力土壤上低。晚稻产量趋势与早稻一致,在低肥力和高肥力土壤上分别以N_(210)和N_(90)处理为最优。双季稻产量的增加均主要归功于有效穗数的增加。早、晚稻地上部吸氮量随土壤肥力和施氮量的提高显著增加,且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早稻地上部总吸氮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早、晚稻低肥力土壤上的氮素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有增加趋势,高肥力上有降低趋势。提高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均显著增加了土壤AOA-amoA、AOB-amoA、narG(晚稻分蘖肥时期除外)、nirK、nirS、nosZ、nrfA(早稻分蘖肥时期除外)和nifH基因的丰度。且AOA-amoA基因丰度较AOB-amoA基因高两个数量级,nirK基因丰度>nirS基因丰度。地上部总吸氮量与土壤AOA-amoA、AOB-amoA(早稻穗肥时期除外)、narG(早稻穗肥时Criegee intermediate期除外)、nirK(早稻基肥时期除外)、nirS(早稻基肥时期除外)、nosZ、nrfA和nifH(早稻基肥、晚稻分蘖肥时期除外)基因丰度呈显著或极显正相关。其中,以土壤AOA-amoA和narG基因丰度对地上部总吸氮量的影响最显著。氮素利用效率与早、晚稻分蘖肥时期narG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土壤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分别与土壤铵态氮(r~2=0.95)和微生物生物量氮(r~2=0.96)的正相关性系数最大。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土壤narG、nirK、nirS和nosZ基因丰度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r~2=0.97)与nrfA基因丰度的正相关系数最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蛋白酶活性对nifH基因丰度的影响最显著。综上,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可能主要是通过铵态氮浓度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AOA-amoA和narG微生物的活性,从而调控双季稻地上部总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策略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Mirdametinib体内实验剂量2020年6月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卫生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antibiotic-loaded bone cement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抗生素药物种类、有无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和住院时间等,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护理干预策略。结果 250例糖尿病患者中15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00%;呼吸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40.00%;泌尿系统次之,为33.33%。发生感染者年龄≥60岁、抗生素药物种类>2种、有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7.0 mmol/L、住院时间≥15 d比例均高于未发生感染者Compound C生产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性别和病程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OR=17.635,95%CI 2.282~136.304)、抗生素药物种类>2种(OR=11.685,95%CI 2.575~53.021)、有侵入性操作(OR=4.104,95%CI 1.356~12.422)、血糖水平≥7.0 mmol/L (OR=7.605,95%CI 2.086~27.722)、住院时间≥15 d (OR=2.962,95%CI 1.018~8.617)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较高,受高龄、滥用抗生素药物、有侵入性操作、血糖水平高和住院时间长等多方面影响,临床应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性化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病区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专科指导,出院时责任护士给予出院宣教和纸质版出院指导,评估周期为: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自制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实验组患者入neonatal pulmonary medicine院后Crizotinib使用方法在常规健康教育和专科指导的基础上邀请患者加入糖尿病延续护理群,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估周期为: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对2组患者认知、行为状况等进行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血糖达标率和按时复诊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患者随访评估比较统计学差异确切(P<0.05)。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合理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健康生活方selleck产品式依从性、血糖达标率和按时复诊依从性,减少和预防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