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应用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的效果

目的 为减少妊娠期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应用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浦城县仙阳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MK-4827生产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参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Kampo medicine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0.00%,低于参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LXH254供应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饮食运动护理在妊高症中获得良好护理效果,有助于血压合理控制,减少妊娠期并发症,调节孕妇心理状态,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作用下的负向电压对ZL109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及耐磨性能影响

目的提高铸造铝合金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推动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探索新型微弧氧化磁性纳米粒子电解液添加剂作用下的电源电压对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影响。方法本工作采用单因素控制法,设置微弧氧化电源负向电压为:100V、110V、120V、130V、140V、150V、160V,向电解液体系中引入0.8g/L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轮廓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及自制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制备得到的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厚度、表面粗糙度、致密性、孔隙率和孔径分析及耐磨性能进行分析,主要研究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作用下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w4869.html微弧氧化电源负向电压对ZL109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制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负向电压140V制备得到的陶瓷层致密性好,表面粗糙度Ra为0.Immune clusters77μm,表面孔隙率为2.05%,平均孔径为0.594μm,且具备一定的厚度(11.5μm)和较好的耐磨性能(磨损量为0.13mg)。结论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剂与电源正、负电Taurine采购压对微弧氧化反应过程存在着协同作用关系;负向电压对微弧氧化反应过程、陶瓷层的微观形貌、厚度、致密性、表面粗糙度等影响显著。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联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在广州市城区开展横断面调查, 对4 15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运动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 并进行遗传变异检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MMP2基因遗传变异(rs243865和rs7201)、遗传风险评分(GRS)等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化值的关联。通过逐步法分析标化体重指数(BMI)对于GRS等级与标化血PF-07321332试剂压的中介效应, 并采用回归模型的相乘项评价运动与GRS等级对血压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4 155名中小学生, 男性2 132名(51.3%)。小学二年级、初一和高一学生分别为1 401名(33.7%)、1 422名(34.2%)和1 332名(32.1%), 年龄分别为(8.2±0.3)、(13.1±0.4)和(16.2±0.5)岁。调整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后, 与rs243865 TT基因型携带者比较, CC/CT基因型携带者舒张压高0.461个标准差(显性模型β=0.461, 95%CI 0.199~0.723)。与rs7201 CC基因型携带者比较, AA/AC基因型携带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0.1medicine administration47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47, 95%CI 0.014~0.279)和0.171个标准差(隐性模型β=0.171, 95%CI 0.039~0.304)。每增加1个GRS等级, 收缩压升高0.151个标准差(β=0.151, 95%CI 0.029~0.272), 舒张压升高0.242个标准差(β=0.242, 95%CI 0.120~0.3selleck激酶抑制剂63)。BMI的中介效应分别占GRS对收缩压和舒张压总效应的28.3%和12.6%。控制BMI后, GRS对舒张压的直接效应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高强度运动不足(0.5 h/d)与GRS对收缩压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交互项β=0.518, 95%CI 0.088~0.949, P=0.018)。结论 MMP2基因rs243865和rs7201遗传变异与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存在关联, 肥胖在其中可能具有中介作用, 运动不足和MMP2基因遗传变异对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

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盒蛋白O1(FoxO1)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体外培养人肾系膜细胞,将其分成6组:正常组(加入10%正常血清)、高糖组(加入30mmol/L葡萄糖和10%正常血清)、低、中、高剂量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组(分别加入30mmol/L葡萄糖和10%低、中、高剂量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高剂量丹芪益肾汤含药血NSC 119875半抑制浓度清+EX527组(分phosphatidic acid biosynthesis别加入30mmol/L葡萄糖、10%高剂量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和100nmol/L SIRT1抑制剂EX527)。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以及SIRT1/FoxO1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人肾系膜细胞活性、Bcl-2、SIRT1蛋白表达水平、SOD、GSH-Px含量显著降低,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Bax、FoxO1表达水平、MDA、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组相比,低、中、高剂量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组人肾系膜细胞活性和Bcl-2、SIselleck Compound 3RT1蛋白表达水平、SOD、GSH-Px含量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Bax、FoxO1蛋白表达水平、MDA、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且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在高剂量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组中加入SIRT1抑制剂EX527后,细胞活性、Bcl-2、SIRT1蛋白表达水平及SOD、GSH-Px含量明显降低,凋亡率、caspase-3、caspase-9、Bax、Fox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MDA、ROS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丹芪益肾汤含药血清可通过激活SIRT1/FoxO1通路,减缓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NF-KB P65蛋白、IL-6、IL-10、TNF-a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疗效及对核因子kappa Bp65(Nuclear factor-kappaBp65,NF-kappaB p65)蛋白、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a)的影响。方法 选取诊治的癌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治疗时间7d,观察退Cell Lines and Microorganisms热效果察及Navitoclax生产商治疗前血清总NF-KB P65蛋白及活性NF-KB P65蛋白、IL-6、IL-10、TNF-a变化。结果 观察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次退热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总NF-KB P65蛋白及活性NF-KB P65蛋AG-221细胞培养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IL-10、TN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00%、对照组1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癌性发热退热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改善NF-KB P65蛋白、IL-6、IL-10、TNF-a水平。

重组人鼻病毒3C融合蛋白酶的安全性研究

为了评价重组人鼻病毒3C融合蛋白酶(GST-3C)的安全性,本工作通过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和免疫毒性试验对GST-3C的毒性进行了研究。设置一个给药组,准备雌雄ICR小鼠各10只,采用最大给药量法,分别尾静脉注射GST-3C,单次给药最大给药剂量为25.25 mg/kg;实验另设一个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一次,观察ICR小鼠的中毒症状、中毒程度、性质、恢复情况和死亡等,并在观察期结束对动物及时进行解剖,观察GST-3C对小鼠脏器的影响。对免疫毒性进行试验,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溶剂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含佐剂LY2157299体外GST-3C低剂量组、含佐剂GST-3C高剂量组和不含佐剂GSTMultiple markers of viral infections-3C对照组),通过迟发型超敏反应方法,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和肿胀度,观察GST-3C对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含佐剂GST-3C低剂量组、含佐剂GST-3C高剂量组和不含佐剂GST-3C对照组),通过溶血空斑试验方法,对溶血空斑计数,评价其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重差异并不明显,给药组动物脏器均未发现异常表现情况。在本次试验条件下,ICR小鼠静脉注射GST-3C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5.25 mg/kg。免疫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给药期间,与溶剂对照组比较,GST-3C给药各组动物体重未见显著降低,动物笼旁观察未见与给药相关的异常变化,迟发超敏试验和溶血空斑试验结果分别显示GST-3C对动物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无抑制作用,为评价selleck化学GST-3C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脂肪肝严重程度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2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均治疗2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脂肪肝严重程度改善情况,以及genetic analysis血清MDA、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VE-822纯度三酰甘油(TG)]、氧化应激因子MDA水平,以及炎症因子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获悉更多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轻度脂肪肝占比显著升高,两组患者重度脂肪肝占比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轻度脂肪肝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脂肪肝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给予T2DM合并NAFLD患者利拉鲁肽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调节机体糖脂代谢,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损伤与炎症损伤,减轻脂肪肝严重程度。

基于iTRAQ 技术的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目的 基于iTRAQ技术研究Immunogold labeling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组,给予相应干预后取大鼠左心室组织。通过iTRAQ技术方法分析鉴定差异蛋白,利用GO数据库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同时采用cytoscape软件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蛋白基因。结果 共鉴定出108种Smoothened Agonist价格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41个,下调蛋白67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84种生物学过程、涉及38种细胞组分与23种分子功能;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26条信号转导通路(P<0.05),其中氧化磷酸化通路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筛选出Pdhb、Uqcrc1、Ndufv1、Ndufb9、CYTB、Dlat、Dld、Ndufb6、Acadm、Tufm 1Pidnarulex molecular weight0个关键蛋白基因,其中Uqcrc1、Ndufv1、CYTB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上。结论 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组织蛋白和通路具有调节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蛋白基因Uqcrc1、Ndufv1、CYTB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影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Ⅱ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脉管癌栓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Ⅱ期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脉管癌栓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57例Ⅱ期CRC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管癌栓阳性64例(阳性组),阴性193例(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至2021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RC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阳性组中年龄≥60岁、低分化、p T4期、发生神经侵犯、癌胚抗原(CEA)≥5 ng/mL、糖类抗原199(CA199)≥40 IU/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3.disordered media01、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2.96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术前CEA、CA199、NLR明显高于阴性组,而LMR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脉管癌栓阳性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13%,明显低于阴性组的84.38%,5年总生存率为89.12%,明显低selleck合成于阴性组的95.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单因素分析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CA199、LMR、神经侵犯、脉管癌栓Liproxstatin-1配制均是影响Ⅱ期CRC患者PFS的因素(P<0.05),分化程度、神经侵犯、脉管癌栓均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侵犯、脉管癌栓是Ⅱ期CR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神经侵犯、脉管癌栓均是Ⅱ期CR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Ⅱ期CRC手术患者脉管癌栓阳性与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中药复方益肾康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早期DKD 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康治疗早期DKD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8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确诊为气阴两虚Vorinostat小鼠兼血瘀证的早期DKD患者96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照组(n=48)进行西医综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脂),中药组(n=4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康煎剂100ml,日三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UACR、中医证候评分、临床蛋白尿发生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8的水平。结果:中药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60.47%(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UACR均有所降低,但中药组患者UACR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对照组UA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且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临床蛋白尿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Biomass burning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18浓度均有所降低(P <0.01),与对照组相比,DS-3201浓度中药组患者血清IL-1β、IL-18浓度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益肾康联合西医综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降低蛋白尿,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