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狭窄高血压患者肾动脉介入前后PRA、AngⅡ、ALD、eGFR、UA水平对比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狭窄(ARAS)高血压患者肾动脉介入前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UA)水平。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ARAS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应用肾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血清中PRA、AngⅡ、ALD、eGFR、UA水平,肾功能及急性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selleck HPLC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MK-1775体内实验剂量者PRA、AngⅡ、ALD、eGFR、U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Bio-imaging applicatio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心衰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AS高血压患者应用肾动脉介入治疗后明显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PRA、AngⅡ、ALD、UA、eGFR水平,降低急性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紫草酸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紫草酸(LA)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并将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糖浓度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1 mg/mL)、高糖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为6 mg/mL)、高糖+LA低剂量组(5μg/mL)、高糖+LA中剂量组(10μg/mL)和Z-VAD-FMK IC50高糖+LA高剂量组(20μg/mL)。培养处理24 h时,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IL-1β、IL-6和IL-10的转录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磷酸化和核转位水平;采用WestPLX-4720溶解度ern Blot法检测炎症和凋亡因子的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高糖组炎症因子IL-medically compromised1β、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细胞NF-κB的磷酸化和核转位水平及细胞凋亡比例高于正常糖浓度组(P<0.05);而LA处理后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炎症和凋亡因子表达,同时减轻NF-κB的磷酸化和核转位水平及细胞凋亡(P<0.05);高糖+LA组内3个不同剂量间相比,浓度越高,LA的抗凋亡和抗炎作用更显著(P<0.05)。机制方面,Western Blot显示LA能激活AMPKα/FoxO3信号通路。结论:LA作用于高糖诱导的HUVECs,能通过抑制NF-κB的磷酸化和核转位水平改善细胞炎症,并激活AMPKα/FoxO3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

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及血清LncRNA KCNQ1OT1、LncRNA Malat1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对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及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重叠转录物1(KCNQ1OT1)、LncRNA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Mala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早期D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尿毒清颗粒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氧化/抗氧化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Pevonedistat配制、炎症指标、LncRNA KCNQ1OT1、LncRNA Malat1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1 d比较,治疗后1 d两组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终末氧化蛋白产物、丙二醛、肾功能指标、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LncRNA KCNQ1OT1、LncRNA Malat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尿毒清颗Glaucoma medications粒辅Rapamycin使用方法助治疗早期DN可通过调控氧化/抗氧化平衡降低LncRNA KCNQ1OT1、LncRNA Malat1水平,改善血糖水平和肾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雷珠单抗联合长春胺治疗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与长春胺联合治疗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商丘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长春胺缓释胶囊,PLX40321粒/次,2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经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0.5 mg/次,1次/月。两组用药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视力与视野相关指标,视盘周围神经厚度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Captisol浓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视力、平均光敏感度指标均升高,而视野平均偏差、视野校正形态标准差指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视力与视野相关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视盘周围神经厚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指标均British ex-Armed Forces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视盘周围神经厚度、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IL-6、VEGF、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春胺缓释胶囊与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确切,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视力及光敏感程度有效改善,并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青蒿琥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PCNA和ZNF13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通过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digenetic trematodesNA)和锌指蛋白(ZNF)139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裸鼠接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建模,随机分为模型组(0.9%氯化钠溶液)、顺铂组(顺铂4 mg/kg)、青蒿琥酯组(注射用青蒿琥酯100 mg/kg)和联合组(顺铂4 mg/kg+注射用青蒿琥酯100 mg/kg),瘤体内注射给药,1周2次,持续4周。记录治疗期间裸鼠食欲、活动度和精神状态等情况以及肿瘤生长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病理检测,噻唑蓝法(MTT)检测原代细胞生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NA、ZNF139、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selleck激酶抑制剂88)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相对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青蒿琥酯组和联合组平均瘤重明显降低;与顺铂组比较,青蒿琥酯组平均瘤重升高,抑瘤率降低;联合组平均瘤重低于顺铂组和青蒿琥酯组,抑瘤率高于顺铂组和青蒿琥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 h后,顺铂组、青蒿琥酯组和联合组吸光度(OD)值均低于模型组;联合组OD值低于顺铂组和青蒿琥酯组,抑制率高于顺铂组和青蒿琥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青蒿琥酯组和联合组PCNA2、ZNF139、TLR4、MyD88和NF-Torin 1半抑制浓度κB mRNA及相对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顺铂组PCNA2、ZNF139、TLR4、MyD88和NF-κB mRNA及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青蒿琥酯组;联合组PCNA2、ZNF139、TLR4、MyD88和NF-κB mRNA及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顺铂组和青蒿琥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同时能下调PCNA和ZNF139的表达,影响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

左金丸对IEC6、HCT116细胞共培养模型肠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左金丸对IEC6、HCT116细胞共培养模型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金丸醇提物低、中、高剂量(5、10、20μg·mL~(-1))处理HCT116、IEC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体外构建IEC6、HCT116细胞共培养体系模拟结肠癌微环境,以左金丸(5、10、20μg·mL~(-1))进行干预;检测IEC6细GDC-0068采购胞跨膜电阻(TEER)值及细胞通透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HCT116、IEC6细胞多胺含量;微量法检测HCT116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Belumosudil配制乳酸浓度和ATP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IEC6细胞Zonulaoccluden1(ZO-1)、Occludin蛋白和HCT116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DC)、精眯/精胺N1-乙酰基转移酶(SSAT)、鸟氨酸脱羧酶抗酶1(OAZ1)、SLC22A1、缺氧诱导因子1cytotoxicity immunologic(HIF1α)、C-Myc、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M2亚型(PKM2)、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葡萄糖转运体1(GLUT1)、乳酸脱氢酶(LDH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左金丸低、中、高剂量(5、10、20μg·mL~(-1))处理HCT116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左金丸低、中、高剂量(5、10、20μg·mL~(-1))处理IEC6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无明显变化(P>0.05)。(2)与IEC6细胞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模型组细胞的TEER及FD_(4)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EC6细胞的多胺含量显著降低(P<0.01),HCT116细胞的多胺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共培养模型组比较,左金丸中、高剂量组细胞的TEER及FD_(4)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左金丸高剂量组IEC6细胞ZO-1、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左金丸低、中、高剂量组的IEC6细胞多胺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左金丸中、高剂量组HCT116细胞的多胺含量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比较,左金丸能明显下调HCT116细胞多胺合成酶ODC、多胺转运体SLC22A1蛋白的表达(P<0.05,P<0.01),明显上调SSAT、OAZ1蛋白表达(P<0.05,P<0.01);能够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产量及ATP含量(P<0.05,P<0.01);明显下调糖酵解通路HIF1α、C-Myc、HK2、PKM2、PDK1、GLUT1、LDHA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左金丸对IEC6、HCT116细胞共培养模型肠上皮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HCT116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结肠癌HCT116细胞多胺代谢、转运以及抑制肿瘤糖酵解水平有关。

三仁汤联合抗阻运动在2型肥胖糖尿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三仁汤加减联合抗阻运动疗法治疗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对内脏脂肪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中医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西医+三仁汤加减联合CX-5461配制抗阻运动)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抗阻运动),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内脏脂肪、糖脂代谢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及舌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量、全身脂肪百分比、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animal biodiversity)、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质(HDL-C)均显著上升(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联合抗阻运动疗法治疗2型肥胖糖尿病PUN30119临床试验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糖脂代谢,通过内脏脂肪检测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利于完善后续治疗方案。

猪肺炎支原体LAP的结构预测及其抑制剂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以猪肺炎支原体为代Core functional microbiotas表,研究支原体LAP酶活中心的高级结构及其被抑制后对支原生长的影响。亮氨酸氨肽酶 (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的氨基酸代谢酶,是生物生存和生长必不可少。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的LAP酶活中心被抑制后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因此,LAP被作为新的抗菌/虫靶标。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支原体LAP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拟以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LAP为模型,研究其理化特性和高级结构,探索LAP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对支原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首先用Clustal Omega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LAP活性位点在不同支原体中的保守情况。然后采用GST融合标签表达猪肺炎支原体LAP蛋白,通过GST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蛋白,圆二色谱测定LAP的二级结构,用Alpha fold 2预测三级结构。最后用Bestatin与猪、鸡、羊等不同种属的支原体共培养来观察其影确认细节响。结果表明虽然总体序列同源性不高,但是LAP酶活中心的关键位点在常见支原体相对保守。猪肺炎支原体LAP可以通过GST标签进行可溶性表达。酶切GST标签后,分子筛层析显示LAP是六聚体,圆二色谱表明LAP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预测的LAP三级结构显示其具有保守的底物结合关键位点。Bestatin对不同种属支原体的生长均产生Bucladesine抑制剂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最低在6 μg/mL的浓度可通过抑制氨肽酶的活性抑制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该研究为新一代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了的思路。

经络辨证逆针灸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络辨证逆针灸对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 anthranene,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发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清洁级雌性SD未孕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和逆针灸组,每组各16只。采用DMBA单次灌胃(100mg/kg)诱导自发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BH-589.html性乳腺癌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芝麻油灌胃。于造模后一周对治疗组进行干预,他莫昔芬组3mg/kg灌胃,每天一次,持续16周;逆针灸组针刺“足三里,膻中,三阴交”,隔天一次,每次20分钟,每周3次,干预16周。应Domestic biogas technology用HE染色评估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selleck IACS-10759化学法进行CK5/6、p63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CK5 /6和p63表达结果显示,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模型大鼠肿瘤的发生发展途径为:正常→一般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对不同实验组乳腺组织不同类型病变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各组间组织病理学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络辨证理论指导下的逆针灸能够抑制DMBA诱导乳腺自发性肿瘤模型大鼠病变进展,有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防治。

老年复发性房颤病人血浆DNMT3A表达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复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的表达及其对microRNA-200b(miR-200b)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为房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老年病人184例,包括初发房颤102例(初发组)和复发房颤82例(复发组),另选择80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房和左心室体积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放射免疫法检测www.selleck.cn/products/ve-822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DNMT3A mRNA和miR-200b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表达。结果 复发组左心房体积比初发组和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635,P<0.05),但左心室体积、LVEF和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血清DNMT3A mRNA和PI3K、Akt蛋白水平比初发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而miR-200b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498~219.094,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DNMT3A mRNA水平与左心房容积和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0.829、0.810,P<0.05),PI3K和Akt蛋白表达与左心房容积和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0.653~0.868,P<0.05),miR-200b与左心Conus medullaris房容积和容积指数、血清DNMT3A mRNA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964~-0.777,P<0.05)。结论 DNMT3A可能通过降低miR-200b表达和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参寻找更多与老年复发性房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