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角)是雄性鹿科动物能够每年周期性脱落与再生的附属器官。在快速生长期,鹿茸细胞的分裂速度大约为癌细胞的30倍,却不会发生癌变,这种现象在哺乳动物里是绝无仅有的。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鹿茸成为了人们研究器官再生与癌症治疗理想的生物医学模型。MicroRNA(miRNA)是真NSC 127716纯度核生物基因组非编码区转录加工生成的长度大约在20-24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在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多重的调节作用。在鹿茸再生和发育过程中,miRNA通过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调控鹿茸细胞的增殖,研究已发现miRNA-153表达量在鹿茸selleck产品顶端不同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利用miRBASE、miRDB、Targetscan和miRWalk等工具预测miR-153候选靶基因、筛选得到可靠的靶基因集,发现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TGF-β2基因与miR-153存在靶相关关系。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β)是一类多功能生长因子,TGF-β2基因广泛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长发育进程,对鹿茸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拟构建TGF-β2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验证miRNA-153对鹿茸组织细胞TGF-β2基因调控作用,进而揭示miRNA-153靶向调控TGF-β2基因转录对鹿茸组织细胞生长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转染野生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和miRNA-153模拟物的细胞组,其海肾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下降,转染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和miRNA-153模拟物的细胞组,海肾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基本不变,表明TGF-β2的3,UTR上存在miRNA-153的结合位点;(2)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鹿茸软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miRNA-153的过表达水平,发现转染了miRNA-153的鹿茸软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有更高水平的miRNA表达,说明转染成功且该模拟物能稳定高效的表达;(3)转染miRNA-153模拟物的细胞体外增殖活性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4)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NA-153的鹿茸软骨细胞中TGF-β2的相对表达水平,发现TGF-β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与细胞增殖实验(MTT实验)结果类似。推断转染miRNA后鹿茸软骨细胞增殖的速度变化与TGF-β2蛋白有关。而且转染了miRNA-153模拟物后,鹿茸软骨细胞中TGF-βRⅡ蛋白的表达也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