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干预24 h对T98G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DNA损伤检测实验和RT-qPCR实验检测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T98G细胞的增殖、迁移、DNA损伤和修复能力的影响。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处理T98G细胞后进ABT-199说明书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拟黑多刺蚁的活性成分及关键靶基因,RT-q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 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作用T98G细胞的IC50值为4.57 mg/mL。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克隆形成数目和迁移率降低(P<0.05,P<0.01),T98G细胞DNA损伤增加(P<0.01),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0、MRE11表达降低(P<0.05,P<0.01)。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有363个基因表达上调,1 006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免Gefitinib说明书疫等反应调控。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抗胶质瘤的关键靶基因是F3、TLR4和LY96。RT-qPCR验证实验显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能降低F3、TLR4、LY96 mRNA表达(P<0medicine administration.05,P<0.01)。结论 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诱导DNA损伤并抑制DNA损伤修复途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3以及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中医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之一。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为主要症状,其症状易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Janus激酶(Janusepigenetic adaptation kinaseselleck diABZI STING agonists,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FUT-175采购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中医药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多环节、多靶点干预哮喘,具体机制与抑制气道炎症、抗氧化应激、缓解气道重塑、影响气道黏液高分泌、抑制气道高反应及调节免疫应答相关,彰显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特色及优势。基于此,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系统梳理JAK/STAT信号通路及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系统总结中药单体及化合物、中药复方乃至中医外治手段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哮喘的疗效及具体机制,以期为临床有效预防、控制哮喘的发生发展,丰富中医药防治哮喘手段提供借鉴。
微小RNA-451、Toll样受体4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微小RNA-451(miR-451)、Toll样受体4(TLR4)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PI)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60例肺癌合并PI患者设为合并PI组,依据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28例和重度组18例;另选取同期60例未合并PI的肺癌患者设为未合并PI组。比较合并PI组与未合并PI组患者外周血miR-451、TLR4mRNA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效能。比较不同严重程度肺癌合并PI患者外周血miR-451、TLR4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肺癌合并P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与未合并PI组相比,合并PI组患者外周血miR-451表达水平降低,TLR4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miR-451、TLR4表达水平均为肺癌患者合并PI的影响因素(P<0Nirmatrelvir研究购买.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451、TLR4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癌合并PI的AUC分别为0.805、0.779及0.888。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外周血miR-451表达水平依次降低,TLR4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miR-451表达水平与PSI评分、TL确认细节R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97、-0.579,P<0.001),外周血TLR4表达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r=0.751,P<0.001)。结论 肺癌合并PI患者外周血中miR-451、TLR4均异常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PI严重程度autopsy pathology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肺癌合并P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系统性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30日。CRISPR Knockout Kits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Y-27632生产商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20个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性能整体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TM2457核磁下面积为0.600~0.963),但均存在偏倚风险,可能原因包括样本量不足、缺失值处理方法 不当、缺乏外部验证。排名前6名的预测因子为身体质量指数、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下肢静脉曲张史、年龄、髂静脉血栓形成、基线Villalta评分。结论 目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预测因子存有一定共性与争议。
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的疗效观察及对鼻黏膜菌群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鼻黏膜菌群和血清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p3, Foxp3)、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α, MIP-1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2, TNF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儿forced medication童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43例)和中医组(43例)。西医组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s, TNSS)、鼻部伴随症状总分(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s,TNNSS)、鼻阻力、鼻黏膜菌群、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清Foxp3、MIP-1α和TNFR2水平的变化。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7.7%,西医组总有效率为7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TNSS、TNNSS、鼻阻力和鼻黏膜梭杆菌属的丰度均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治疗后鼻黏Lapatinib浓度膜痤疮丙酸杆菌和放线菌门的丰度均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治疗后血清Foxp3水平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治疗后血清MIP-1α和TNFR2水平低于西医组(P<0Z-VAD-FMK采购.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可提高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鼻出血的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改善鼻黏膜菌群及凝血功能,降低MIP-1α和TNFR2水平,提高Foxp3含量,缓解临床症状。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用药规律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药方剂,GW-572016价格并利用Excel、IBMSPSSModeler18.0和IBMSPSSStatistics20.0软件对药物进行性味归经、类别、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用药规律和核心组方。以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DrugBank等多个数据库分析核心组方,分别得到相关成分靶点、疾病靶点及交集靶点,再以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PPI网络,同时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纳入164首方剂,涉及中药201味,高频药物24味。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多见,归肺、脾、胃经居多。功效类别集中于化痰止咳平喘bio-active surface、补虚、清热。关联规则得到核心组方药物为甘草、麻黄、杏仁、地龙。共筛选168种活性成分,817个靶点及322个交集基因。核心靶点包括STAT3、TP53、SRC、AKT1、JUN、TNF等。GO富集结果主要涉及激素、细菌、炎症及外源性刺激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于AGE-RAGE、IL-17、TNF、HIF-1、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 中医药治疗Ferroptosis抑制剂过敏性哮喘以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辅以补虚清热。核心组方(甘草、麻黄、杏仁、地龙)可能通过槲皮素、山柰酚、姜黄素、柚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等多个成分作用于STAT3、TP53、SRC、AKT1、JUN、TNF、HSP90AA1等,调控AGE-RAGE、IL-17、TNF、HIF-1、NF-κB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手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行手术治疗的不同眼压状态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2例APACG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积极降眼压治疗2周后,根据眼压控制情况分为高眼压组(眼压>21mmHg, 21例)和正常眼压组(眼压≤21mmHg, 31例),随后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和术后1 d、1周和1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评估术中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观察术后前房闪辉渗出和角膜水肿情况。结果 高眼压组结膜充血率高于正常眼压组(P<0.0AM-2282说明书5)。高眼压组术后1 d、1周、1个月BCVA较术GMO biosafety前提高(P<0.05);正常眼压组术后1周和1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P<0.05)。高眼压组术后1 d、1周、1个月眼压较术前降低(P<0.05selleck VX-445);正常眼压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相仿(P>0.05)。高眼压组术中NRS评分为(5.57±1.83)分,高于正常眼压组的(3.16±1.00)分(P<0.05)。高眼压组术后前房闪辉渗出和角膜水肿发生率高于正常眼压组[(66.7%vs.19.4%)和(42.8%vs.12.9%)](P<0.05)。结论 不同眼压状态APACG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高眼压患者术前结膜充血发生率较高,术中疼痛较重,术后易出现前房闪辉渗出和角膜水肿。
健脾祛湿法治疗皮肤病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目的 利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近20年健脾祛湿法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健脾祛湿治疗皮肤病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皮肤病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有关健脾祛湿法治疗皮肤病的文献,检索期限为200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利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 326篇文献,文献发表总体呈上升状态。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刘红霞(31篇)、卢传坚(11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66篇),其次是广州中医药大学(62篇)。在关键词分析中,当前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为五苓散、外治法、从脾论治、脾虚湿蕴等;文献的Dinaciclib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名医经验、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前沿研究趋势主要有CB-839溶解度作用机制、炎性因子、异病同治等。结论 健脾祛湿法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治则,近20年中医治疗皮肤病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临床观察、名医经验及作用机therapeutic mediations制等,其中作用机制、炎性因子、异病同治为研究热点,多学科交叉融合可能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及机构较少,各区域之间合作有待加强。
侧支循环重建对髂、股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意义
探讨介入治疗同时重建侧支循环回流对合并髂静脉狭窄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收集2021年1月至20VX-445研究购买22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入院的LY-188011 IC5059例合并髂静脉狭窄的急性髂股静脉阻塞患者,分为常规处置组(对照组,30例)和开通侧支组(试验组,29例)。均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给予髂股静脉导管血栓抽吸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行导管溶栓。试验组在溶栓前寻找并开通侧支循环回流血管。导管溶栓3 d后造影复查,根据临床症状决定是否进行二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Febril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症发生情况。试验组治疗后患肢大腿消肿率[(71.37±17.17)%]高于对照组大腿消肿率[(32.70±2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小腿消肿率[(64.32±16.89)%]高于对照组小腿消肿率[(35.43±3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二期手术率[10.34%(3/29)]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1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髂静脉狭窄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在常规血栓抽吸联合溶栓同时开通侧支循环回流血管,能提高患肢大腿和小腿消肿率,降低二期手术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荨麻疹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分布:基于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分析
目的 探讨荨麻疹与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情况,PLX-4720为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酶免疫印迹法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的280例荨麻疹患者和28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sIgE检测,比较两者间过敏原分布的共性与差异性,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荨麻疹患Immune-inflammatory parameters者sIgE总阳性率为90.35%,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76.43%和46.07%。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屋尘螨/粉尘螨、蟑螂和混合草。过敏性鼻炎患者sIgE总阳性率为91.13%,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81.21%和46.81%。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屋尘螨/粉尘螨、蟑螂和矮豚草。过敏性鼻炎患者对狗毛皮屑、葎草、牛肉和苋的sIgE阳性率高于荨麻疹患者,而荨麻疹S63845体内实验剂量患者对树花粉组合和虾的sIgE阳性率高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均主要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且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和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