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通过调控肝脏巨噬细胞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发病机制复杂,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 肝细胞内的脂质大量沉积, 刺激肝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代谢失调等反应, 免疫细胞进一步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入血引起全身炎症geriatric medicine, 因此在NAFLD的进程中, 炎症反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巨噬细胞是肝脏内含量最丰富的免疫细胞, 在肝脏炎症损伤中发挥Emricasan价格重要的作用。肝脏巨噬细胞包括肝脏固有和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 其活化和极化过程参与NAFLD不同发展阶段。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可调控巨噬细胞参与NAFLD病变中的炎症、损伤和恢复过程。根据现有的研究报道, 本文以阐述巨噬细胞的来源、活化、极化及其与NAFLD的关系为切入点, 系统综述中医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募集和极化, 从而防治NAFLD的药效机制, 以期为从中药中发现通过调控巨噬细胞防治NAFLD的创新性药物提供新的研究selleck化学思路。

丹参酮ⅡA通过miR-155-5p激活SIRT1-AMPK通路改善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ⅡA)通过miR-155-5p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改善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细胞并建立I/R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TⅡA组、TⅡCCRG 81045说明书A+miR-NC组、TⅡA+miR-155-5p mimics组,转染后分别加入10μmol/L TⅡA进行干预,并购买Talazoparib以添加DMSO的H9c2细胞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miR-155-5p表达水平;MTT法分析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情况;ELISA测定TNF-α、IL-4、IL-10、IL-17、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AMPK、p-AMPK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155-5p表达升高,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及TNF-α、IL-17、LDH、MDA表达升高,IL-4、IL-10、SOD、SIRT1、p-AMPacific BiosciencesPK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TⅡA组miR-155-5p表达降低,细胞活力增强,凋亡率及TNF-α、IL-17、LDH、MDA表达下降,IL-4、IL-10、SOD、SIRT1、p-AMPK表达升高(P<0.05);与TⅡA组和TⅡA+miR-NC组比较,TⅡA+miR-155-5p mimics组miR-155-5p表达升高,细胞活力降低,凋亡率上升,TNF-α、IL-17、LDH、MDA表达上升,IL-4、IL-10、SOD、SIRT1、p-AMPK表达降低(P<0.05)。结论:TⅡA可通过下调miR-155-5p改善H9c2心肌细胞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AMPK通路有关。

植物源性丹酚酸B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铁死亡通路的影响

研究旨在探究植物源性丹酚酸B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铁死亡通路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草本植government social media物丹参中提取分离得到纯化的丹酚酸B,按照实验设计喂食给大鼠,随后对大鼠进行递增负荷训练模拟了运动性疲劳状态,通过分析血清标志物和组织生化指标,研究了丹酚酸B在运动性疲劳过程中对氧化应激和铁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丹酚酸B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递增负荷训练引起的大鼠骨骼肌损伤,其中血清LDH和CK水平分别降低了50%和4Dibutyryl-cAMP化学结构5%。丹酚酸B显著降低了骨骼肌中MDA水平,减轻了氧化应激。在铁代谢方面,丹酚酸B升高了骨骼肌中GSH水平,并上调了GPX4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了铁死亡。丹酚酸B对铁获悉更多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产生明显的影响,降低了Tf、TfR、DMT1的表达水平,提高了FTH1和FPN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丹酚酸B通过调控铁代谢通路,参与抗运动性疲劳过程,为丹酚酸B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铁死亡抑制剂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茭白MAPK基因家族鉴定及ZlMPK3功能初探

茭白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浅水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仅次于莲藕的第二大水生蔬菜。茭白肉质茎的形成与其内生真菌菰黑粉菌的侵染密切相关。目前,茭白响应黑粉菌侵染的机制尚不清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位于MAPK级联途径的最下游,当接收到上游传递的信号后,可以磷酸化相应的蛋白激酶、细胞骨架蛋白及转录因子等下游底物,从而实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的调控。课题组前期对雄茭接种黑粉菌,RNA-seq测序分析发现,“MAPK信号通路-植物”是雄茭响应黑粉菌侵染的重要通路,且MPK3是重要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茭白MAPK家族基因的特性及其在响应生物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茭白MAPK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筛选与鉴定,分析该家族成员的结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及黑粉菌侵染后的表达模式。此外,克隆得到ZlMPK3基因(响应黑粉菌侵染的候选基因),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经鉴定得到ZlMPK3过表达株系,并研究其对灰霉菌侵染的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同源比对及结构域验证,从茭白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25个ZlMPKs(ZlMPK1-ZlMPK25)。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25个茭白ZlMPKs分属于A、B、C、D四个亚组,其中A、B、C三个亚组有10个ZlMPKs,都具有TEY保守基序;而D亚组有15个ZlMPKs,具有TDY保守基序。25个ZlMPKs不均匀地分布于11条染色体上,且多数ZlMPKs定位在细胞质中;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结果显示茭白ZlMPKs参与激素信号转导与逆境胁迫过程,共线性分析发现这些基因普遍存在基因片段复制及基因串联复制事件。2.对5叶期雄茭接种黑粉菌,提取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叶片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lMPKs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绝大多数ZlMPKs表达量发生变化,其中以接种后3 h最明显,有21个ZlMPKs呈现上调表达,4个基因下调表达。此外,在接种黑粉菌3 h后,11个MAPK-Pathogen infection途径相关基因中有9个基因上调表达。3.克隆茭白ZlMPK3基因,构建p CAMBIA1300-ZlMPK3过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结果显示,ZlMPK3基因c DNA全长1110 bp,Ptreacle ribosome biogenesis factor 1CR检测及测序分析显示p CAMBIA1300-ZlMPK3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抗性筛选及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有2个过表达株系。4.对过表达植株接种灰霉菌,表型观察发现,过表达植株叶片接种部位损伤明显,而野生型植株叶片正常。提取接ZD1839使用方法种后24 h的叶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K-Pathogen infection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过表达拟南芥At ACS6及5个CA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At PR1及At FRK1显著下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ZlMPK3拟南芥对灰霉菌侵IACS-010759半抑制浓度染的抗性减弱。

巩膜通道重建术联合结膜下注射5-Fu、Healon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巩膜通道重建术联合结膜下注射5-Fu、Healon在治疗青光眼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中的效果,为临床诊治功能不良滤过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2014年01月至2018年10月于利津县中心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滤过泡失败并连续随访的76例77只眼,采用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39只眼),对照组38例(38只眼)。治疗组行巩膜通道重建术联合术中在巩膜通道弥漫注入0.4ml透明质酸钠(Healon),术后于鼻上方分离的球结膜下注射5mg 5-氟尿嘧啶(5-Fu),每5天1次,共2次;对照组行眼球按摩,随诊1年,观察并记录1个月、3个月、6个月、12Chengjiang Biota个月两组患者滤过泡、眼压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滤过泡对比,根据Kronfeld滤过泡分型法,Ⅰ、Ⅱ型滤过泡BMS-907351说明书为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滤过泡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治疗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5,P=0.032);治疗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8,P=0.044);治疗治疗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P=0.039);治疗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3,P=0.004);(2)眼压:治疗组,治疗后1、3、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PF-6463922生产商05);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3、6、12个月,两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膜通道重建术联合结膜下注射5-Fu、Healon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眼压稳定,术后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操作,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穿心莲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对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一种用于治疗疼痛和发烧症状的药物,过量服用APAP会诱发Etoposide作用急性肝损伤。然而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用于治疗APAP引发的急性肝损伤。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是一种传统中草药,主要成分为二萜类内酯类化合物,以穿心莲内酯(C20H30O5)、新穿心莲内酯(C26H40O8)、去氧穿心莲内酯(C20H30O4)和脱水穿心莲内酯(C20H28O4)为主。具有保肝和抗炎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炎症、发热和流感等多种疾病。本研究首先探索了穿心莲的提取工艺,通过建立正交试验确定了穿心莲的最佳提取条件,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穿心莲提取物(AndrogrMCC950核磁aphis PaniculataOral antibiotics extract,APE)中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超声法提取得到的穿心莲提取物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最高。脱水穿心莲内酯(Dehydroandrographolide,Deh)是抗菌消炎的良药,被誉为天然抗生素药物。本研究旨在分析穿心莲提取物及脱水穿心莲内酯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对乙酰氨基酚建立肝损伤急性模型。研究表明,在建立的对乙酰氨基酚模型中,穿心莲提取物能通过降低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LT)的水平,增加谷胱甘肽(GSH)活力,降低了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死亡率。脱水穿心莲内酯能通过降低血清AST、ALT水平和髓过氧化物(MPO)活力,降低血清活性氧(ROS)活力和肝脏丙二醛(MDA)水平,增强肝脏GSH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来减少APAP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死亡。随后通过Western-blot检测可知,脱水穿心莲内酯显著激活NRF2、GCLC、GCLM、HO-1和NQO1蛋白表达,促进ACC和AMPKα/β的磷酸化水平,抑制PI3K、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表明,穿心莲提取物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可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APAP诱导的的小鼠药物性急性肝损伤。

穴位贴敷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混合性焦虑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混合性焦虑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10月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伴混合性焦虑合并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常规对症治疗、护理)和观察组(n=50,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穴位贴敷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Cell-based bioassay组的临床效果、肺功更多能水平、焦虑抑郁情况及疾Microbiology抑制剂病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w后,观察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和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w后,观察组焦虑自评(SAS)、抑郁自评(SDS)评分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w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CAT)评分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混合性焦虑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佳,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水平及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还可改善疾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马运动氧化应激及其营养缓解策略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的一种状态,活性氧自由基在细胞内积累使细胞炎性反应增加,导致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衰老和疾病。当动物机体受冷热刺激、断奶、运输、高强度运动等外界条件刺激时会发生氧化应激。马在运动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应激使肌肉受损,降低马匹运动性能,损害动物福利。马在运动过程中的氧化selleckchem VX-661应激受品种、年龄、环境以及运动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当马发生氧化应激时Biot number伴随心率加快、体温增高;血液常规指标如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数目升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过氧化脂质(LPO)、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或含量均升高;运动后体内耗氧量增加,电子转移能力下降,线粒体功能以及肌纤维结构受损,严重时产生肌肉疾病。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营养物质如油脂、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植物提取物等可提高马的抗氧化性能,缓解氧化应激。本文从马运动氧化应激产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氧化应激损伤和营养缓解策略4个JAK/STAT抑制剂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马的运动性能以及缓解马运动氧化应激提供理论参考。

外源性H_2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以二血管(2-VO)法制作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探讨神经元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外源性硫化氢(H_2S)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改良2-VO结扎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VaD模型,按缺血进程急性缺血期、缺血损伤期、损伤恢复期共设置1、7、30 d 3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各有假手术(Sham)组、模型(VaD)组、阳性对照[尼莫地平(Nimodipine)组、硫氢化钠(NaSH)低剂量(Low-NaSH)组、NaSH高剂量(High-NaSH)组。为保持药物处理时间一致,1 d及7 d,各组术前灌胃给药30 d, 30 d各组术后灌胃给药30 d, VaD组和Sham组生理盐水灌胃,Nimodipine组Nimodipine灌胃给药,Low-NaSH组、High-NaSH组NaSH灌胃给药。利用水迷宫检测30 d各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蛋白中Beclin1、P62、蛋白激酶B(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表达。结果 术后1 d,与Sham组比较,VaD组Beclin1、P-Akt、P-mTOR表达显著降低;与VaD组比较,不同剂量NaSH组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Nimodipine组及不同剂量NaSH组P-Akt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术后7 d,与Sham组比较,VaD组P62、P-Akt、P-mTOR表达显著降低,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与VaD组比较,Nimodipine组及不同剂量NaSH组P62表达显著升高、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不同剂量NaSH组P-Akt表达显著升高,High-NaSH组P-mTOR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术后30 d,与Sham组比较,VaD组Beclin1、P62表达显著升高,P-mTOR、P-Akt表达显著降低;与VaD组比较,Nimodipine组及不同剂量NaSH组Beclin1、P62表达显著降低,P-mTOR、P-Akt表达显著升高;与Low-NaSH组比较,High-NaSH组Beclin1、P62表达显著降低VP-16,P-mTOR、P-Akt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会导致神经确认细节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且引发线粒体自噬,外源性H_2S可减轻VaD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自噬程度并保护线粒体功oral pathology能,从而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推测其保护作用是通过上调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

首发与复发抑郁障碍临床特点及治疗现况对比分析

目的 调查抑郁障碍住院患者的治疗情此网站况,探究首发与复发抑郁药物治疗情况有何不同。方法 通过京津冀精神卫生数据平台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治疗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治疗情况及相关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492例患者中,首发抑郁与复发抑郁在伴有躯体疾病、住院天数、抗精神病药、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数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IACS-010759 MW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抗抑郁药联合抗焦虑睡眠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抗精神病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抗抑郁药基础上再使用抗精神病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联合使用心境稳定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抑郁药分类使用上,首发抑郁选用SSRIs类药明显高于复发抑郁;复发抑郁在使用SNRIs类、NASSA类上要高于首发抑郁。结论 复发抑郁与首发routine immunization抑郁相比,复发抑郁伴躯体疾病的比率更高,住院天数更长;在抗抑郁治疗方面复发抑郁联合使用抗焦虑失眠药、抗精神病药更突出,联合用药几率更高。临床医生需关注复发抑郁在治疗中联合用药躯体健康、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非药物治疗、全病程药物监测及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