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联合急性冠脉事件全球登记评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联合急性冠脉事件全球登记(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诊断为老年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院内MACE分为非MACE组和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确定院内MACE的危险因素。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明确RDW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应用寻找更多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RDW联合GRACE评分对老年ACS患者院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老年ACS患者1 718例,其中174例患者发生院内MACE。非MACE组和MACE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心率、收缩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T)、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RF)、尿酸、脑利钠肽前体(N-te此网站rcomorbid psychopathological conditions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住院时间、RDW、GRACE评分以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卒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大部分CVD危险因素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甘油三酯(tri...

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SB203580供应商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疾病控制[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FVC、FEV1、PEF水Liproxstatin-1研究购买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健康自我管理环境、健康自我管理认知等AHSMSR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T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ventriculostomy-associated infection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和疾病控制评分,以及降低负性情绪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维生素D3联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维生素D3联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CVA患儿9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BLP-D3组和BLP组,每组48例。BLP组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BLP-D3组在BLP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时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呼气流量峰值(PEF)]、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以及骨膜素差异。结果 BLP-D3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BLP组的83.33%(χ2=4.019,P=0.045);治疗8周后,2组R428EOS、ECP、sST2与骨膜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FEV1与PEF均较治疗前增加,且BLP-D3组变化程度大于BLP组(P<0.01)。结论 维生素D3联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小获悉更多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儿相关指标medical coverage以及肺功能均有积极的影响。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目的 通过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联合雷珠单抗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对比研究,评估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CRVO-ME患者(51例5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COM组(11例连续2个月分别注射雷珠单抗及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和抗VEGF组(40例按“3+PRN”方Ultrasound bio-effects案注射雷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及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 治疗3.5个月、6个月后,COM组及抗VEGF组的BCVA、CR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个月后,COM组与抗VEGF组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7),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COM组与抗VEGF组间的BCVA、CRT比较,差异selleckchem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诊6个月内,COM组注射次数为(2.27±0.47)次,抗VEGF组注射次数为(3.SB203580核磁78±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治疗在消退CRVO-ME上与单纯抗VEGF有同样的疗效。同时,联合治疗可减少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基于实验验证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辛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辛夷通过抑制肥大细AZD2281胞脱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P815细胞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mc)、阳性药组(pc)及辛夷水提物低(0.01 mg/ml)、中(0.1 mg/ml)、高(1 mg/ml)剂量组,检测其对P815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利用TCMSP、UniProt、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文献查阅等检索辛夷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MelaCards、TTD数据库获取AR的疾病靶点。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对关键作用靶点进行GO功tibio-talar offset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辛夷对P815细胞脱颗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成分靶点370个,肥大细胞脱颗粒靶点1940个,AR靶点2740个,共同靶点90个,其中TNF、SRC、AKT、STAT3、EGFR为关键靶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炎症应答、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质膜等参与AR的发生与治疗。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fD-Lin-MC3-DMA生产商cεRI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辛夷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发并通过多靶点途径发挥治疗AR的作用。

基于miR146a-CXCR4通路对健脾补肺化痰方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补肺化痰方通过miR146a和CXCR4改善哮喘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在适应性饲养1周后,对40只BALB/c小鼠使用OVA+AL(OH)3腹腔注射致敏、OVA雾化激发,造模成功后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将小鼠分为哮喘模型组(Model组)、健脾补肺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JPBFHTP-Lo/Me/Hi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及未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CTRL组),共48只,每组8只。给予药物干预28天后对各组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支气管及肺泡周围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使用AB-PAS染色观察支气管腔黏液分泌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组织中2型细胞因子(IL-4、IL-13)、上皮源性因子(TSLP、IL-25、IL-3https://dickson.daltile.com/fulldisplay?article=33383&FileName=Goodman3)的表达以及BALF中MUC5AC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CXCR4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肺组织中CXCR4 mRNA和miR-146a-5p的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3与MUC5AC、miR-146a-5p与CXCR4mRNA的关系。结果:1.HE和AB-PAS染色结果显示Model组肺组织结构严重损坏,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支气管及肺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管腔中有大量黏蛋白产生,而JPBFHTP-Lo/Me/Hi组和Dex组能不同程度地减轻气道炎症和黏液分泌,其中JPBFHTP-Hi组减轻最明显。2.Model组血清和肺组织中IL-4、IL-13、IL-25、IL-33、TSLP及BALF中MUC5AC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各药物干预组均能降低上述细胞因子及MUC5AC蛋白(P<0.05),其中JPBFHTP-Hi组和Dex组能显著抑制上selleck HPLC述细胞因子和MUC5AC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odel组肺组织中CXCR4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0.05)、miR-146a-5p下调(P<0.05),JPBFHTP-Hi组和Dex组可显著逆转此趋势(P<0.05),两组无差异(P>0.05)。4.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反映出IL-13与MUC5AC呈强正相关(r=0.965,P<0.01),miR-146a-5p与CXCR4 mRNA呈强负相关(r=-0.929,P<0.01)。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可通过上调miR-146a-5p抑制CXCR4表达,减少2型炎症细胞向气道募集,从而降低IL-4/IL-13水平;这Docetaxel配制一机制一方面可能通过缓解气道上皮损伤进一步抑制IL-25/IL-33/TSLP的释放,另一方面,IL-13的减少可能抑制MUC5AC介导的黏液高分泌,最终实现哮喘气道炎症的多环节调控。

三伏贴患者贴敷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目的:1.调查接受三伏贴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贴敷知信行现状,分析其知信行类别、潜在特征及影响因素。2.进一步探讨患者的贴敷体验,深入分析患者对三伏贴的认知、态度、贴敷行为以及产生类别差异的影响因素,以获得对患者知信行水平的解释性理解,为三伏贴的推广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性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1.研究一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月至8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符合纳排标准且接受三伏贴治疗的CRD患者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三伏贴患者贴敷知信行量表进行调查。使用Mplus 8.3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IBM SPSS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2.研究二为质性研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结果,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并遵循最大差异策略,于2024年9月至10月选取研究一不同知信行类别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由研究者本人应用Nvivo 12.2软件对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进行转录及编码,结合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转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得出访谈结果。3.最后将量性和质性研究结果进行整合,以潜在类别为主线,对不同类别患者的知信行特征与感知体验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内在联系MK-4827分子式与差异,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患者贴敷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解,为制定分层分类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02例患者,其中男性118例(39.07%),女性184例(60.93%),年龄(38.78±16.34)岁。总体知信行得分为(140.84±27.598),知识、信念及行为维度均分分别为(56.93±12.279)、(44.75±8.784)和(39.17±8.202)。2.潜在剖面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贴敷知信行可分为三类:(1)低知信行型50例(16.56%);(2)知识行为中等-积极感知型147例(48.67%);(3)高知信行型105例(34.7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类别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居住方式、疾病类别、病程、贴敷年限及知信行得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贴敷年限、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居住方式、疾病类别和病程是影响患者知信行类别的重要因素(P<0.05)。其中,工作状态、疾病类别、贴敷年限是共同预测因子(P<0.05)。“年龄”“个体户”“退休”“贴敷年限”是知识行为中等-积极感知型的危险因素(OR>1),而“慢性鼻炎”是保护因素;“个体户”“贴敷年限”为高知信行型的危险因素(OR>1),“慢性鼻炎”则是保护性因素(OR<1)。3.质性研究共纳入24例不同类别(低知信行型7例、知识行为中等-积极感知型9例、高知信行型8例)的患者,提炼出以下5个类属和12个亚类属:(1)知识维度(贴敷认知差异显著、信息获取渠道各异)、(2)态度维度(疗效期待与质疑并存、贴敷后管理的态度-严格遵守和我行我素、对中医“治本”理念的认同)、(3)行为维度(贴敷依从性因人而异、个体化调整与不良反应适应、分享与传播治疗经验)、(4)感知促进因素(内部动力-强烈渴望清除病根及不适症状得以改善、外部支持-亲朋推荐和社交媒体宣传)、(5)感知障碍因素(疗效未达预期、需求未被满足)。4.对两项研究进行整合后发现,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分别在知识与信念维度Knee infection上结果一致,在行为维度、影响因素维度PLX3397体内上相互补充。三类知信行类型患者具有明显特征:低知信行型表现为认知有限、信念薄弱、行为消极;知识行为中等-积极感知型认知尚可、信念积极、行为尚未固化;高知信行型则具备认知全面、信念坚定、行为积极的特点。结论:1.量性研究发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三伏贴贴敷知信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明显的群体异质性,可分为低知信行型、知识行为中等-积极感知型和高知信行型三类。不同类别患者在贴敷认知深度、行为执行力及依从动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受年龄、工作状态、疾病类别及贴敷年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越大的患者归于知识行为中等-积极感知型的可能性更大,个体户、贴敷年限越长的患者则更可能归属于中、高知信行型,而慢性鼻炎患者更易呈现出低知信行型特征。3.质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行为转化障碍的深层原因,包括信息渠道单一、贴敷体验不佳、疗效预期落差等。尽管患者对三伏贴的信念较强,但患者治疗行为依从性仍存不足,信念向行为的转化受多种因素制约。4.混合研究整合结果提示,应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制定差异化的健康教育策略,强化贴敷动机引导与行为干预,以优化三伏贴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中的临床推广路径。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哮喘行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2023年6月—2023年9月入院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0月—2023年12月入院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接受接受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肺功能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啰Immunology & Inflammation抑制剂音、咳嗽、哮鸣音、气促缓解时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E7080试剂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ward voice channel,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orward voice channel,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佳,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改善肺功能,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原料乳中嗜冷菌对UHT乳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研究

嗜冷菌能够在低温下生长繁殖并产生耐热胞外水解酶,是污染原料乳的主要微生物。嗜冷菌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及脂肪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处理仍无法完全灭活。残留的酶活尽管很难被准确检测出来,但是仍可导致UHT乳在货架期内发生品质劣变,因而嗜冷菌及其产生的酶类对长货架期的乳制品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原料乳中嗜冷菌的主要污染来源目前没有定论。理论上,嗜冷菌在牧场环境、采奶器械、储藏运输、生产加工等环节均有污染原料乳的可能,而且嗜冷菌种类多样,互作效应复杂,产酶特性也有所不同,这为科学防控嗜冷菌污染及耐热酶的危害带来了挑战。为了探明原料乳中嗜冷菌的污染来源,明确嗜冷菌的产酶特性,本研究采集了河北和广东牧场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生乳和环境样本。通过传统培养的方式对嗜冷菌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原料乳中嗜冷菌污染来源及其产酶的特性。同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进一步对河北秋季牧场原料乳中嗜冷菌及其胞外蛋白酶(EC 3.4.24.40)和脂肪酶(EC3.1.1.3)进行了深入挖掘,最后研究了原料乳中典型嗜冷菌胞外耐热酶类对UHT乳货架期的影响。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传统培养方式探究原料乳中嗜冷菌污染。共分离出嗜冷菌338株,共38个属。丰度最高的三个属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66.47%),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9.67%)和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8.76%)。牛舍垫土中的嗜冷菌丰度和种类最高,其次为前三把奶,可能是原料乳中的重要污染来源。而牧场储奶罐和运奶车的奶罐也容易受到嗜冷菌污染。青储饲料和饮用水中嗜冷菌含量较少。原料奶中假单胞菌属是主要的嗜冷菌,其中产氮假单胞菌(P.azotoformans,29.09%)占比最高。在地理和季节上,广东牧场的污染概率大于河北。嗜冷菌的污染分布与温度或季节存在密切联系。(2)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对河北此网站秋季牧场中原料乳的微生物及嗜冷菌群落组成和产胞外蛋白酶(EC 3.4.24.40)和脂肪酶(EC 3.1.1.3)的基因丰度进行分析。该牧场原料乳中耐热酶的污染主要来自嗜冷菌,为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牛舍垫土通过污染奶牛乳头,在挤奶环节进入原料乳收集管路而造成污染。储奶罐的耐热酶来源还可能来自储奶罐本身Sensors and biosensors以及温度控制不当所致。(3)进一步对原料乳中嗜冷菌产胞外蛋白酶及脂肪酶的特性进行分析。分别具有54.41%和33.08%的嗜冷菌具有蛋白和脂解能力,主要来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65.44%),以产氮假单胞菌(P.azotoformans,31.46%)为主,其次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11.76%)及微杆菌属(Exiguobacterium,5.88%)。假单胞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的产酶能力最强。P.fluorescens、P.azotoformans和P.paralactis不仅是优势菌,而且具有较高的蛋白水解和脂解活性。(4)对原料乳中一株典型嗜冷菌-P.azotoformans B15-1的产胞外蛋白酶和脂肪酶规律及其耐热性进行探究。28℃下,蛋白酶和脂肪酶最高达到160 U/m L,1.15 U/m L。在135℃、5、10和15 s条件下的蛋白水解和脂解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其平均残留率分别为3.08%、19.16%。(5)添加了极低量的典型嗜冷菌胞外蛋白酶和脂肪酶到UHT乳,对其品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SDS-PAGE显示,UHT乳中主要被水解的是酪蛋白,首先是κ-CN,其次为β-CN及α-CN,对β-LG和α-LA几乎没有水解。随着时间的增加,UHT乳的蛋白水点击此处解度、酸度和粒径增大,FFA及FAA的浓度增加。37℃下加速了UHT乳的品质劣变,其次是25℃。(6)建立了化学动力学模型和BP神经网络对25℃-高酶活量UHT乳(蛋白酶活性:1.0 U/m L,脂肪酶活性:0.06 U/m L)的货架期进行验证。以蛋白水解度为限制指标建立化学动力学模型,得出化学动力学模型为:t=ln(A/A_0)×e–6427.3/T-17.1,验证UHT乳货架期的标准偏差为4.47%。BP神经网络验证货架期的标准误差为0.42%。因此,利用BP神经网络验证UHT乳的货架期结果更可靠。

上海市嘉定区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65~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嘉定区老年人牙周预防保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对常住嘉定区的961名65~74岁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SPS3-MAS 22.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寻找更多统计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1名老年人中,牙周袋检出率为58.9%,牙龈探诊出血检出率为85.3%,牙结石和软垢检出率分别为90.5%和88%。平均缺牙数为(6.25±5.94)颗,平均牙龈指数为1.82±0.706,平均牙石指数为1.26±0.632,平均软垢指数为1.17±0.6PHHs 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2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历、吸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洁牙频率)是嘉定区老年人患牙周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洁牙频率)是嘉定区老年人牙周炎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嘉定区65~74岁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应从多方面、多环节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