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感咳颗粒在大鼠体内的入RP56976体内血成分研究基础,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探究感咳颗粒干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潜在作用机制。将感咳颗粒的大鼠入血成分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药物靶点,从疾病数据库收集ALI相关靶点,取交集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筛选核心靶点,随后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根据其拓扑参数筛选感咳颗粒干预疾病的核心成分。借助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验证感咳颗粒干预急性肺损伤的关键靶点。PPI拓扑参数分析得到与ALI有关的STAT3、SRC、HSP90AA1、MAPK3、MAPK1前 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可知主要与ERK1和ERK2级联、炎症反应、对脂多糖反应等有关;KEGG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通路显示为MAPK、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empagliflozin-bi10773.htmlT)形成等。根据“入血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拓扑参数分析筛选出前6个核心成分(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哈巴俄苷、异鸢尾黄素、颈花胺)。分子对接结果显示6个核心成分和该颗粒含量最高的射干苷与MAPK3、SRC、MAPK1、STAT3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感咳颗粒能有效缓解LPS诱导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抑制炎性浸润,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含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Biometal chelation以及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CXCL1]含量,显著下调肺组织中淋巴细胞抗原6G(lymphocyte antigen 6G,Ly6G)、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rullinated histones 3,Cit-H3)表达水平及SRC、ERK1/2、STAT3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感咳颗粒可有效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保护肺组织,调节炎性因子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RC/ERK1/2/STAT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细胞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
银屑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T)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疾病,以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各型细胞因子均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细胞因子中以白介素(interleuk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作用较为重要。各因子相互影响,形成网络状细胞因子通路。其中,肿确认细节瘤坏死因子、IFN-γ具有起始炎性反应的作用,通Medical face shields过炎性反应,增加作为银屑病发生发展的核心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同时上调促炎因子[TNF-α、IFN-γ、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及分化异常、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等病理性改变,共同构成银屑病患者体内炎性微环境。70%以上的患者会在此通路中发生上下游基因突变。目前,阻止此类途径的Bucladesine IC50生物制剂是治疗银屑病最有效的药物,该方法虽简单易行,但维持时间短、价格昂贵等原因导致其受众面积较低;而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作为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方案在银屑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上下游细胞因子防治银屑病的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参考,为新药的研发和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水蛭调控足细胞病变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细胞及分子层面阐释中药水蛭作用于足细胞病变相关疾病的关键机制,为后续水蛭干预足细胞病变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检索TCMID、Sym Map数据库以获取中药水蛭的活性化合物成分、随后使用Swiss ADME数据库对水蛭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搜集相关文献对活性成分进行补充。再使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各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检索Gene Cadrs、Dis Ge NET疾病数据库以获得足细胞病变及其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将药物和疾病靶点的名称一同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官方命名后再使用Venny 2.1在线作图工具取两者交集部分,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7.1软件作PPI(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并构建“中药-活性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从中筛选关键成分及关键靶点以开展后续分子对接试验。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行GO功能注释与KEGG通路分析以预测水蛭干预足细胞病变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最后运用分子对接平台对关键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以验证结果可靠性。结果:共筛选获得水蛭活性化合物成分44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64个,足细点击此处胞病变相关疾病靶点1154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60个。其中较活跃的化合物包括水蛭素(Hirudin)、藏红花素(Crocin)、熊果酸(UMRTX849浓度rsolic Acid)等,度值较高的作用靶点有ALB、EGFR、SRC、ESR1、CASP3等。GO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条目219个,主要涉及蛋白质水解、凋亡过程的负向调控、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等条目,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条目42个,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区域、胞质、粘着斑、膜筏等条目上,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条目57个,主要包括酶结合、受体结合、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结合、类固醇结合等条目。KEGG分析共得到101个条目,其中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信号通路富集程度较高。后续分子对接实验提示:经过分析所得到的3个关键活性成分:水蛭素、藏红花素、熊果酸与5个关键靶点:ALB、EGFRChronic hepatitis、SRC、ESR1、CASP3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水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水蛭素、藏红花素、熊果酸)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如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及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如蛋白质水解、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等)从而影响多个靶点(如ALB、EGFR、SRC、ESR1、CASP3)以发挥其干预足细胞病变相关疾病的作用。这一完整的作用机制是基于中药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疾病的特点,这为研发新型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治疗疾病提供新导向。
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主要内脏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原产地主要为高寒低氧地区,现存种群则主要栖息于中亚地区的荒漠及半荒漠草原上。脑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运输和储存血氧能力的球蛋白,在动物适应低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初步探究赛加羚羊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机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luminescent biosensorCR技术,对脑红蛋白及脑红蛋白基因(NGB)在赛加羚羊的心、肝、脾、肺、肾等5种主要内脏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与表达情况进行了探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的心、肝、脾、肺、肾中均有分布,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其心肌细胞、肝细胞、脾白髓区中的淋巴细胞、肺泡细胞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基因在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中的表达量不同,脾的表达量最Z-VAD-FMK高,心的表达量次之,两者均显著高于肝、肺和肾(P <0.05);其后依次为肝、肾、肺,其中,肝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肾和肺(P <0.05),肾和肺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 0.05),肺的表达量最低。上述研究表明,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的主要内脏器官中均有阳性表达,不同内脏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这表明脑红蛋白可能selleck HPLC参与了这些内脏器官的氧利用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GPX3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核转录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点击此处号通路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GPX3 mRNA、GPX3蛋白表达水平,并探究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GPX3蛋白表达的关系。将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3组:GPX3组、NC组、空白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GPX3 mRNA表达水平为(0.41±0.0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7,P<0.05)。癌旁组织中GPX3蛋白阳性表达率(85.00%)高于乳腺癌组织(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ww.selleck.cn/products/smoothened-agonist-sag-hcl(χ~2=78.400,P<0.05)。GPX3蛋白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chronic viral hepatitis转移显著相关(均P<0.05)。空白组、NC组、GPX3组MDA-MB-231细胞中GPX3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27,P<0.05)。空白组、NC组、GPX3组24、48、72 h时MDA-MB-231细胞的OD值,细胞的迁移、侵袭数目,Nrf2、HO-1、γ-GCS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PX3高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关。
复方黄连素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HP(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应用复方黄连素endophytic microbiome片联合标准四联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与应用单纯标准四联疗法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法Hp的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复方黄连素片联合标准四联治疗难治性Hp(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Hp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IACS-010759细胞培养院消化科门诊经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失败3次及3次以上的(脾胃湿热证)患者72例,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环素、艾司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组:复方黄连素片加标准四联疗法,口服复方黄连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环素、艾司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14天,停药1个月后再次行14C呼气实验检查,记录治疗前后患者Hp检测结果、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改善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Hp根除率、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两组不同药物治疗难治性Hp感染后,在Hp根除率比较上,治疗组根除率88.2%,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上,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8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上,两组患者总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在单项中医症状积分上,在胃脘疼痛、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症状方面,对照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脘痞满、口渴不欲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胃脘灼热、泛酸嗳气症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复方黄连素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在治疗难治性Hp感染(脾胃湿热证)上,与单纯应用标准四联疗法Hp根除率效果相近,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更有优势,安全有效,为治疗难治性Hp提供MK-1775生产商新方法。
卟啉金属有机框架基纳米材料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性能研究
食源性疾病的广泛分布和不断增长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大部分食源性疾病来自于为数不多的致病菌。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细菌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原因之一。常规dental infection control的治疗策略是抗生素治疗,但随着抗生素的过量使用或滥用,使细菌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光动力治疗(PDT)通过光敏剂的激发产生活性氧(ROS),对细菌具有很强的杀伤效果,同时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具有高效、安全、易于实施等优点,是一种新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根据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CN-224的独特结构和可见光触发的性质,制备了负载万古霉素的复合纳米材料Van/PCN,以及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PCN-224纳米粒子负载到纳米纤维膜聚丙烯腈(PAN)上,制备了一种具有光动力杀菌功能的纳米纤维膜PAN-PCN,并采用多种技术解析了两种抗菌材料的抗菌性,并探讨了其抗菌机制。(1)以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CN-224)为基础,通过负载万古霉素(Van),制备了一种复合纳米材料Van/PCN。对其的功能和性质、杀菌机理以及对细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获得的纳米材料Van/PCN的纳米颗粒呈相对球形,Van的加载效率为9.8%,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米材料Van/PCN中Van不断释放,24 h后释放量超过了40%。制备的纳米材料Van/PCN具有产生ROS的能力,在可见光照射下Van/PCN产生ROS并杀死细菌,达到与Van协同抑菌作确认细节用。Van/PCN+L组细菌细胞严重塌陷、皱缩,表面粗糙,细菌边缘部分溶解,细菌膜的通透性增加,膜电位发生改变,胞外蛋白含量增加,细胞膜的完整性被明显破坏。Van/PCN联合可见光照射后,具有优异的抗生物被膜性能,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所制备的光响应型复合纳米材料Van/PCN实现了高效以及广谱抗菌性,并且在生物膜清除和杀菌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较单一的光治疗模式,毒副作用降低。(2)以聚丙烯腈(PAN)为基础,通过静电纺丝使其与PCN-224结合,制备了具有光动力杀菌作用的纳米纤维膜PAN-PCN。实验结果表明,经30min的光照处理后,PAN-PCN处理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9.5%和99.7%,细菌的生长曲线较其他组晚进入对数生长期,对革兰阳性(S.aureus)、革兰阴性菌(E.coli)均有较强的杀菌效果。PAN-PCN处理导致细菌细菌Rapamycin使用方法膜的完整性受到损害;可见光照射下,PAN-PCN增加了细菌膜通透性,改变了细菌膜电位,促成了细菌的死亡。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膜PAN-PCN对鲜切莲藕具有一定的抑菌保鲜作用,在食品保鲜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具有光动力作用的纳米纤维膜(PAN-PCN)以其优异的抗菌性能,为新型的食品保鲜膜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儿童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组织 miR-497-3p和miR-181a与miR-26a表达
目的 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组织微小RNA(miR)-497-3p和miR-181a与miR-26a表达水平。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为阳性组,随机选取同期医院收selleck激酶抑制剂治的118例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为阴性组,统计两组胃黏膜组织miR-497-3p、miR-181a、miGender medicineR-26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胃黏膜组织miR-497-3p、miR-181a、miR-26a表达水平对儿童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分型Hp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黏膜组织miR-497-3p、miR-181a、miR-26a表达水平。结果 阳性组胃黏膜组织miR-497-3p表达水平低于阴性组,miR-181a、miR-26a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敏感度比较,miR-497-3p、miR-181a单独及联合高于miR-26a;特异度比较,miR-181a、miR-26a及联合高于miR-497-3p;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联合高于miR-497-3p、miR-181a、miR-26a(P<0.05)。Ⅰ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黏膜组织miR-497-3p表达水平低于Ⅱ型患儿,miR-181a、miR-26a表达水平高于Ⅱ型患儿(P<0.05)。结论 Hp感染可引起患儿胃黏膜组织miR-497-3p、miR-181a、miR-26a表达水平异常,三者联合对儿童Hp更多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同时不同分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黏膜组织miR-497-3p、miR-181a、miR-26a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胃黏膜组织miR-497-3p、miR-181a、miR-26a有望成为诊断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及其分型的新型标志物。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柚皮素调节Th17/Treg平衡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
目的:基于Notch信号轴探究柚皮素对支气管哮喘(BA)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建立B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柚皮素组(75 mg/kg)、γ-分泌酶抑制剂(DAPT,Notch1配体抑制剂)组(5μmol/L)、Notch配体-Jagged1过表达(ad-Jagged1)组(20μl/只)Naporafenib、ad-Jagged1阴性对照(ad-NC)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检测小鼠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数、bio-dispersion agentIL-17、IL-22、IL-10、TGF-β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Th17转录因子-RoRγt、Treg转录因子-Foxp3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gged1、Notch1、RoRγt、Foxp3、TGF-β、毛状蛋白(Hes1)、核转录抑制因子(RBPJ)、IL-17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功能减弱,肺组织炎症损伤加重,BALF中炎症细胞增加,Th17/Treg升高,Th17介导的促炎途径Notch1/RBPJ/IL-17/RoRγt相关蛋白表达升高,而Treg介导的抗炎途径Jagged1/TGF-β/Hes1/Foxp3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柚皮素、DAPT、ad-Jagged1均可缓解BA小鼠肺功能减弱及炎症浸润,柚皮素不仅可抑制Th17介导的促炎途径Notch1/RBPJ/IL-17/RoRγt,还可上调Treg介导的抗炎途径Jagged1/TGF-β/Hes1/Foxp3活化,调节Th17/Treg平衡(P<0.05);DAPT仅能通过抑制Th17介导的促炎途径Notch1/RBPJ/IL-17/RoRγt调节Th17/Treg平衡(P<0.05);ad-Jagged1仅能通过上调Treg介导的抗炎途径Jagged1/TGF-β/Hes1/Foxp3活化调节Th17/Treg平衡(P<0.05)。结论:柚皮素可通过调控Notch信号相关配体,即抑制Notch1、上调JaCell Cycle抑制剂gged1,维持Th17/Treg介导的促炎及抗炎反应平衡,缓解BA病理损伤。
高流量吸氧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 探讨高流量吸氧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90例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高流量吸氧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高于对照组,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总阻抗(Zr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R5)、周边阻力(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BAY 73-4506采购SOD)、总抗氧化能力(TAC)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流量吸氧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selleck NMR疗COPDHIV-infected adolescents-OSAHS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紊乱情况、氧化应激指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