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脂代谢与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脂代谢与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长春市中医院诊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卡维地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压、脂代谢、糖代谢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selleckchem NSC125066PG)、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Genetic selection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FPG、IN确认细节S水平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美托洛尔比较,卡维地洛更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有利于调节患者糖、脂代谢水平,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作为竞争内源性RNA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宿主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 small nucleolar RNAhost gene 1,LncRNA SNHG1)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制,为胰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材料与方法通过MTT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实验在体外评估SNHG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Western blot,qRT-PCR和拯救实验探索SNHG1的调控机制。最后,通过体内实验观察肿瘤的生长。研究结果:下调SNHG1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诱导了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了 EMT,主要表现为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表达增加,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和波形蛋白(Viselleckmentin,VIM)的表达降低。这些结果在上调SNHG1后完全相反。体内实验表明了阻遏SNHG1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拯救实验表明,下调SNHG1对selleck产品胰腺癌细胞的影响在同时抑制miR-497的表达后被部分减弱。机制上,SNHG1 作为竞争内源性 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结合miR-497 正向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1)的表达促进肿瘤的进展。研究结论1.SNHG1可以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EMT,同时抑制癌细胞的凋亡。靶向阻遏SNHG1的表达后可以明显降低胰腺癌的恶性进展。2.机制上,SNHG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497调控FGFR1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的发生。

塞来昔布对创伤性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创伤性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右额叶注射氯化亚铁制作创伤性癫痫(posgenetic rewiringt-traumatic epilepsy,PTE)模型,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假手术组。治疗组用塞来昔布20 mg/(kg·d)灌胃,连续7 d。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的癫痫发作情况;MRI分析大鼠右侧额叶和海马的结构变化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普鲁氏蓝染色观察铁离子沉积情况;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观察海马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情况;微板法检测海马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自造模后第3~7天,治疗组癫痫发作评分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额叶损伤减轻,普鲁氏蓝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右侧海马区ADC值,模型组高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selleck右侧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模型组GPX-4表达低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右侧海马GSH点击此处含量低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MDA含量高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显著抑制PTE模型大鼠脑损伤并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铁死亡”相关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达芬奇机器人与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达芬奇机器人(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RATS与VATS治疗NSCLC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8日,此外,还通过阅读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对将要研究的文献进行补充。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3个研究,包括33 0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ATS相比,RATS手术时间明显较长[MD=8.50,95%CI(1.59,15.41),P=0.020],术中出血量较少[MD=-46.58,95%CI(-62.86,-30.29),P<0.001],术中清扫淋巴结站数更多[MD=0.67,95%CI(0.40,0.93),P<0.001],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增加[MD=2.39,95%CI(1.43,3.36),P<0.001],术中中转开胸率更低[OR=0.52,95%CI(0.46,0.59),P<0.001],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更短[MD=-0.35,95%CI(-0.58,-0.11),P=0.004],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0.32,95%CI(-0.45,-0.19),P<0.001],术后复发率较低[OR=0.51,95%CI(0.36,0.72),P<0.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95,95%CI(0.89,1.01),P=0.110]、术后院更多内死亡率[OR=0.85,95%CI(0.6PSMA-targeted radioimmunoconjugates2,1.16),P=0.3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AZD6738论 RATS与VATS相比,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并未因此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院内死亡率,且RATS能够清扫更多的淋巴结,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在缩短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血清CA242的预测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设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该疗效与治疗前血清肿瘤标记糖类抗原242(CA242)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心放射治疗科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设备治疗的38例局部晚期Galunisertib molecular weight胰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行血清CA242检测,依据CA242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11例)和异常组(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27例),两组患者按照高剂量少分次剂量模式,计划靶区(PTV)50 Gy,临床靶区(CTV)60 Gy,肿瘤靶区(GTV)70 Gy,内部肿瘤靶体积(IGTV)75~80 Gy,共计15次或20次。化疗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2次/d。评价放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局部控制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统计,Log-rank检验比较临床各参数及血清肿瘤指标组间生存期差异。结ABT-199细胞培养果:38例患者局部控制率为81.6%(31/38),中位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5个月和7个月。3级及以上胃肠反应3例(占7.9%)。正常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5个月,异常组中位总生存时间9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正常组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3,P<0.05)。结论: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设备治疗晚期胰腺癌可改善患者预后,血清CA242水平在预测胰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生存时间方面有一定价值。

油梨萎蔫综合症植株根区土壤微生物组成及代谢通路分析

为对油梨萎蔫综合症植株根区土壤中的微生物情况做充分了解,本研究收集热带地区3个油梨种植园内萎蔫综合症植株和无症状植株根区土壤,每组3个重复共18个样品,基于宏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油梨萎蔫综合症植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于无症状植株根区土壤;(2)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沼泽红假单胞菌)在萎蔫综合症植株土壤中的丰度相对于无症状植株土壤显著降低了 47%,Pseudomonas unclassified(假单胞菌属)仅存在于油梨萎蔫综合症植株根区土壤中;(3)有症状植株根区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无症状植株(P=0.019),两组间pH、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无显著差异。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分别与多个根区土壤微生物之间呈显著相关;(4)磷酸戊糖途径、倍半萜类和三萜类生物合成、糠醛降解等通路显Ferrostatin-1临床试验著富集在无症状油梨植株根区土壤中,异喹啉生物碱合成途径、II型聚酮体的生物合成、铁载体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等途径在有症状植株根区土壤中富集。油梨萎蔫综合症(Avocado wilt complex, AWCMicrobiome research)是全世界油梨产业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制约更多了油梨产业的发展,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系密切互作,与植物健康息息相关,该结果为探究油梨萎蔫综合症的致病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及油梨的有效种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苹果酸-天冬氨酸代谢对水稻镉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为了探讨苹果酸-天冬氨酸代谢在水稻镉吸收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系添加和叶面喷施两种手段,在镉胁迫环境中外源施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对水稻各器官镉分布特征以及天冬PR-171体内实验剂量氨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0.5~1.5 mmol·L~(-1)的苹果酸能显著抑制镉(Cd)在水稻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积累,根系和地上部细胞液组分(FMLN8237临床试验3)中的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60.1%~82.9%CHONDROCYTE AND CARTILAGE BIOLOGY和64.0%~81.0%。与此同时,水稻根系及地上部中谷胱甘肽及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植物螯合肽(PC_(2)、PC_(3)和PC_(4))的含量显著下降。水稻开花期叶面喷施5.0 mmol·L~(-1)的苹果酸3次后,灌浆期间发育籽粒中苹果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分别提高63.0%~96.8%和14.6%~22.6%,营养器官和稻米中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镉从茎基部向顶部营养器官以及稻米转运的效率大幅度下降,致使稻米镉含量下降37.5%~55.4%。研究表明,促进细胞内苹果酸向天冬氨酸以及谷氨酸的转化能有效抑制水稻植株对Cd 的吸收转运,显著降低顶部营养器官和稻米中的Cd含量。

全后腹膜动脉优先入路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后腹膜动脉优先入路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6月为34例患者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均成功经全后腹膜动脉优先入路完成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411±116)min,中位术中出血量800 mL(300~1 275Weed biocontrol mL);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3.5%(8/34),其中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8.8%(3/34),无术后30 d死亡病例。10例行腹腔镜手术,24例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术后常规病理PF-07321332作用示胰腺癌24例,其中22例为R0切除,2例为R1切除;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胰腺癌TNM临床分期,Ⅰ_A期1例、Ⅰ_B期6例、Ⅱ_A期9例、Ⅱ_B期7例、Ⅲ期1例。3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总体中位生存期26.5个月,胰腺癌组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经全后腹膜动脉优先入路NSC 127716配制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安全、可靠,术后生存期虽无明显提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对于合适的病例,动脉优先入路全胰切除术可作为优选术式。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法研究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用药规律,为白血病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夯实理论基石。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建立时间至2020年11月15日期间治疗白血病的数据资料,并建立相关数据库探究其频数、频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的规律。结果:合乎规则的方剂141首,合计263味中药,总用药频数有1 948次,而263味中药中使用频数前三的药物主要是黄芪、白花蛇舌草、甘草;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主要有寒、温、平性,甘、苦、辛3种药味以及归肝经为主;聚类树状图显示聚类关系相对突出,关联规则共得出22对高关联药对,其中包括白术-茯苓、黄芪-白术-当Bemcentinib临床试验归、黄芪-白术-当归-甘草等。结论:本研究符合白血病公认的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侧面说明其治疗应以扶正固本、祛邪解毒、活血祛瘀EUS-guided hepaticogastrostomy为主,在初步明确现代中医学者有关白血病的用药规律基础上,能更好地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方面提供Staurosporine分子式用药指导以及发掘治疗白血病新的中医处方等方面作出贡献。

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对马铃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本文通过构建乳清蛋白及乳清蛋白水解物与马铃薯淀粉的共糊化体系来探究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对马铃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胃蛋白酶和胰酶水解处理的乳清蛋白水解物对IACS-10759化学结构淀粉的消化率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天然马铃薯淀粉中快消化淀粉(RDS)含量最高(94.54%),抗性淀粉(RS)含量最低(3.1%)。而经过胃蛋白酶处理后经airway infection胰酶处理120分钟的样品中的RDS含量最低(67.51%),RS含量最高(12.69%)。乳清蛋白水解物对马铃薯淀粉的溶胀和糊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乳清蛋白。这说明乳清蛋白水解物的分子量对马铃薯淀粉的理Vorinostat半抑制浓度化特性和消化性均有较大影响。此外,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增强了体系中的氢键作用并提高了淀粉结构的有序程度,表明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与马铃薯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降低淀粉的消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