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约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46%,预后差,只有5%的患者存活时间能达到5年以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如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通路的阻断,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中产生了有希望的结果,但是这些治疗方式没有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血脑屏障是由脑血管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毛细血管基底膜,以及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组成,是具有保护功能的膜屏障,能够将中枢神经系统与血液成分分开,阻止大部分物质由血液系统进入脑实质内。尽管胶质母细胞瘤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存在表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可能会受到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展的影响,但研究发现,血脑屏障仍然是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主要生理障碍。因此,通过血脑屏障递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策略对于成功的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小干扰RNA(siRNA)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靶向基因沉默手段,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中。游离的siRNAs由于其较差的药代动力学、较低的肿瘤靶向性和细胞摄取不足而不适合用于治疗,因此siRNAs通常与肿瘤免疫治疗的载体复合,形成治疗复合物。阳离子脂质体纳米颗粒作为siRNA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结构柔性。可电离的阳离子脂质体通常有一个胺头基团,它对siRNA的有效包封和细胞内传递至关重要。尽管血脑屏障被认为是无靶向配体的纳米药物载体治疗颅内肿瘤的一个巨大限制,但是已经开发了几种被动靶向纳米载体,用于在原位脑胶质瘤模型中透过血脑屏障。最近的研究表明,表面正电荷提高了聚合物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然而,利用阳离子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直接将siRNA递送到大脑并有效穿透血脑屏障,从而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金纳米颗粒是纳米尺度的金属材料,在众多纳米材料中,金纳米颗粒具有低毒性、易于控制粒径和形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优点,因此,在肿瘤传感器、药物释放剂和增强剂在等离子体光热疗法中的应用已有广泛研究。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和肿瘤富集,这是实现纳米颗粒有效递送的关键特征。在论文的前一部分,我们设计了一个具有不同胺头基团的可电离阳离子脂质体库,用于脑靶向siRNA递送。我们发现脂质体的胺头基团的结构是决定其对siRNA递送效率、血脑屏障穿透效果和脑肿瘤靶向能力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利用体外和体内筛选方法,我们获得了一种性能突出的脂质体BAMPA-O16B,其p Ka值在6.5左右,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可在体外将siRNAs导入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并在小鼠原位胶质母细胞瘤模型中递送入颅内肿瘤组织。我们进一步证明了BAMPA-O16B递送siRNA同时沉默颅内胶质母细胞瘤中CD47和PD-L1表达的潜力,这两种免疫抑制分子参与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我们发现同时沉默CD47和PD-L1表达在激活抗肿瘤免疫方面比单独靶向任何一个分子对于肿瘤的治疗更有效,突出了使用脑靶向脂质体autoimmune featuressiRNA递送用于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脑肿瘤的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在论文的后一部分,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化的金纳米杈(NTP@PEG),与尺寸相当的金纳米球和金纳米棒相比,NTP@PEG对原位胶质母细胞瘤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蛋白吸附抵抗性,减少了其在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在肝脏和脾脏中的蓄积量低,对血脑屏障的穿透能力高。另一方面,NTP@PEG纳米颗粒显示出较长的血液循环半衰期,使胶质母细胞瘤内积聚量增加,并能够深度渗透到肿瘤内。基于NTPs具有近红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因此应用NTP@PEG经系统给药,对荷瘤小鼠原位胶质瘤进行光热疗法,发现其对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NTPs为药物的递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为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研究方法:1.构建包含不同胺头基团的脂质体材料库,合成多种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验证其包载siRNA后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对比具有不同靶基因沉默效率的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明确其差异产生的机制。2.选出对靶基因沉默效率和血脑屏障透过效率最高的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BAMPA-O16B/siRNA,利用实验方法检测其在体外和体内被肿瘤细胞摄取,以及其对CD47和PDL1分子表达的沉默效率。3.检测经系统给药后,BAMPA-O16B/siCD47/siPDL1对GL261肿瘤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小鼠生存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AMPA-O16B/siCD47/siPDL1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4.比较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对血清蛋白的吸附能力,检测其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以及在肿瘤组织内的分布。5.对颅内荷瘤小鼠经系统给药后,检测NTP@PEG介导的光热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1.包含不同胺头基团的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包载了si GFP后,对GL261-GFP表达GFP的水平的沉默效率不同。选出沉默效率具有显著差异的4种胺头基团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对其细胞吞噬、溶酶体逃逸、p Ka值,以及透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能力进行检测,发现阳离子脂质材料的p Ka值在6-7之间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较强的溶酶体逃逸能力和血脑屏障穿透性。2.利用BAMPA-O16B阳离子脂质药物递送系统包载荧光标记的siRNA,体外与GL261细胞共孵育,可见肿瘤细胞对BAMPA-O16B/siRNA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利用BAMPA-O16B脂质包载CD47 siRNA和PD-L1 siRNA,体外与GL261细胞共孵育,发现BAMPA-O16B/siCD47/siPDL1能够在体外有效降低肿瘤细胞CD47和PD-L1的表达,且其沉默效率与商业化的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相近。3.利用BAMPA-O16B脂质包载荧光标记的siRNA,Alisertib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荷瘤小鼠经系统给药,可见BAMPA-O16B/Cy5-si NC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的胞浆内,而在正常的脑组织内富集很少。BAMPA-O16B/siCD47/siPDL1在体内可以使肿瘤组织内的CD47和PD-L1的表达水平下降,具有较高的瘤内递送效率。4.BAMPA-O16B/siCD47/siPDL1经系统给药后,能够显著抑制颅内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并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同时降低Ki-67+细胞的比例,该免疫反应是由CD8+T细胞浸润增加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M2亚型的比例降低所致。5.将不同形貌的三种金纳米颗粒NTP@PEG、NS@PEG和NR@PEG与血清蛋白共孵育后,发现NTP@PEG具有www.selleck.cn/products/nvp-tnks656较强的抗蛋白吸附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能够在颅内胶质母细胞瘤肿瘤内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在肝脏、脾脏等脏器内的富集较少。6.利用NTP@PEG对颅内荷瘤小鼠进行光热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其机制是由于光热效应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所致。研究结论:1.包含不同胺头基团的脂质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对靶基因的沉默效率不同,并且透过体外或体内血脑屏障的效率也不同,其差异可能是由表面性质决定的。2.阳离子脂质材料的p Ka值约为6.5左右,具有高效靶基因沉默功能,低于5.5的阳离子脂质材料对靶基因的沉默能力很差。3.荧光标记的BAMPA-O16B/siRNA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能够有效被肿瘤细胞摄取,同时高效沉默CD47和PD-L1分子的表达。4.BAMPA-O16B/siCD47/siPDL1能显著抑制小鼠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的生长,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肿瘤组织中CD3+T细胞、活化的CD8+T细胞的浸润,同时降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总数和M2型亚群比例实现的。5.NTPs具有独特的枝杈状结构,与尺寸相似的金纳米球和金纳米棒相比,NTP@PEG有较强的血清蛋白吸附抵抗能力,同时能透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并且在颅内肿瘤部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实现在肿瘤部位的富集。6.NTP@PEG由于其在808 nm具有较好的光热转换效率,故应用近红外激光照射颅内荷瘤小鼠后,能够使瘤内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减慢小鼠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
术中保留胸内侧神经在早期乳腺癌Patey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胸肌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保留胸内侧神经在早期乳腺癌Patey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胸肌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10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保留组和常规组各52例。常规组采用常规Patey改良根治术,保留组采用术中保留胸内侧神经的Patey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Y-27632作用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Elexacaftor分子量(TNF-α)]水平、胸肌功能、胸肌萎缩发生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WHOQOL-100)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2组术后1年预后情况。结果 保留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P<0.01)。保留组术后3 d、5 d血清IL-6、CRP、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1)。保留组术后3个月胸肌功能优于常规组,术后6个月胸肌萎缩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Pmedium vessel occlusion<0.01)。保留组术后6个月WHOQOL-100量表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保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术后1年死亡、复发、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保留胸内侧神经应用于早期乳腺癌Patey改良根治术中虽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减轻手术创伤,保障术后胸肌功能,降低胸肌萎缩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荆防颗粒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讨荆防颗粒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Hepatoblastoma (HB)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荆防颗粒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通过检索Omim、Drugbank和Gene Cards数据库收集AIH相关的靶点,进而得到荆防颗粒治疗AIH的关键靶点;将获得的关键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建立刀豆蛋白A诱导的AIH小鼠模型探讨荆防颗粒治疗AIH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筛选得到荆防颗粒中159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69个相关的靶点,与343个AIH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25个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和IL-8/CXC型趋化因子配体8(CXC chemokine ligand 8,CXCL8)等靶点可能为荆防颗粒治疗AIH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炎症途径和凋亡相关途径信号通路。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荆防颗粒显著减Panobinostat轻了刀豆蛋白A诱导的肝炎,表现为小鼠存活率增加、肝细胞坏死减少、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降低(P<0.05、0.01);荆防颗粒还通过抑制IL-6/STAT3、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IL-1β和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selleckchem通路进而调节多种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XCL-8)的产生(P<0.05、0.01),从而发挥抗炎、抗凋亡作用。结论 荆防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治疗AIH的作用。
山奈酚通过上调miR-340-5p减轻脊神经结扎大鼠的神经性疼痛
目的 探讨山奈酚(kaempferol, KAE)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 SNL)大鼠神经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SB203580供应商(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山奈酚单独或与miR-340-5p抑制剂共同处理细胞,RT-qPCR检测miR-340-5p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AKT3与miR-340-5p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此外,建立SNL大selleckchem Elexacaftor鼠模型,山奈酚口服给药后,检测miR-340-5p表达,炎症因子以及自噬标志蛋白水平,并测定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缩爪潜伏期。结果 在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山奈酚上调miR-340-5p表达,抑制IL-1β和TNF-α分泌,转染miR-340-5p抑制剂则逆转山奈酚对miR-340-5p表达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炎症因子分泌的抑制作用。AKT3被确定是miR-340-5p的靶基因。山奈酚上调miR-340-5p表达,进而阻断AKT3/mTOR信号通路,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山奈酚给药的SNL大鼠表现出miR-340-5p表达上调,炎症因子分泌减少,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机械缩爪阈值增加,缩爪潜伏期延长。结论 山奈酚通过上调miR-340-5p靶向抑制AKT3/mTOR信号通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增强自噬legal and forensic medicine,减轻SNL大鼠神经性疼痛。
大建中汤调控小胶质细胞自噬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和抑郁症共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大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和抑郁症共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加葡聚糖硫酸钠方法建立fee-for-service medicine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和抑郁症共病大鼠模型。大鼠随意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建中汤组[10.8 g/(kg·d)]、氟西汀组[0.01 g/(kg·d)]。治疗14 d后,采用强迫游泳评估各组大鼠的抑郁状况,腹壁撤退反应(AWR)评估各组大鼠肠道痛觉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前扣带回皮质(ACC)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IL-4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CC区Y-27632髓鞘脂蛋白(PLP)、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髓鞘碱性蛋白(MBP)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62、Beclin-1,以及小胶质细胞相关蛋白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ACC区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MG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共病大鼠强迫游泳时间减少(P<0.01),不动时间增加(P<0.01),在20、40、60 mmHg(1 mmHg≈0.133 kPa)3个压力下AWR分数上升(P<0.01),前扣带回皮质PLP、MOG、MBP蛋白表达下降(P<0.01),iNBlebbistatin生产商OS蛋白表达升高(P<0.01),促炎因子TNF-α、IL-1β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IL-4水平有增加趋势,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升高(P<0.01),LC3-Ⅱ、Iba1阳性细胞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大建中汤组不动时间及各压力下AWR评分降低(P<0.01),ACC中PLP、MOG、MBP蛋白表达升高(P<0.01),Arg1蛋白表达升高(P<0.01)、iNOS蛋白表达下降(P<0.01),TNF-α、IL-1β下降(P<0.01),IL-10、IL-4升高(P<0.01),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LC3-Ⅱ、Iba1阳性细胞增加(P<0.01)。上述各指标,氟西汀组与大建中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促进自噬以调控小胶质细胞清除髓鞘碎片,是大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痛和抑郁症共病的可能作用机制。
运脾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究运脾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代谢影响。方法研究合计纳入河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Microscopes and Cell Imaging Systems诊及住院收治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2019年1年~2020年1月),均为非糖尿病,并将受试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60例受试者均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观察组59例受试者均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运脾方治疗,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腰围及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指标变化及空腹血尿酸指标变化、血压变化、糖代谢指标及脂代谢指标变化、治疗前后生活质量(theshort-form36itemhealthsurveyquestionnaire,SF-36)指标变化及受试者对本次干预满意率情况、不良反应情况。随访2年,观察组脱落3例,剩余56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余58例,比较两组受试者糖尿病发生情况、冠心病及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受试者治疗前腰围及BMI指标、空腹血尿酸指标、收缩压及舒张压、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及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Resistanceindex,HOMA-IR)等血糖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等脂代谢指标、生活质量(SF-36)指标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受试者腰围及BMI指Colforsin细胞培养标、空腹血尿酸指标、收缩压及舒张压、FBG、FINS、HOMA-IR、TC、TG、HDL—C、LDL—C、SF-36评分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后腰围及BMI指标、空腹血尿酸指标、收缩压及舒张压、FBG、FINS、HOMAAZD6738临床试验-IR、TC、TG、HDL—C、LDL—C、SF-36评分等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受试者;观察组受试者满意率(96.61%)高于对照组(83.33%),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P>0.05;2年后,观察组受试者糖尿病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18.97%),脑卒中及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5.36%)低于对照组(20.69%),P<0.05。结论运脾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代谢具有积极影响,可较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糖代谢、脂代谢等指标,受试者生活质量改善,十分认可,且还可预防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值得深入研究。
沙棘籽粕蛋白肽制备及其抑制ACE活性研究
沙棘籽粕是沙棘果提炼完油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脂之后的废弃料,其中所含蛋白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但目前沙棘籽粕主要被用作饲料,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此外,高血压也是当今困扰多数人的疾病,严重时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治疗高血压病症的新方法,目前,常见的植物蛋白源ACE抑制肽多从米糠、南瓜籽、杏仁等植物原料中提取,还未有沙棘籽粕ACE抑制肽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开发制备沙棘籽粕蛋白源的ACE抑制肽NSC 127716采购,增加沙棘籽粕的利用率,减缓资源浪费,为沙棘籽粕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沙棘籽粕为原料,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以蛋白得率为指标,优化提取条件,检测沙棘籽粕蛋白的粒径、电位等特性;以沙棘籽粕蛋白为酶解底物,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酶解条件;采用超滤技术制备得到分子量小于3 kDa的沙棘多肽样品,研究其ACE抑制活性和结构,通过分子模拟对接判断ACE与活性肽的结合位点,分析抑制机制;对沙棘籽粕ACE抑制肽制备工艺进行放大试验,分析此工艺应用的合理性。研究表明:(1)沙棘籽粕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过筛数目为120目,料液比1:30,碱提pH10,碱提温度60℃,碱提时间80 min,酸沉pH3,此条件下的沙棘籽粕蛋白得率为27.66%。(2)喷雾干燥蛋白和冷冻干燥蛋白的功能特性:喷干蛋白与冻干蛋白的粒径大小、热稳定性、起泡性及吸油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喷雾干燥蛋白平均粒径(453.90±9.89 nm)高于冷冻干燥蛋白(154.20±6.36 nm);冻干蛋白的变性温度和变性焓(130.50±1.03℃、2.54±0.66 J/g)均高于喷雾干燥蛋白(125.79±0.65℃、0.77±0.15 J/g);冻干蛋白的起泡ABT-199小鼠性及稳定性(68.70±2.46%、51.10±2.42%)也优于喷雾干燥蛋白(61.30±1.66%、48.23±2.81%);冻干蛋白与喷雾干燥的溶解度有着极显著差异;两种蛋白的乳化性、电位、吸水性无显著性差异。整体来说,冻干蛋白的功能性质优于喷雾干燥蛋白。(3)ACE抑制肽制备最佳条件:经筛选得出,酶制剂ZF101制备ACE抑制肽的效果最好,由响应面预测,底物浓度7.00%,酶添加量4.20%,酶反应时间6.38 h为ACE抑制肽的最佳条件,此时所得肽的ACE抑制率为84.98%,多肽得率为24.29%。(4)沙棘籽粕ACE抑制肽的活性研究:通过超滤得到<3 kDa的肽样品,检测出IC_(50)为4.358 mg/mL;竞争机制为非竞争性抑制(km=4.29×10~(-3));对其抑制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在不同温度及pH处理后及体外模拟消化后的抑制率未显著降低。(5)沙棘籽粕ACE抑制肽结构鉴定: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肽中61.87±1.42%为β-折叠结构,38.13±1.42%为β-转角结构,无其它结构;XRD检测得知为无规则非晶体结构;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27.52%的谷氨酸占比最多,如按照氨基酸特性分析,酸性氨基酸占比39.33%,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29.24%,还有20.92%的碱性氨基酸,11.27%的中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仅为5.88%;利用液质联用技术,与数据库(NCBI、Uniprot)比对,检测出10条具有ACE抑制活性的肽段。对其抑制机制进行研究得知10条肽与ACE的结合位点均不同,结合肽的理化特性得知肽段4具有更好的抑制活性。(6)工艺放大研究:蛋白提取率为19.30%,多肽提取率为27.00%,ACE抑制率为72.22%,蛋白平均分子量为170280 Da,多肽的平均分子量为2842 Da。以上的研究表明,本文制备出的沙棘ACE抑制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制备工艺可应用于实际生产,终产品可作为降压类功能食品的原辅料,为沙棘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Nutlin-3a对p53-MDM2复合物稳定性影响研究
p53蛋白是一种与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质。在受到细胞压力或环境扰动后,p53促进下游多个靶基因的转录,介导肿瘤抑制。MDM2是主要的E3泛素连接酶,也是p53的负调控因子。MDM2可促进p53的泛素化和核输出,抑制p5Dibutyryl-cAMP体外3的抑癌活性。因此MDM2对p53的负调控始终是肿瘤治疗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Nutlin-3a是被证明可以有效抑制p53-MDM2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Nutlin-3a对p53-MDM2复合物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起p53Antiobesity medications和MDM2间Phe19-Gln72的氢键和Glu17-Lys94的盐桥发生的断PLX-4720小鼠裂,Nutlin-3a可以削弱p53和MDM2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工作对Nutlin-3a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说明,揭示了抗癌药物Nutlin-3a介导的p53-MDM2复合物亲和力降低的分子机制,并为针对p53蛋白的有效抗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超声造影和常规二维超声对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常规二维超声在诊断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术后病理community-acquired infections切片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均为非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组51例均为三阴性乳腺癌;全部患者入院时均实施超声造影和常规二维超声,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常规二维超声以及超声造影特征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常规二维超声selleck AY-22989情况中的病灶内部回声、边界及高回声晕特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声造影表现中增强强度、增强后边缘、增强后形态、增强后范围及灌注缺损的超声造影表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肿块整体和灌注最selleck LGX818强区的Peak值均较对照组高,而灌注最强区的SharPness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在常规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可以根据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穿刺活检,避免误诊或漏诊的发生。
重楼皂苷I对人乳腺癌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I(PPI)对人乳腺癌敏感及耐药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将MCF-7、MCF-7/ADM细胞分别分为空白组(0μmol·L~(-1) PPI)和低、中、高、超高浓度实验组(0.3,1.0,3.0和10.0μmol·L~(-1) PPI)。用改良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锥虫蓝染色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膜通透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的荧光漂白恢复率。结果 对于MCF-7细胞,高浓度实验组和空白组3 h的抑制率分别为(14.79±9.50)%和(0.00±0.00)%,48 h的锥虫蓝阳染率分别为(91.28±3.51)%和(0.00±0.00)%,24 h的ocular infectionLDH释放率分别为(68.64±5.86)%和(6.48±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MCF-7/ADM细胞,高浓度实验组和空白组3 h的抑制率分别为(24.87±8.00)%和(0.00±0.00)%,48 h的锥虫蓝阳染率PLX-4720作用分别为(92.61±4.23)%和(0.00±0.00)%,24 h的LDH释放率分别为(67.58±8.20)%和(5.00±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MCF-7/ADM细胞的超高浓度实验组和空白组1 h的荧光漂白恢复率分别为(26.80±4.77)%和(43.52±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I可增加人乳腺癌敏感及耐药细胞的膜通透性,降低耐selleckchem Telaglenastat药细胞的膜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