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且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56例,根据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45)和无ISR组(n=211)。检测血清HbA1c、NT-proBNP、cTnI水平,更多比较不同情况患者的血清HbA1c、NT-proBNP、c TnI水平。以血清HbA1c、NT-proBNP、cTnI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三者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ISR组的血清HbA1c、NT-proBNP、cTnI水平高于无IS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78,3.220,5.268,P<0.AZD9291采购05)。糖尿病病情程度轻度的血清HbA1c、NT-proBNP、cTnI水平低于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2,2.900,4.508,P<0.05),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血清HbA1c、NT-proBNP、c TnI水平为:轻度<中度<重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mune memory。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bA1c、NT-proBNP、cTnI水平是PCI术后ISR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血清HbA1c、NT-proBNP、c TnI预测CPI术后ISR的AUC分别为0.814、0.851、0.863,三者联合检测预测CPI术后ISR的AUC为0.925,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HbA1c、NT-proBNP、cTnI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与其配体的结合,解除免疫检查点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从而重新激活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已有多个ICIs在抗肿瘤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是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的抑制剂已成功用于黑色素Emricasan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基于CTLA-4和PD-1/PD-L1抗体药物Alisertib的巨大成功,掀起了comorbid psychopathological conditionsICIs研究的新浪潮。近年来发现了更多的免疫检查点如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 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 TIM-3)和分化簇4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7, CD47)等,针对这些蛋白的抑制剂正在开展临床前或临床研究。综述围绕目前广泛研究的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介绍了各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 SS)是由于免疫紊乱导致外分泌腺破坏和多系统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缺乏可以早期调节免疫紊乱阻止疾病进展,又可以修复晚期受损的组织,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p SS发病机制中CD4~+T细胞的异常增殖、凋亡及分化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因此如何抑制其异常增殖、凋亡及分化进而阻止疾病进展,成为探索p SS治疗的新方向。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高度增殖、免疫调节及多向分化能力,已有研究发现MSCs可抑制p SS患者及动物模型中T细胞增殖及促炎因子分泌,减少唾液腺和泪腺淋巴细胞浸润,恢复外分泌腺功能。MSCs来源的外泌体(MSCs-derived exosomes,MSC-Exos)具有MSCs的免疫调节及组织修复作用,规避MSCs细胞治疗的局限性,有望成为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的新策略,但MSC-Exos是否可以调节p SS发病的关键环节CD4~+T细胞异常增殖、凋亡及分化,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具体机制尚有待阐明,这将为探索MSC-Exos作为p SS新的治疗方法及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目的:提取及鉴定人脐带MSCs(umbilical cord-derived MSCs,UCMSCs)来源的Exos(UCMSC-Exos),研究UCMSC-Exos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中涉及的具体机制。方法:1.UCMSC-Exos的提取及鉴定:分离UCMSCs,检测细胞形态、表面抗原表型及成脂、成骨能力。差速超速离心法分离UCMSC-Exos,检测UCMSC-Exos形态、粒径大小、蛋白浓度及表面标记。2.UCMSC-Exos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CD4~+T细胞,设置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组、p SS组、UCMSC-Exos不同浓度组(30μg/m L、60μg/m L、90μg/m L),CCK8法检测CD4~+T细胞增殖,确定最佳干预浓度。之后设置HC组、p SS组、UCMSC-Exos组,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周期、凋亡、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3.UCMSC-Exos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自噬水平的调控作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C和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差异基因富集于自噬通路;设置HC组、p SS组、UCMSC-Exos组,透射电镜检测CD4~+T细胞自噬体,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蛋白,RT-PCR方法检测自噬基因。4.UCMSC-Exos通过自噬途径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设置p SS组、UCMSC-Exos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RAPA+UCMSC-Exos组、自噬抑制剂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组、HCQ+UCMSC-Exos组,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周期、凋亡及细胞亚群。结果:1.UCMSC-Exos的提取及鉴定:UCMSCs呈贴壁生长、成纤维样形状;流式细胞仪检测UCM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45、CD34、HLA-DR;具有成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jnj-42756493-erdafitinib.html骨及成脂能力。UCMSC-Exos为囊泡样结构,茶托状,周围为脂质双分子结构,平均直径约130nm;NTA技术分析直径为144.4±44.0nm,平均137.7nm,粒子浓度为2.0×10~(11)particles/m L;BCA法检测蛋白浓度为1.00μg/μL;Western blot法检测表面标记为CD9、CD63、TSG101阳性,calnexin阴性,而UCMSCs为CD9、calnexin阳性,CD63、TSG101阴性。2.UCMSC-Exos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⑴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纯度达98.29%。⑵p SS组外周血CD4~+T细胞增殖较HC组增强;UCMSC-Exos(60μg/m L、90μg/m L)组增殖较p SS组降低,以90μg/m L作用最强,以此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⑶流式细胞仪检测p SS组外周血CD4~+T细胞增殖较HC组增加,并且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减少,处于S期的比例增加;UCMSC-Exos组CD4~+T细胞增殖较p SS组降低,并且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多,处于S期的比例减少;三组之间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⑷p SS组外周血CD4~+T细胞早期、晚期及总体凋亡比例较HC组增加;UCMSC-Exos组早期、晚期及总体凋亡比例较p SS组降低,较HC组无显著差异。⑸三组Th1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与HC组比较,p SS组Th2、Treg细胞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Th1/Th2、Th17/Treg升高;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组Th17细胞比例、Th1/Th2、Th17/Treg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Th2细胞比例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⑹与HC组比较,p SS组IFN-γ、TNF-α、IL-2、IL-6、IL-17A、IL-17F表达升高,TGF-β表达降低,IL-10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p SS组比较,UCMSC-Dinaciclib溶解度Exos组IFN-γ、TNF-α、IL-6、IL-17A、IL-17F表达降低,IL-10、TGF-β表达升高,IL-2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三组IL-4、IL-22无显著差异。3.UCMSC-Exos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自噬水平的调控作用:⑴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HC及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44个差异表达的基因,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富集于自噬通路。⑵p SS组CD4~+T细胞中观察到自噬溶酶体,而HC及UCMSC-Exos组无此现象。与HC组比较,p SS组Beclin1、Atg5、LC3Ⅱ/LC3Ⅰ及Beclin1 m RNA、Atg5 m RNA、LC3Ⅱm RNA表达升高;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组这些指标均降低,且与H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UCMSC-Exos通过自噬途径对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⑴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RAPA、RAPA+UCMSC-Exos组CD4~+T细胞增殖指数降低;与RAPA组比较,RAPA+UCMSC-Exos组CD4~+T细胞增殖指数进一步降低。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HCQ、HCQ+UCMSC-Exos组CD4~+T细胞增殖指数降低;与HCQ组比较,HCQ+UCMSC-Exos组CD4~+T细胞增殖指数进一步降低。⑵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比例降低,RAPA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比例升高;与RAPA组比较,RAPA+UCMSC-Exos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比例下降。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HCQ、HCQ+UCMSC-Exos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比例降低;与HCQ组比较,HCQ+UCMSC-Exos组CD4~+T细胞早期凋亡比例进一步降低。⑶各组Th1、Th2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RAPA组Treg细胞比例降低,Th17细胞比例呈下降趋势,Th17/Treg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RAPA组比较,RAPA+UCMSC-Exos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降Barometer-based biosensors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与p SS组比较,UCMSC-Exos、HCQ、HCQ+UCMSC-Exos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与HCQ组比较,HCQ+UCMSC-Exos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进一步降低,Treg细胞比例进一步升高。结论:1.UCMSCs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定义的MSCs标准;UCMSC-Exos符合MSCs来源的Exos特点。2.UCMSC-Exos抑制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过度增殖及过度凋亡,并将CD4~+T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其进入S期;下调Th17细胞比例,上调Treg细胞比例,恢复Th1/Th2及Th17/Treg平衡;抑制CD4~+T细胞相关促炎因子IFN-γ、TNF-α、IL-6、IL-17A、IL-17F分泌,促进抗炎因子IL-10、TGF-β分泌,对CD4~+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3.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自噬水平升高,UCMSC-Exos可降低其自噬水平。4.UCMSC-Exos通过自噬途径调节p S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增殖及早期凋亡,抑制Th17细胞分化,促进Treg细胞分化,恢复Th17/Treg平衡。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制品和肉酱中10种四环素类抗生素
使用QuEChER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selleck HPLC/MS),建立检测水果制品和肉酱中十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质谱参数、色谱条件和前处理技术,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样品经0.2%甲酸乙腈超声提取后,水果制品和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肉酱分别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C_(18)净化,经ZORBAX SB-Aq色谱柱(2.1 mm×150 mm,3.5 μm)分离,UPLC-MS/MS测定。结果显示,在各自线性范围内,10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LOD,S/N=3)为0.09~3.92 μg/kg,定量限(LOQ,S/N=10)为0.31~13.05 μg/kg;在75、300和750 μg/kg 3个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0.0%~101.0%,相对selleck抑制剂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0%~10.3%(n=7)。该方法灵敏、简便,适用于水果制品和肉酱中10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快速同步检测。
基于量质传递及化学计量学的药食同源名方青龙白虎汤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探寻青龙白虎汤冻干粉制备过程工艺和量质传递规律,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其质量控制体系。方法制备15批次青龙白虎汤冻干粉,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结果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并计算各部分相似度。测定1MC35批样品量质传递过程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表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含量,计算转移率和出膏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挖掘不同产地样品间对质量控制具有显著贡献的主要成分。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满足规定要求,并标定冻干粉指纹图谱24个共有峰,对其中6种成分进行了指认,分别为没食子酸(1号峰)、原儿茶酸(4号峰)、绿原酸(8号峰)、表儿茶素(14号峰)、东莨菪内酯(19号峰)、鞣花酸(23号峰)。15批冻干粉www.selleck.cn/products/Decitabine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鞣花酸、绿原酸、原儿茶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24%~1.301%、2.184%~2.840%、0.607%~0.760%、0.06Expression Analysis1%~0.141%、0.017%~0.079%,转移率分别为78.60%~89.38%、76.98%~89.88%、76.00%~89.78%、76.90%~90.49%、80.02%~90.25%,出膏率为12.87%~15.11%,均未出现离散数据,表明煎煮、浓缩和冻干过程有效成分转移率较稳定。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找到10个对模型贡献较大的成分,其中包括指认的峰14(VIP=2.812)、峰1(VIP=2.804)、峰23(VIP=2.715)、峰8(VIP=1.053)和峰4(VIP=0.887),可进一步深化青龙白虎汤质量控制研究。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首次建立了药食同源名方青龙白虎汤的质量控制方法,此方法快速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能同时适用于饮片、煎煮液、浓缩液和冻干粉量质传递规律的相关性考察;进一步通过化学计量学为青龙白虎汤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直肠癌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槲皮素介导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对直肠癌模型大鼠炎Taurine作用症反应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饲养SD大鼠,二甲基肼构建直肠癌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25、50、75 mg/kg)处理7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TLR4、NF-κB p65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NC组相比,Model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上皮细胞不规则,结构被破坏;TLR4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RSL3配制表达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与Model组相比,槲皮素处理各组炎症因子IL-medical legislation1β,IL-6,TNF-α显著降低,组织病理结构稍微有所改善,TLR4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P<0.05),以上病理指标随着槲皮素浓度的增大而改善。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直肠癌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
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并发胸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连结素(Titin)抗体检测在重症肌无力(MG)并发胸腺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Pexidartinib细胞培养月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MG患者56例,其中并发胸腺瘤患者(MGT)36例,不伴胸腺瘤MG组(NTMG)56例,其他疾病患者(OND)30例,健康对照组(HC)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他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Titin抗体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Titin抗体在MGT组、NTMG组、OND组和H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8.9%,10.7%,6.7%和2.0%。MGT组的Titin抗体阳性率较NTMG组、OND组和HC组均显著升高(x~2=52.1,41.1,63.2,均P=0.000),而NTMG组、OND组和H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1,P=0.821,x~2=1.993,P=0.158)。Titin抗体诊断MG并发胸腺瘤患者的敏感度为8点击此处8.9%,特异度为89.3%。按照C)sserman临床分型,Ⅰ,Ⅱ,Ⅲ及Ⅳ型MG患者的Titin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8%,47.6%,83.3%和100%。Titin抗体阳性率与MG患者临床分型具有统计学意义(x~2=9.09,P=0.028)。结论 Titin抗体是MG并发胸腺瘤特异和敏感的Immune function血清学诊断指标。Titin抗体阳性率越高,可提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越严重。
一贯煎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一贯煎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GSI-IX采购采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口服一贯煎汤剂。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药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KPS)、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体力状况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中医证候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降低,Child-Pugh评分、ECO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Child-Pugh评分、ECO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10.77 d, 95%CI(95.17~126.36)d,观察组患者则为145.62 d,PF-6463922分子式 95%CI(131.47~159.7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0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服用一贯煎、肿瘤转移、Child-Pugh评分、materno-fetal medicineECOG评分、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NM分期是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一贯煎汤剂,可有效延缓功能状态衰退,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介导软骨细胞相关机制调控骨性关节炎的长链非编码RNA
背景:作为在软骨中发现的唯一一种细胞,软骨细胞在骨性关节炎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影响软骨细胞的各种基本细胞特征从而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的:综述长VE-822纯度链非编码RNA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研究进展,为骨性关节炎寻找更多的诊断和治疗靶标。方法BIBW2992纯度:通过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以“骨性关节炎,长链非编码RNA,软骨细胞,自噬”为中文关键词;以“osteoarthritis;non-coding RNAs;long non-coding RNAs;chondrocytes;chondrocytes proliferation;chondrocytes autophagy;chondrocytes inflammation;chondrocytes extracellular matrix”为英文关键词,搜索2007-2022年在骨性关节炎中与长链非编码RNA有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可信度低及无参考意义文献,共纳入62篇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长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调节软骨细Core functional microbiotas胞增殖、自噬、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等机制进而影响骨性关节炎的发展;(2)长链非编码RNA有可能成为骨性关节炎诊断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及β-连环蛋白和P53蛋白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P16蛋白、β-连LBH589体内环蛋白(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85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P16蛋白、β-catenin以及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PV感染、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PV、β-caten更多in和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1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乳腺纤维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6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HPV阳性率为pathogenetic advances75.36%,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HPV感染与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16、β-catenin、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PV阳性、β-catenin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16蛋白阳性患者高于阴性患者(P<0.05),P53蛋白阳性生存率与阴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调控P16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介导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生存率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