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抗胃癌机制研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胃癌的网络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此网站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香砂六君子汤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靶点,筛选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中胃癌有关基因,通过两者交集获取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癌的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基于STRING 11.5数据库及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蛋白,运用R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药物有效成分和核心biomimctic materials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香砂六君子汤靶向胃癌的蛋白215个,基于PPI网络分析及节点评分计算,共筛选出JUN、MAPK8、ESR1、EGFR、FOS、RELA等19个核心靶点。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交集靶点主要富集于对药物反应、对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和脂质和动脉硬化,以及肿selleck瘤坏死因子、IL-17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机制发挥潜在抗胃癌及辅助化疗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涉及IL-17受体A/C(IL-17RA/RC)-MAPKs-AP-1通路及EGFR、AKT1、TP53、MAPK1、MAPK3、CCND1、RB1、MYC、CDKN1A等关键靶点。

多媒体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130 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6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取多媒体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BMN 673、免疫功能购买LY294002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Biomass production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DS、SAS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 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 WHOQOL-BREF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 WHOQOL-BREF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CD3~+、CD4~+水平及 CD4~+/CD8~+均高于本组干预前,CD8~+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 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多媒体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体外冲击波干预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自噬

背景: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研究体外冲击波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1周龄SD大鼠,获取四肢关节软骨进行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将第3代软骨细胞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未加任何处理)、白细胞介素1β组(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刺激24 h)、体外冲击波组(1.5×10~5Pa体外冲击波干预500次)、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刺激24 h后1.5×10~5Pa体外冲击波干预500次)。CCK-8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ve-822.html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自噬基因Beclin 1、P62、Atg5和LC3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下降(P <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体外冲击波组软骨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有所提高(P <0.05);(2)MLN8237价格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组自噬基因Beclin 1、Atg5和LC3的表达下降,P62的表达增加(P <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organelle biogenesisβ+体外冲击波组自噬基因Beclin 1、Atg5和LC3的表达显著增加,P62表达下降(P <0.05);(3)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可促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并提高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自噬水平,从而参与调节骨关节炎的进展。

TYMS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YMS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量化评分,分析TY购买GSK2118436MS蛋白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TYMS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TYMS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等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PF-03084014化学结构者TYMS蛋白表达阳性率(83.87%)高于中-高分化者(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YMS蛋白在HCC癌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总生存期分析结果显示,TYMS蛋白低表达者生存率(61.3%)明显高于高表达者(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YMS蛋白在HCC癌组织中表达reuse of medicines明显异常且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抑制TYMS蛋白表达对HC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ceRNA网络研究

目的 基于全转录组测序数据,构建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 HASMCs)表型转化模型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 ceRNA)调控网络,筛选HASMCs表型转化的关键ceRNA调控轴。方法 使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 PDGF-BB)处理构建HASMCs表型转化模型。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验证模型构建成功后进行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s, mRNAs)、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以及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GSK2118436说明书As)。对差异表达mRNAs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注释,通过生信分析及数据库预测,构建基于lncRNA-miRNA-mRNA的ceRNA网络。结果 HASMCs表型转化模型全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出326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34个差异表达的Q-VD-Oph价格miRNAs、1 785个差异表达的mRNAs。差异表达的mRNA涉及TGF-β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ceRNA网络包含4个lncRNA节点、4个miRNA节点和83个mRNA节点,其中由NONHSAT253669.1介导的ceRNA调控轴在HASMCs的表型转化中可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结论 成功绘制HASMCs表型转化的ceRNA网络,筛选关键ceRNA调控轴,有望为HASMCs表型skin biopsy转化异常所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和策略。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与分子分型的关系评价

目的:分析与评价乳腺浸润性导管癌genetic redundancy(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超声表现及其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拥有完整术前超声图像特征以及术后病理结果的IDC的病例资料,分子分型依据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以及细胞核增值抗原(Nuclear proliferative antigen,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型包括:Luminal A型、LuminalB型、ERBB2阳性型以及Bassal-like型。结果:80例病例中,LuminalA型占12.5%(10例),LuminalB型占55.3%(44例),ERBB2阳性型占18.8%(15例),Bassal-like型占13.3%(11例)。从超声图像特征血流、形态、边界、淋巴结数量以及肿块长径等方面比较,4个亚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弹性评分、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与内部回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0例IDC病例中,LuminalA型与LuminalB型转移的淋巴结数量相对较少,多数病例更多的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而ERBB2阳性型的血供相对丰富,肿块体积较大,转移的淋巴结数量较多;Bassal-like型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肿块大且淋巴结多。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图像与其分子亚型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以此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的CH-223191 IC50重要临床依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PD-0332991及免疫原性。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自愿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健康人群30例(健康组Optical biometry)、NAFLD患者30例(NAselleck LGX818FLD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0例(肝癌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10例(COVID-19组)。健康组、NAFLD组接种3剂灭活疫苗;肝癌组接种2剂灭活疫苗,检测每剂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及肝功能水平,在前2剂疫苗每次接种后对健康组和肝癌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同时记录各组人群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检测COVID-19患者治愈后半年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健康组、NAFLD组和肝癌组三组人群随着疫苗接种剂次增加,中和抗体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健康组和NAFLD组接种第3剂疫苗后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于COVID-19患者临床治愈后半年的水平。健康人群和肝癌患者接种疫苗后均表现出CD4~+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同时伴有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注射部位疼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肝病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第3剂疫苗加强接种尤其适用于少数需要加大疫苗剂量以获得更好反应的肝病患者以及接种常规2剂疫苗无法产生免疫应答的特定人群。

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SUA/CR与BMD、BTMs的相关性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尿酸肌酐比(SUA/CR)与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系。方法 纳入在我院住院的T2DM患者668例,将中老年男性依据SUA/CR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依次分为M1组、M2组、M3组;绝经后女性依据SUA/CR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依次分为F1组、F2组、F3组。结果 (1)中寻找更多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SUA/CR水平越高,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或骨量减少比例越低;(2)中老年男性中,M1组股骨颈BMD最低,1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骨钙素(N-OC)最高(P<0.05);绝经后女性中,F3组患者大转子、股骨颈、腰椎1~4(L_(1~4))、Ward’s三角BMD最高;F1组N-OC、CTX最高(P<0.05);(3)中老年男性SUA/CR与股骨颈BMselleckD正相关,与N-OC、CTX、总1型胶Mining remediation原N端延长肽(P1NP)负相关(P<0.05);绝经后女性SUA/CR与L_(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BMD及VD正相关,与N-OC、P1NP、CTX负相关(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CR是OP或骨量减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高水平SUA/CR是中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OP及骨量减少的保护性因素。

兔软骨细胞损伤后MMP-13与AGG和Col-ⅡmRNA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兔软骨细胞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3与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SAG化学结构n,AGG)、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mRNA的相互作用。方法 2014年9至12月,30只5Biomass estimation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依次标号分为对照组(自体软骨移植)、假手术组(阻断周围营养的软骨移植)、手术组(阻断软骨关节营养液),每组10只;造模后4周,处死兔取标本行大体、组织学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13、AGG此网站和Col-Ⅱ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凋亡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对细胞凋亡与软骨组织学Mankin评分及MMP-13、AGG、Col-ⅡmRNA相对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组[(7.20±1.22)分]与对照组[(1.20±0.29)分]M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1.10±0.3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4周,手术组细胞凋亡率(18.43%±3.86%)明显高于对照组(4.56%±0.93%),假手术组(4.61%±0.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MMP-13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而AGG和Co1-Ⅱ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kin评分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22,P<0.001),回归方程:Y=-0.548+0.404X(R~2=0.844,F=157.735,P<0.001);MMP-13 mRNA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42,P<0.001),回归方程:Y=0.951+0.116X(R~2=0.883,F=219.054,P<0.001);MMP-13 mRNA的表达与AGG、Col-Ⅱ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r=-0.956、-0.945,均P<0.001)。结论软骨细胞损伤所促发的细胞凋亡可以通过上调MMP-13的表达来加剧软骨细胞的退变,进而导致AGG、Co1-ⅡmRNA表达下降,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紊乱。

miR-34a通过靶向抑制Notch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足细胞损伤

目的 探讨miR-34a介导Notch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足细胞损伤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通过RT-PCR法检测高糖(30 mmol/L)环境下足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构建miR-34a过表达足细胞系(miR-34a组)及其阴性对照(miR-NC组),使用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4a与Notch 1的靶向关系,构建Notch 1过表达足细胞系(Notch 1组)和miR-34a、Notch 1均表达升高细胞系(miR-34+Notch 1组);采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关蛋白水平。体selleck Fer-1内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建立DN小鼠模型并分为模型组、miR-34a组(n=15/组),另选15只不做干预小鼠为对照组,miR-34a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agomir-34a[80 mg/(kg·d)]、agomir-NC[80 mg/(kg·d)],连续注射3 d,4周后,HE染色、TUNEL法分别观察肾组织病理、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和Notch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环GSK1349572供应商境下足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糖诱导下足细胞和高渗透压下作用下的足细胞(P<0.05),miR-34a组足细胞中Notch 1表达水平低于miR-NC组(P<0.05);Notch 1 wt/miR-34a组荧光素酶活力值低于Notch 1 wt组(P<0.05),而Notch 1 mut/miR-34a组和Notch 1 mut/组miR-34a组荧光素酶活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组足细胞的A值高于miR-NC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水平均低于miR-NC组(P<0.05);Notch 1组足细胞的A值低于miR-NC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水平均高于miR-NC组(P<0.05);miR-34a+Notch 1组足细胞的A值低于miR-34a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caspase-9、Bax/Bcl-2蛋白水平均高于miR-34a组(P<0.05)。对照组小鼠肾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肿胀、体积增大,miR-34a组小鼠肾组织病变程度得到改善;模型组小鼠肾组织miR-34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34a组小鼠的肾组织miR-34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凋亡指数和caspase-3、caspase-9、Notch 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34a组小鼠肾组织凋亡指数和caCOVID-19 infected mothersspase-3、caspase-9、Notch 1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miR-34a可通过靶向作用Notch 1改善DN足细胞损伤和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