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肾素受体通过AMPK-NLRP3途径调控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细胞焦亡

研究背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无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特有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由于DCM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故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前)肾素受体[(Pro)renin receptor,PRR]是肾素的特异性受体,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重要组分,有研究表明其是糖尿病发病及其导致终末器官损害的关键因素。焦亡,作为一种伴随炎症级联反应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有研究表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参与DCM的病理过程。此外,还发现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可抑制 NLRP3 介导的 DCM 心肌焦亡。但目前尚不明确PRR是否通过AMPK-NLRP3途径参与DCM心肌焦亡,故探讨PRR对DCM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机制,可能为治疗DCM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研究目的1.构建DCM大鼠模型,观察DCM心肌组织中PRR、AMPK、NLRP3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2.构建 PRR 过表达腺病毒(PRR overexpression adenovirus,Ad-PRR),观察 PRR 过表达对DCM心肌组织中AMPK、NLRP3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纤维化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3.用高糖刺激心肌细胞,观察PRR、AMPK、NLRP3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应用Ad-PRR及AMPK激动www.selleck.cn/products/pf-03084014-pf-3084014剂(GSK621)干预心肌细胞,观察PRR过表达对高糖刺激下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方法1.构建PRR过表达腺病毒:根据大鼠的PRR基因序列(Gene ID:302526),委托上海吉玛公司构建腺病毒包被的PRR基因过表达载体(PRR overexpression adenovirus,Ad-PRR),同时构建空病毒载体(Empty vector adenovirus,Ad-EGFP)作为病毒对照。2.构建DCM模型:选取6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5)、糖尿病组(n=45),其中,糖尿病组大鼠在空腹12h后腹腔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注射1周后,3次随机血糖均大于11.1mmol/L,并伴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的大鼠视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在糖尿病造模成功12周后,对各组大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当心腔扩大、收缩功能减弱则视为DCM造模成功。随后,DCM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具体为DCM组、DCM+PRR过表达腺病毒组(Ad-PRR组)、DCM+空载体腺病毒对照组(Ad-EGFP组),并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00μL无菌PBS缓冲液、Ad-PRR(1 × 109PFU,溶于100μL无菌PBS缓冲液)、Ad-EGFP(1 × 109PFU,溶于100μL无菌PBS缓冲液)。在给予腺病毒注射处理2周后,从每组随机取3只大鼠检测病毒转染效率。在给予腺病毒注射处理4周后,将所有大鼠给予麻醉处理,行超声检测心功能后取材以备后续实验。3.心功能检测:将各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的方式(0.3mL/100g)进行麻醉后,用VEVO770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E/A比值等心功能指标。4.在实验期间定期测量大鼠的体重、心重、血糖、血压等数据。5.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变化。6.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组织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白介素1 beta(IL-1β)、白介素18(IL-18)等焦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等纤维化蛋白的表达。7.用Masson染色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表达水平。8.提取原代心肌细胞:取0~3日龄Wistar大鼠心脏,冲洗、剪碎并用胶原酶Ⅱ消化后,取上清并离心,将沉淀用心肌细胞培养液悬浮。根据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贴壁速度不同,将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离。将得到的心肌细胞接种到六孔培养板中进行后续实验。9.原代心肌细胞干预:首先,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组)、高渗组(hypertonic group,HVP-16分子量P 组)、高糖组(high glucose,HG 组),观察高糖刺激对 PRR 及 NLRP3、Caspase-1、IL-1β、IL-18的影响;其次,分为正常组(N组)、高糖组(HG组)、高糖+PRR过表达腺病毒组(Ad-PRR组)、高糖+空载体腺病毒对照组(Ad-EGFP组)。Ad-PRR组及Ad-EGFP组分别转染Ad-PRR、Ad-EGFP,并与高糖组一起给予高糖刺激,再观察PRR过表达对上述蛋白的影响;最后,分为高糖+PRR过表达腺病毒组(Ad-PRR组)、高糖+PRR过表达腺病毒+AMPK激动剂GSK621组(Ad-PRR+GSK621组)、高糖+空载体腺病毒对照组(Ad-EGFP组)、高糖+空载体腺病毒对照+AMPK激动剂GSK621组(Ad-EGFP+GSK621组),各组分别转染Ad-PRR及Ad-EGFP后,给予高糖刺激及GSK621进行干预,观察PRR是否通过AMPK-NLRP3途径调控心肌细胞焦亡。1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中PRR、NLRP3、Caspase-1、IL-1β、IL-18 等的 mRNA水平。11.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及心肌细胞中PRR、t-AMPK、p-AMPK、NLRP3、Caspase-1、IL-1β、IL-18 等分子的蛋白表达水平。1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及心肌细胞培养基中IL-1β、IL-18的含量。13.应用二氢乙啶(DHE)染色检测心肌细胞中活性氧(ROS)的水平。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用GraphPad 8.0软件进行处理,各组实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多组数据进行相互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在DCM心肌组织中PRR表达增加,NLRP3、Caspase-1、IL-1β、IL-18等焦亡蛋白分子表达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纤维化水平增加。过表达PRR后,上述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纤维化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加重DCM的心功能损伤。2.在高糖刺激下,原代心肌细胞中PRR表达增加,NLRP3、Caspase-1、IL-1β、IL-18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过表达PRR后,ROS水平明显增加,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Dynamic biosensor designs下降,上述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焦亡水平增加。3.在高糖刺激下,在PRR过表达基础上给予AMPK激动剂干预后,发现AMPK磷酸化水平升高,NLRP3、Caspase-1、IL-1β、IL-18等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焦亡水平降低,可逆转过表达PRR引起的焦亡水平增加。结论及意义在DCM中,高血糖刺激PRR表达升高,AMPK磷酸化降低,DCM心肌发生NLRP3介导的焦亡。过表达PRR可明显降低AMPK磷酸化,增加DCM心肌焦亡水平,增加纤维化水平,从而加重DCM心功能损伤。这表明PRR参与DCM心肌焦亡,并可能与DCM心肌中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ROS水平升高、NLRP3过度激活有关。这可能为DC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靶点。

鞘脂代谢关键酶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疾病

鞘脂(sphingolip点击此处iluminescent biosensords)是生物细胞中最主要的膜脂之一,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及死亡等重要的生理反应,异常鞘脂代谢经常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变性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SPT)及其复合物是鞘脂从头合成途径的起始酶和关键酶,催化L-丝氨酸与棕榈酰辅酶A缩合形成3-酮二氢鞘氨醇,之后再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神经酰胺和其它重要的鞘脂,在鞘脂代谢和稳态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对SPT的研究,综述了SPT的构型、活性位点、底物结合位点等关键的结构信息,尤其近2年的研究发现,SPT是一种组成极其复杂的酶,各个亚基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和高度调控。SPT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胚胎发育、调节内环境稳态、诱导细胞凋亡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等。SPT还可以通过调节酶活性影响鞘脂代谢,进而影响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有潜力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分子。此IACS-010759分子式外,SPT突变体与神经变性病密切相关,本文着重介绍了遗传性感觉与自主神经病变1型(hereditary sensory and autonomic neuropathy type 1,HSAN1)和早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病变机制及最新的治疗手段,为深入了解该酶及其参与的鞘脂代谢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今后的功能研究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舌下络脉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关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舌下络脉的差异性,探讨舌下络脉临获悉更多床表现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Genetics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病患者以及正常人群,运用高清数码相机拍摄舌下血管,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A005+自动对焦数码显微镜拍摄舌下血管形态,观察不同组别舌下血管微观表现。[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在静脉粗细、有无血管袢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在静脉弯曲程度、动脉显现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在静脉粗细、静脉弯曲程度、动脉显SB203580现程度、有无血管袢上差异有统计学差异;高血压病患者与糖尿病患者,在静脉粗细、静脉弯曲程度、动脉显现程度、有无血管袢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运用显微镜拍摄不同组舌下血管微观形态,按照点状、腊肠状、树枝状、网状血管进行分类,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舌下血管微观表现与糖尿病患者、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舌下血管多见网状血管,与高血压病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病患者在舌下络脉的表现上与正常人群具有差别,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病患者的舌下络脉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因此舌下络脉的观察可考虑作为临床诊疗检查的1项参考依据。

基于orem自理理论模式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的研究

目的:基于orem自理理论模式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的研究。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orIpatasertib生产商em理论组,每组50Hereditary skin disease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orem理论组采用orem自理论模式干预,检测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化指标[血肌酐(SCr)、TC、FBG],分别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智力状态评定量表(MMSE)、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2组患者获悉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健康,采用医院自制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统计护理有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orem理论组SCr、TC、FBG水平[(96.11±10.22)μmol/L、(4.12±0.23) mmol/L、(5.67±1.11) mmol/L]低于常规组[(108.32±15.22)μmol/L、(4.99±0.41) mmol/L、(6.78±1.21) mmol/L](P <0.05);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35.12±3.15)分、(38.22±2.32)]低于常规组[(40.23±3.11)分、(41.11±2.14)分](P <0.05),生活质量评分[(70.11±4.34)分]高于常规组[(67.56±4.32)分](P <0.05);认知功能、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SDSC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心理健康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认知功能,减轻负性情绪的发生,对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负压创面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其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技术(NPW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Naporafenib小鼠-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 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NPWT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纱布换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截肢率)及治疗前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截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DMQLS量表疾病、心理、生理、社会、满意等5个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listic delivery);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DMQL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DMQL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WT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selleckchem效确切,具有美学效果好、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轻、截肢率低等优点,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

高龄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母婴结局分析

目的 探究本地区高龄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母婴结局。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38例孕妇资料,依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4组,A组:高龄(≥35岁)GDM组64例;B组:非高龄GDM组188例;C组:高龄非GDM组112例;D组:非高龄非GDM组574例。比较4组孕妇的基线资料;以是否发生GDM为因变量,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高龄妊娠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间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GDM中高龄占比25.40%(64/252)。高龄GDM组的BMI(27.89±8.74)、1胎次以上妊娠比例(87.50%)、巨大儿分娩史比例(25.00%)、有DM家族史的比例(12.50%)分别显著高于高龄非GDM组(25.59±2.56、53.57%、8.93%、3.57%)。高龄GDVE-822M组的25(OH)D_3[17.76(14.71,20.00)ng/mL]显著低于高龄非GDM组[2bioactive packaging1.34(15.10,30.13)ng/m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_3水平(OR=0.901,95%CI:0.815~0.996)和1胎次以ICI 46474研究购买上妊娠(OR=6.412,95%CI:1.559~26.380)是高龄产妇人群发生GDM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低25(OH)D_3为危险因素。高龄GDM组的剖宫产率(15.63%)、羊水过多率(12.50%)、巨大儿分娩率(9.38%)分别显著高于高龄非GDM组的3.57%、3.57%、1.79%。结论 孕晚期低25(OH)D_3和1胎次以上妊娠是高龄孕妇人群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孕妇患GDM有较高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临床应多关注。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川芎嗪对结肠癌大鼠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川芎嗪对结肠癌大鼠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10 mg/kg)组、川芎嗪(200 mg/kg)组、联合(川芎嗪+XAV939)组,12只/组。各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应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30 d。记录所有大鼠生存情况、体质量、肿瘤质量、肿瘤体积、脾脾及胸腺指数;检测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水平;HE染色法检测大鼠瘤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及RTColforsin体内实验剂量-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Wnt/β-catenin信号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购买Bemcentinib。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活动正常,皮毛柔顺有光泽,大便正常。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皮毛蓬乱,肛门有血渍,大便覆盖有鲜血,各给药组大鼠皮毛欠光泽,活动略迟缓,便血量较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淋巴细胞、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著降低,结肠组织β-catenin mRNA及蛋白、Wnt3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DKK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genetic introgression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肿瘤质量显著降低,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结肠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联合组各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川芎嗪组(P<0.05)。结论:川芎嗪对结肠癌大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超重或肥胖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成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的BMI水平与其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关系。方法 动态纳入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无症状感染者与COVID-19确诊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资料,连续监测其住院期间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情况,记录核酸转阴时间。采用t检验或者秩和检验、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考察各组变量的分布特征及不同变量CX-5461分子式间的联系,将不同BMI分组间分布存在差异(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253名研究对象,年龄在18~63岁,年龄的中位数为37.00(30.00,47.00)岁,男女比例为4.16:1。研究对象的BMI为(23.97±Appropriate antibiotic use3.33)kg/m~(2),50.59%(128/253)的研究对象超重或肥胖,超重者占78.13%(100/128)。所有研究对象的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在1~71天,中位数为7.0(2.0,18.0)天(P<0.001),其中消瘦或体重正常者、超重或肥胖者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5.00(2.00点击此处,19.00)天、8.00(2.00,17.75)天。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BMI水平可能与核酸转阴时间无关(HR=1.090,95%CI:0.843-1.410,P=0.510)。结论 成年无症状感染者与COVID-19确诊患者中,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超重或肥胖现象较为普遍。尚且不能认为超重或肥胖是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与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肾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 在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ypertension with hyperhomocysteinemia,HWH) 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评empiric antibiotic treatment估 NLR 在 HWH 患者肾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selleck Gefitinib-based PROTAC 3析 2017年 1月-2020年 12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确诊为 HWH 的 2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损伤定义,将 242例患者分为肾损伤组 (112例) 和非肾损伤组 (13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血液学参数的差异,并分析 HWH 患者肾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HWH 肾损伤组年龄、白更多细胞 (white blood cell,WBC) 计数、超敏 C 反应蛋白、β_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同型半胱氨酸和 NLR 水平显著高于非肾损伤组,红细胞 (red blood cell,RBC) 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肾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LR 与血清肌酐和 β_2-微球蛋白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值分别为 0.562、0.462,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NLR、β_2-微球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均是 HWH 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NLR、β_2-微球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三者联合诊断 HWH 肾损伤的敏感性、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89.3%、65.4%和 0.84。结论 NLR 水平可反映肾损伤的严重程度,NLR 升高是 HWH 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 HWH 肾损伤检测的准确度,有助于 HWH 肾损伤的诊断。

四川省1666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做支撑。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21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年1月1日—2022年4月30日四川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感染者的个案信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对感染者STM2457的人口学特征、病例分类、临床严重程度、入境前居住或旅行的国家或地区等特征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及比较分析。结果 2021年1月1日—2022年4月30四川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1 666例,其中确诊病例1 010例(60.62%),无症状感染者656例(39.38%)。确诊病例中普通型622例(61.58%);轻型388例(38.42%);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时间集中在2022年3月17日—2022年4月30日(632例,37.94%),以男性(1 087例)、中青年(21~54岁,1 349例)感染者为主,入境前居住或旅行的国家/地区主要有埃及、柬埔寨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疫苗接种率为84.06%(1 17寻找更多1/1 393),接种2剂次人数占58.36%;54.08%(901例)的感染者入境当天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ORFlab基因、N基因Ct值均高于疫苗未接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川省境外输入性感染者新冠病毒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疫苗接种率较高,疫苗接种对病毒载量和感染者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积极的影响,可据此为外防输入管理措施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