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胎儿监护和阶段性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高危产妇分娩结局、围生儿结局及心理应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头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胎儿监护及阶段性心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程度)、血压、产妇并发症情况、1 min Apgar评分、分娩结局、干预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Biocontrol fungi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2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干预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干预后DBP、SBP下降明显,且观察组产妇干预后DBP、MRTX1133研究购买SBP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后产褥感染、出血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优(P<0.05),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分别为60%、14%、26%,观察组分别为82%、10%、8%,观察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产妇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干预后SDS、SAS评分下降明显,且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AZD6738小鼠论 胎儿监护联合阶段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分娩结局、围生儿结局及心理应激,降低剖宫产率。
常用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Navitoclax MW率均位居世界癌症前列,约85%的肺癌为非Anti-inflammatory medicines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口服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制剂稳定、口感温和、携带方便、有效成分确切等区别于汤剂的优点,已广泛用于NSCLC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管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还是单用维持治疗均可发挥增效减毒的功效,使治疗有效率提高,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减轻,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NSCLC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体现了中医药通过多途径、多通路、多靶点发挥抗肿瘤Talazoparib细胞培养作用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NSCLC的口服中成药包括金复康口服液、参一胶囊、平消胶囊、消癌平片、康莱特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回生口服液、养正消积胶囊、西黄丸、紫龙金片、华蟾素胶囊等,这些中成药治疗NSCLC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均较多,但缺乏系统性整合与梳理,故该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NSCLC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相关研究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静息心率分为快心率组(静息心率≥80次/min,n=47)和非快心率组(静息心率<80次/min,n=61)。所有患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获得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抽取空腹血获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指标。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结果 (1)快心率组年龄及高血压病程明显大于非快心率组(P <0.05)。(2)快心率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内膜增厚检出率较非快心率组明显升高(P <0.01)。(3)快GSK2118436临床试验心率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较非快心率组明显升高(P <0.05)。(4)selleckchem Pexidartinib静息心率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年龄、高血压病程Medical pluralism、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成正相关。(5)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与静息心率、年龄、高血压病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成正相关。结论 静息心率越快年龄越大、高血压病程越长、颈动脉损害越严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越高。
通痹益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通痹益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neuroblastoma biology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痹Erdafitinib益脑汤治疗Pidnarulex试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水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A、PCA、M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分级Ⅴ级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益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GOS分级Ⅴ级占比率,以及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访1年,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为随访终点,分为复发组(n=34)和未复发组(n=66)。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年龄≥70岁、心房颤动、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史、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动脉狭窄、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发病至selleck Wnt-C59入院时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病灶直径≥20 更多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抵抗是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高龄、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均是高危因素,临床应routine immunization做好二级预防,并做好针对性防治措施。
泛癌症分析ANLN基因的表达与预后意义
目的:泛癌症分析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NLNAM-2282 NMR)基因的表达、预后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GA及GTEx数据库及Oncomine和TIMER网站泛癌症分析ANLN的表达变化及预后关系;通过Coexpedia网站获取ANLN的共表达基因,应用Metascape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通过R软件分析获得ANLN与DNA甲基化的相关性。结果:ANLN在肾上腺皮质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26种肿瘤PF-03084014中高表达(P<0.001),而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中低表达(P<0.001)。ANLN表达不利于肾上腺皮质癌、膀胱癌、宫颈鳞癌和腺癌等13种肿瘤的预后(P<0.05),而利于胸腺癌的预后(P=0.000 53)。ANLN的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DNA复制及细胞周期相变等基因模块;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细胞周期、DNA复制及p53信号通路等。此外,泛癌症分析显示ANLN与DNA甲基化过程中的甲基转移酶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ANLN在泛癌分析中普遍高表达,而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中低表达。且ANLN表达利于胸腺癌的预后,而不利于肾上腺皮质癌、膀胱癌、宫颈鳞癌和腺癌等13种肿瘤的预后,可作为上述肿Microlagae biorefinery瘤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双抗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量效学研究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双抗联合纤溶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40例拒绝溶栓治疗的轻型AI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联合Ⅰ组、联合Ⅱ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联合Ⅰ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100 U纤溶酶,联合Ⅱ组点击此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200 U纤溶酶。治疗14 d后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此网站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和脑血流速度。90 d后进行随访,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1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1分为预后不良。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后3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联合Ⅰ组和联合Ⅱ组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BI评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增高;联合Ⅱ组NIHSS评分低于联合Ⅰ组,联合Ⅱ组BI评分高于联合Ⅰ组(P<0.05)。多因素logisStress biomarker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1.833,95%CI:1.016~3.307,P=0.044)、病程>6 h(OR=3.165,95%CI:1.267~7.904,P=0.014)、高血压(OR=2.440,95%CI:1.477~4.030,P=0.000)是轻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双抗联合纤溶酶治疗(OR=2.912,95%CI:1.546~5.485,P=0.001)是AIS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纤溶酶联合双抗能显著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脑部动脉血液循环,改善预后,是其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获悉更多探究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Bemcentinib细胞培养1年5月深圳华侨城医院收治的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础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睡眠质量,并使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动脉监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患者经鼻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Stem cell toxicology疗后2个月评价与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治疗2个月后患者PSQI总分(4.45±0.8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SQI总分(12.0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睡眠等级明显改善;治疗2个月后患者AHI(6.58±2.41)次/h、收缩压(121.56±10.14) mm Hg、舒张压(72.37±10.13) mm Hg,水平低于治疗前AHI(40.35±4.32)次/h、收缩压(150.47±14.28) mm Hg、舒张压(89.45±12.22) mm Hg水平。而治疗2个月后LSaO_2水平(86.59±10.36)%高于治疗前(72.68±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通过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改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情况的同时有助于调控患者的血压指标。
温阳贴贴敷涌泉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温阳贴贴敷涌泉穴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HBsA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rt failure, CHF)阳虚证患者心功能和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4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0例selleck产品)。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温阳贴贴敷涌泉穴,于晚上睡前贴敷,次日清晨取下,隔2日贴敷1次,连续24周。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重构和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心脏指数(cardiacNavitoclax临床试验 index, CI)、心肌能量消耗值(myocardial energy expenditure, MEE)、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左室重构指数(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dex, LVRI)];比较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 test, 6MWT)、Lee氏心衰评分、阳虚证评分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miRNA-208、miRNA-2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I和LVRI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EE、LVEDd和LVM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MEE和LVM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NA-208、miRNA-21和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ee氏心衰、阳虚证和MLHFQ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GF-β1、Galectin-3、MMP-2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79.69%(P<0.05)。结论 温阳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CHF阳虚证患者可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衰症状,并能延缓/逆转心肌重构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军队疗养体检人员胆囊结石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军队疗养体检人员胆囊结石病(以下简称胆石病)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桂林康复疗养中心接受体检的3 593名特勤、保健及康复疗养员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收集其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统计其胆石病的患病情况;比较胆石病组与非胆石病组临床及生化指标差异;并通过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胆石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胆石病总检出率为5.34%,其中女性(5.56%)略高于男性(5.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岁的人群中,女性胆石病的检出率(3.99%)高于男性(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岁的人群中,男性胆石病的检出率为8.12%,女性为8.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Fasciola hepatica胆石病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石病组的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体重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等均显著高于非胆石病组(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超重/肥胖、NAFLD、高GLU、高TC均为胆石病的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0.632、1.851、1.322、1.561、2.834和0.506,P值分别为<0.001、<0.001、0.004、0.selleck Z-VAD-FMK009、0.002和0.010)。结论 军队疗养体检人员胆石病的总患病率为5.34%,女性及≥50岁的中老年人是胆石病的高发人群。高龄、高血压、NAFLD、高GLU、超重/肥胖及高TCGW-572016是胆石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