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主要病原菌构成及对药敏试验结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延津县人民医院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均采集痰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构成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统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结果 本研究120例肺癌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共分离出13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4%,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6.6%)、大肠埃希菌(10.1%Stem Cells & Wnt抑制剂)、肺炎克雷伯菌(9.4%);革兰阳性菌占30.9%,前3位为金黄SB203580体内色葡萄球菌(9.4%)、肺炎链球菌(8.6%)、表皮葡萄球菌(5.0%);真菌占8.6%,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5.8%);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耐药性;主要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无耐药菌株,均对红霉素、青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两种真菌均对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均无耐药性。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情况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100%)明显高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抗菌药物合理Biocarbon materials应用率(95.0%)(P<0.05)。结论 肺癌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
苯乙双胍联合己糖激酶抑制剂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降糖药物苯乙双胍联合己糖激酶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G)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4T1和MDAMB-231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苯乙双胍单独或联合2-DG处理4T1与MDA-MB-231细胞48 h,用SRB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含量,多功能化学发光仪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海马能量检测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耗氧量(OCR)。结果 苯乙双胍组的4T1与MDA-MB-231细胞上清液己糖激酶表达量(4.6±0.17,3.73±0.21),葡萄糖消耗量(356±31,397±42)μg/105个细胞,乳酸浓度(5.59±0.52,7.83±0.78)μmol/L均高于空白组的已糖激酶表达量(1±0.15,1±0.12),葡萄糖消耗量(289±25,301±32)μg/105个细胞,乳酸浓度(2.37±0.18,4.01±0.45)μmol/L(P <0.01);苯乙双胍联用2-DG组的细胞存活率(64.63±2.28,51.97±2.29)%,即使降低90%剂量,仍高于苯乙双胍组(86.70±1.83,85.53±1.46)%(P<0.001),两药联用极大地促进了4T1与MDA-MB-231细胞的凋亡,此外,相比于苯乙双胍组(5.59±0.52,7.83±0.78)μmol/L,苯乙双胍与2-DG联用组(3.46±0.37,5.18±0.62)μmol/L细selleck化学胞的乳酸产量也大大下降(P<0.01);与苯乙双胍或2-DG单药组相比,苯乙双胍联合2-DG组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速度(P<0.01);苯乙双胍联合2-DG组荷瘤小鼠中位生存时间72.5 d,高于苯乙双胍组57 d、2-DG组55.5 d(P<0.01),苯乙双胍联合2-DG可以延长荷瘤小KD025体内鼠生存时间。结论 己糖激酶抑制剂2-DG显著增强了苯乙双胍对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治疗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BAY 73-4506抑制剂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案护理管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antibiotic selection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化疗期间采用个案管selleck产品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升社会支持度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安胃二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安胃二号方(全国名老中医林寿宁教授的经验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CHIR-99021体外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2—3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收集安胃二号方的有效化合物及靶点,经GEO数据库筛选胃癌前病变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Venny软件获得安胃二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靶点,通过Sytoscape软件创建安胃二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网络,在String数据库完成蛋白互作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对安胃二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安胃二号方的有效化合物57个、有效靶点233个,其中有23个化合物及31个靶点作用于胃癌前病变;蛋白互作网络中有accident & emergency medicine14个蛋白的作用度值在平均节点度以上,GO分析得到342个生物过程和19个细胞成分,KEGG分析得到4条与胃癌前病变相关的通路。结论 安胃二号方治疗胃癌前病变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炎性趋化因子2(CXCL2)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参与对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途径、VEGF信号通路的调控,通过改变细胞结构及相关生物过程,减轻胃黏膜炎症损伤,促进细胞形态及功能恢复确认细节,抑制细胞增殖侵袭,阻止甚至逆转胃黏膜慢性炎症向胃癌前病变发展,达到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目的。
乳腺癌术前MRI特征对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前MRI特征对保乳术中肿瘤切缘阳性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9月-2019年6月有完整术前MRI资料且首次手术为保乳术的176例浸润性乳腺癌进行研究,根据术中病理的切缘情况分为切缘阳性组(56例)和切缘阴性组(120例)。分析每个病例的术前MRI图像,提取包括乳腺纤维腺体类型,同侧和对侧背景实质强化类型,病灶类型,肿块形态和边缘特征,非肿块样强化病灶分布特征,病灶最长径,是否为多中心病灶等MRI特征以及基本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单因素比较两组间各种MRI特征和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MRI特征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对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研究的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率为31.8%(56/17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MRI特征中,较大的病灶最长径(t=3.162,P=0.002),存在多中心病灶(F=17.853,P=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taurosporine.html.000),非肿块样强化的病灶类型(F=11.019,P=0.001)是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特征;在基本临床病理特征中,浸润性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F=21.475,P=0.000),HER2阳性表达(Felectrodiagnostic medicine=5.663,P=0.017)是保乳术中切缘阳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中切缘阳性预测最有价值的MRI特征是多中心病灶(OR=4.381,P<0.001)和较大的病灶最长径(OR=1.796,P=0.019),病理特征是浸PLX5622 IC50润性乳腺癌伴导管原位癌成分(OR=4.211,P<0.001),回归模型对DCIS-IC预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部分术前MRI特征和病理特征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保乳术中切缘阳性情况进行预测。
Musashi 1、VEGF-A表达与结肠癌组织中MVD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Musashi 1蛋白、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Lung microbiome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88例结肠癌组织标本及符合要求的44例癌旁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Musashi 1蛋白、VEGF-A及CD34(MVD标记蛋白),分析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肿瘤浸润深度的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蛋白、VEGF-A阳性表达率差异,并对比Musashi 1蛋白、VEGF-A阳性与阴性组织中MVD计数。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蛋白、VEGF-A阳性率(70.45%、64.77%),均高于癌旁组织的40.9BLZ945化学结构1%、36.36%(P<0.05);MusasAY-22989分子式hi 1蛋白在不同TNM分期、不同浸润深度、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在不同TNM分期的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sashi 1蛋白阳性、VEGF-A阳性表达的结肠癌组织中MVD计数均高于其阴性表达组织(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usashi 1蛋白阳性、VEGF-A表达增强与肿瘤发展、微血管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与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7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VE-822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Falsified medicine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转移病灶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存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病灶的临床总缓解率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存活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相比于同步放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脑转移病灶的治疗效果,点击此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重庆市4 245例胃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气象因素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了解重庆市胃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气象因素对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分类效应的异同,为制订胃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0—2013年重庆市某医院的胃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2、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和SPSS 22.0回顾性分析胃癌住院病例资料。结果:每年春季Tofacitinib供应商和秋季的患者人数略高于冬季和夏季,胃窦型胃癌病例最多,男性患者人数是女性的2.14倍,男性相对危险度大于女性,男性冷效应(RR=1.014,95% CI:0.9541~1.101)略高于女性(RR=0.6414,95% CI:0.615~0.733),男性热效应(RR=1.014,95% CI:1.001~1.026)略高于女性(RR=0.745,95% CI:0.684SB203580价格~0.801),且老年患者(61~70岁、71~80岁)的比例自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结论:在春秋季节中尤其是老年及Epigenetic change男性人群是胃癌防治工作的重点。
PD-1、PD-L1与炎症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与炎症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表达情况、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肿瘤一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6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D-1、PD-L1、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分析PD-1、PD-L1与炎症标志物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1、PD-L1、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0,5.389,12.142,21.957,P<0.05)。观察组血清PD-1、PD-L1与CRP、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PD-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D-L1、CRP、TNF-α与胃癌临MLN8237床分期、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PJAK抑制剂D-1、PD-L1与炎症标志物关系密切,PD-L1、炎症标志物对off-label medications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有重要影响,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PD-1、PD-L1与炎症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与炎症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表达情况、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肿瘤一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2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6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D-1、PD-L1、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分析PD-1、PD-L1与炎症标志物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1、PD-L1、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0,5.389,12.142,21.957,P<0.05)。观察组血清PD-1、PD-L1与CRP、TNF-α呈正相关(P<0.05)。血清PD-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D-L1、CRP、TNF-α与胃癌临MLN8237床分期、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PJAK抑制剂D-1、PD-L1与炎症标志物关系密切,PD-L1、炎症标志物对off-label medications临床分期、浸润程度、分化程度有重要影响,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