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为妇科肿瘤中的头号杀手,大部分患者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及有效的筛查方法导致其发现较晚,预后不佳,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45%,中晚期患者多伴有腹水形成及化疗耐药性,这成为卵巢癌诊治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迅猛发展,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思路,是否可以通过免疫靶向治疗,更好的指导个体化治疗及Regorafenib浓度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化簇(CDs)是不同细胞中的表面标志物,它们诱导细胞相互通讯的信Mindfulness-oriented meditation号通路。最近在癌症研究中引起新兴趣的CD分子之一是CD24。CD24是一种小的重糖基化抗原,在多种癌症类型Fer-1(包括卵巢癌)中过表达。CD24表达与癌细胞的发育、侵袭和转移有关。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获悉CD24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下文将阐述CD24在卵巢癌方面的研究进展。
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肝细胞癌预后基因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肝癌预后基因以及探讨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GA-LIHC数据集、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Ualcan数据库研究了NUF2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NUF2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其功能机制Pexidartinib使用方法,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NUF2蛋oncolytic immunotherapy白互作网络构建,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NUF2的互作基因以探究NUF2在肝癌发生中的调控机制。此外,使用TIMER数据库和CIBERSORT研究NUF2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状态的selleck激酶抑制剂关系。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NUF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高表达,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NUF2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UF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NUF2低表达的患者。另外,通过STRING数据库和LinkedOmics数据库构建了NUF2蛋白互作基因网络,功能分析显示NUF2及其相关基因主要参与核分裂、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化学诱导的癌变、细胞周期等过程。最后,在NUF2高表达的患者中,静息记忆CD4T细胞、活化记忆CD4T细胞、滤泡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M0巨噬细胞比例较高。结论 HCC组织中NUF2表达水平的上调在HCC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高表达的NUF2可作为鉴别早期和晚期HCC的潜在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提高诊断及时性和预后准确性,NUF2在HCC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免疫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微小RNA-151a-3p及Notch2在结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背景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被诊断为结肠癌,探究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断指标及治疗方法是其治疗关键. RNA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Notch2表达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可能在肿瘤抑制中发挥作用.目的探究微小RNA-151a-3p(miR-151a-3p)及Notch2在结肠癌(colonic cancer, CC)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selleckchem ABT-263义.方法选取2018-01/2020-06我院92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取术中切除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距癌边缘>2.0cm,且病理结果显示无癌细胞)标本,检测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分析癌组织中miR-151a-3p与Notch2蛋白表达量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性pacemaker-associated infection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浸润深度、分化JNJ-42756493体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分析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与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1);癌组织中miR-151a-3p表达量与Notch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P <0.001);随着CC患者肿瘤分期和浸润深度增加、分化程度降低、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癌组织中miR-151a-3p、Notch2蛋白表达量与CC患者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iR-151a-3p、Notch2蛋白在C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其过表达可参与了结肠癌疾病的发生发展.
肺气肿指数预测I~IIa期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效能研究
目的探讨肺气肿指数(EI)预测I~IIa期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呼吸系selleck NMR统并发症的效能。方Pevonedistat使用方法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115例行肺叶切除术的I~IIa期肺癌患者(A组)的资料,选取同期体检的103例健康者为对照(B组)。对比两组EI、肺功能,A组不同临床分期EI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低氧血症、肺动脉栓塞和呼吸衰竭等);分析术前EI与I~IIa期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系和其对后者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E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EI在Ⅰa期、Ⅰb期、Ⅱa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呼吸系统Preventative medicine并发症发生率13.04%。A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实测值占预测值的比值(FEV_(1)%预测值)均低于B组(P<0.05),A组EI与FVC、FEV_(1)、FEV_(1)%预测值均呈负相关(r=-0.726、-0.709、-0.684,P=0.019、0.028、0.042)。A组有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术前EI高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P<0.05)。合并糖尿病、术前中度肺通气障碍、吸烟史、术前EI均是A组术后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I预测I~IIa期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最佳截断点为10.12%,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0.00%、83.00%和0.843。结论EI在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测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microRNA-25在喉鳞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探讨
背景导致喉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研究喉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目的 研究microRNA-25在喉鳞癌Hep-2细胞体外侵袭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microRNA过表达载体(mimic)和抑制载体(inhibiCL13900浓度tor)转染Hep-2细胞,分别增加和抑制Hep-2细胞中microRNA-25的表达,Transwell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Hep-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增加Hep-2细胞cannulated medical devices中microRNA-25表达后,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Hep-2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P<0.01)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TT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croRNA-25组Hep-2细胞增殖能力亦显著降低。而抑制microRNA-25的表达后,Hep-2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均显著增强。结论 microRNA-25的表达量显著影响喉鳞癌Hep-2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增殖能力,提示microRNA-25可能是抑制喉鳞癌转移的一个BMS-354825浓度有效靶点。
GAGE7抗体、MAGE-A1抗体、雌激素E2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GAGE7抗体、MAGE-A1抗体、雌激素E2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17例为肿瘤组,同期选择BPL患者57例为良性组;同时,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入院后清晨抽取其肘静脉血3 ml,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浓度值。对比各组受试人员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的相对水平;分析早期NSCLC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正常人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雌激素E2的AUMedical ResourcesC、灵敏度、特异度。计算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对NSCLC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肿瘤组患者中MAGE-A1抗体、GAGE7抗体、雌激素E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早期NSCLC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62%,80%、62%,82%、63%。早期NSCL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72%,87%、72%,88%、75%。血清中GAGE7抗体、MAGE-A1抗体和雌激素E2联合对早期NSCLC的诊断的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73.68%。结论 GAGE7抗体、MAGE-A1抗体、雌激素E2联合检测SCH772984生产商对早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基于数据挖掘的辨证论治恶性肿瘤骨转移治则治法分析
目的:基于数SAHA生产商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用药规律。方法:数据库检索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临床研究或经验探析。将所用处方中的药物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通过药物、性味归经的频数分析,SPSS聚类分析,ClementHepatic infarctionine关联规则分析,探索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研究144项,获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的中药处方150首,中药198味。药物频数分析中熟地、补骨脂、甘草、骨碎RepSox说明书补、黄芪等应用最多;性味频数分析结果显示,温性药、甘味、苦味及辛味药使用较多;归经以肝、肾2经最多;聚类分析得到药对2对,3味药药组1组,聚类方1首;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补骨脂,当归-骨碎补等置信度最高。结论: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疼痛遵循和化痰饮、滋补肝肾、通络止痛及专病专药等治疗原则。
LMP2A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膜潜伏蛋白2A(LMP2A)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于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确诊的105例胃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SGC7901、MGC-803、AGS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MP2A蛋白表达;将LMP2A的敲低质粒Sh-LMP2A-1慢病毒、LMP2A的敲低质粒Sh-LMP2A-2慢病毒,及其空载质粒慢病毒分别感染SGC7901细胞,并分别命名为ShselleckchemLMP2A-1组、Sh-LMP2A-2组、Sh-NC组,另取未感染的SGC7901细胞作为空白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LMP2A、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LMP2A蛋白表达水平为(0.86±0.0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1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胃正常上皮细胞株GES-1比较,胃癌细胞系SGC7901、MGC-803、AGS中LMP2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LMP2A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因此,选择SCP-456773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进行后续实验。与空白组和Sh-NC组比较,ShLMP2A-1组、Sh-LMP2A-2组SGC7901细胞OD450值(24、48、72 h)、细胞克隆数、LMP2A、Bcl-2、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NF-κB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Sh-NC组SGC7901细胞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P2A在胃癌中高表达,沉默LMP2A后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Medicopsis romeroi路来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多组学联用技术在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Z-IETD-FMK其发病原因具有高度复杂性,涉及多种体内途径和肾外因素的影响。组学技术是基于高通量测序和检测的一系列分析技术,主要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等Medical tourism。现代药理研究中,单一组学研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DKD病理病机的了解,但尚不能全面阐MK-1775供应商明DKD病机间的多重性和关联性。而多组学联用则可以通过复杂的通路和网络关联来整合不同组学的数据,揭示各组学之间的调控关系,进而探究中医药干预DK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为发展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可能。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单组学技术和多组学联用在中医药治疗DKD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DKD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脂肪因子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究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脂肪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研究的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瘦素(leptin,LEP)、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 IL)-6、IL-10及各脂肪因Microscopes子的受体(AdipoR1、AdipoR2、IL-6R、IL-10RA)。选取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使用H-Score评估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数据并进行随访。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GSE134292数据集中下载UTUC患者数据进行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非肌层浸润肿瘤与肌层浸润性肿瘤组间脂肪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队列中患者预后指标的独立预测因素确认细节,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选取UTUC患者的组织切片6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AdipoQ(P=0.003 6)、AdipoR1(P=0.006 5)、LEP(P=0.007 7)、IL-10(P=0.006 9)、IL-10RA(P=0.008 9)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同时纳入了GSE134292数据集中的57例UTUC患者,AdipoR1(P=0.000 4)、AdipoR2(P=0.000 4)、IL-6(P=0.005 0)、IL-10(P=0.001 7)、IL-10RA(P=0.008 selleck产品1)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生存曲线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10RA高表达是无膀胱复发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44,HR=0.996,95%CI:0.992~0.998),GSE134292队列数据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P=0.014,HR=0.515,95%CI:0.304~0.873)。结论:AdipoQ、AdipoR1、IL-10及IL-10RA在肌层浸润性肿瘤中呈高表达,表明AdipoQ和IL-10及其受体参与肿瘤进展过程。IL-10RA高表达是UTUC患者术后无膀胱复发生存的保护性因素,预示其在肿瘤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