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51AP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预后的意义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第五大最常见的,同时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因素。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占全世界所有原发性肝癌病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诱发肝癌的主要高危因素有:肝炎病毒、长期大量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素以及某些化学致癌物质等。在中国最常见的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但在国外,伴随着肥胖的流行,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越来越成为主要原因,肝癌的发病率也持续高居不下。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早期手术切除、TACE、肿瘤消融、肝移植、靶向治疗等。但是,由于肝癌发病初期症状表现不典型、特异性较差、转移播散较早等特点,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就错过了手术最佳时机。RAD51依赖性同源重组蛋白(RAD51-dependen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RAD51AP1)是RAD51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较早的研究中也称为PIR51、RAB22蛋白。有相关研究发现,RAD51AP1在参与DNA同源重组,调节肺癌、肝细胞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宫颈癌、胆管癌、食管鳞癌、侵袭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部分肿瘤对化疗药物,如曲美替尼、紫杉醇等的耐药性和敏感性,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直到现在对于RAD51AP1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具体的调节通路等还未完全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收集并整理公共数据Regulatory toxicology库信息确定差异基因RAD51AP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的实验方法,验证RAD51AP1在肝癌及邻近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水平,和其差异表达与肝癌患者各种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明确RAD51AP1与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RAD51AP1相关基因,探索其信号通路,使其成为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新靶点,能够预测及改善肝癌患者预后,更好的给予临床干预。研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TNMplot等数据库信息分析并整理RAD51AP1表达情况与肝细胞癌相关的数据信息。纳入本次研究的肝癌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排除胆管癌、混合癌和转移癌。收集并整理实验所需的肝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数据资料,然后电话进行术后的随访,关注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RAD51AP1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新鲜的肝癌及相邻正常肝组织,利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其表达情况。通过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卡方检验差异表达,绘制与生存相关的ROC曲线,通过生存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索RAD51AP1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RAD51AP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RAD51AP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脉管内癌栓侵犯和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术前血清AFP水平、是否肝硬化以及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无明显相关性(P>0.0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AD51AP1高表达组的HCC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差于低表达组(P<0.05)。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脉管内癌栓侵犯、RAD51AP1表达情况、以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术前血清AFP水平、年龄、是否有肝硬化selleckchem和Ki67阳性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以及RAD51AP1表MRTX849使用方法达情况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RAD51AP1在肝癌中的异常表达和影响预后的意义。在对TCGA和GEO等数据库的数据分析显示:RAD51AP1在肝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临近正常肝组织。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异常高表达的RAD51AP1在肝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生存时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AD51AP1是影响肝癌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